欢迎您访问陕西自考网!网站为考生提供陕西自考信息服务,供学习交流使用,非政府官方网站,官方信息以陕西省招生考试院(www.sneea.cn)为准 RSS地图 | 网站导航

陕西自考网

中外新闻作品研究学习笔记 写在绢帕上的诗

编辑整理:陕西自考网 发表时间:2018-05-23 12:28:35   字体大小:【   【添加招生老师微信】


立即购买

《自考视频课程》名师讲解,轻松易懂,助您轻松上岸!低至199元/科!

深秋的一天,我踏着街头萧萧黄叶,来到了丁一岚大姐家里。
    在她客厅的东墙上,挂着邓拓同志的遗像,旁边是一幅隶书对联:“又闻子规啼夜月,独骑骢马入深山。” 一岚大姐对我说,这幅对联恰好描绘了战争年代的生活情景。那时,《晋察冀日报》的驻地大多在偏僻的山村,邓拓和编辑部、印刷厂的同志们总是工作到深夜,幽静的夜空中时常传来杜鹃宛转的啼声。老邓赶写或审查完稿件,往往到了凌晨,又一个人骑着青花色的战马,走上崎岖的山路,赶到党委办的干部学校去讲课。所以,一岚十分喜爱这幅对联。
    邓拓同志及一岚大姐和我都很熟识,应我的要求,她送我一张他们夫妇两人的合影。她告诉我:
    “这是一九四九年刚进北京时照的。时间过去三十年了,那时我们都还年轻呢广
    我仔细看着照片。邓拓一双神采奕奕、温和如春的眼睛仿佛活着一样,一岚大姐圆圆的脸上透着一片喜悦,两眼闪出温文的光彩、他们的背后是苍翠的古松。
    四十多年前,丁一岚还是一个十几岁的少女,“一二·九”运动的浪潮推动她参加了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一九三七年,她从天津一个小资产阶级家庭中出走,到了革命圣地延安,接受了革命熔炉的锻炼。第二年,她随着大批参加敌后斗争的青年战友,来到太行山麓工作,在晋察冀根据地平山县妇救会任宣传部长。一九四一年,她在工作中了解到一个参加抗日工作的童养媳被封建公婆杀害的惨案,怀着满腔激愤写了一篇稿子《血的控诉》,投给《晋察冀日报》,总编辑邓拓看到了,觉得稿子写得很好,亲自修改发表了,还给作者写了一封信,对这位女作者表示谢意,并鼓励她继续写稿。一岚接信后,十分高兴。两个人的通信就这样开始了经过一年的书信往来逐渐建立了友情,这可以说是文字缘吧!
    当年冬天,他们才在平山县瓦日川内一位朋友家里见了面。那时邓拓还不满三十岁,他的个人生活是比较严肃的,但这次会面,激起了他感情上的波澜,他写的《初晤》诗,深情地表达了内心的激动:
              山村曲水夜声沉,皓月霜花落木天。
              盼彻清眸溪畔影,寄将深虑阿谁边?
              矜持语短长悬忆,怅惜芜堤不远延。
              待得他时行筐里,新诗绮和读千篇。
    第二年春天,他们在滹佗河畔定下了终身的誓盟。邓拓是个诗人,诗句更能表达他炽热的爱情,他们分手后,他很快就给一岚寄去了一首诗——《心盟》
                津伦河畔订心盟,卷地风沙四野鸣。
                如此年时如此地,人间长此记深情。
    从此,他俩开始了几十年互敬互爱的共同生活。
    谈到邓拓的诗,一岚大姐从内室里拿出两方已经裱在卷轴上的诗帕来。诗帕大约有一尺见方,颜色已经有些发黄。她说:
    “这是邓拓同志写给我的《战地歌四拍》,你看看吧!”
    我接过了卷轴。两方诗帕上面抄录了邓拓给一岚大姐的一封长诗形式的信和一首诗,有些字迹已经不那么清楚了。我感叹地说:
    “这是多么珍贵的纪念啊广
    她微微叹了一口气,稍稍沉思后告诉我:
    “这两方诗帕,珍藏好多年了。战争年代我们常常分居两地1944年秋季反‘扫荡’前夕,老邓在阜平县晋察冀日报社驻地,我在报社驻地南边平山县中央局党校学习。如果反‘扫荡’开始,音讯就要中断几个月。趁着战斗还没开始,他给我寄来了这封信。但是当时我并没有收到。那时关山阻隔,通信确实比较困难,有一段时间我没有给他写信。所以他在信中说‘北雁只南飞,望南来雁影无踪’,问我是否一心钻研马列经典’‘不着人间尘土’。” 说到这里,一岚也笑了。
    我仔细地读了《战地歌》,真是诗字双绝,字里行间,情长意深。得到一岚大姐的同意,我把它抄了下。

    一年又值秋风起,北雁只南飞,望南来雁影无踪,算不合关山阻?远水绕荒村,莫是枕经眠未晓?明镜菩提勤拂拭,不着人间尘土。
    青丝依样似旧时。心血如潮,七度春秋销北地。数三十又三年,问后来岁月,还能几许?只如今抖擞旧精神,酬尽心头文字债,待取新衣上征途,好将身手试,长为孺子牛。
    颦鼓又声喧,打叠琴书无着处,缩地失长鞭,脚跟无线,飓尺吴头楚尾。想旦夕四野动烽烟,顾不得惊起伯劳飞燕各西东。漫负复携囊早登程,且休回首,向莽莽平沙去处舞于戈,莫念那恒岳巍巍云里人!
    别离滋味浓还谈,欲诉又笺残,想将心绪谱奇弦,弹与知音人不见;结伴同行重话旧,不识何时也!果不相逢时,强饭加衣好护持,独立西风里,珍重复珍重!
    下款写着:
    右录一九四四年秋季反扫荡前夕,遥寄一岚战地歌四拍,以为永久纪念。
                         云特手书
    一岚大姐说,那次反“扫荡”没有大规模爆发,敌人在几个地方进行了一些骚扰,被我军打退了。事后她听说老邓寄过这样一封信而没有接到,感到很遗憾。她十分喜爱这首长诗,一九四八年春天,胜利的局势即将到来,边区人民生活安定并充满喜悦,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她请老邓把这封没有接到的信抄在一方绢丝手帕上,所以落款的日期已经是一九四八年四月二十八日了。
    “另一方丝绢上的一首诗,是老邓即兴写的。”一岚说,“那时我们已经结婚六年了,这首诗算是对我们六年同甘苦、共患难的战斗生活的自咏吧!”
    诗句写在绢帕的中央,字体比《战地歌》稍大些,诗文是:
              忆自滹沱河畔游,鹅鹅形影共春秋。
              平生足慰齐眉意,苦志学为孺子牛。
              久历艰危多刚介,自空上俗倍温柔。
              六年血火情深处,山海风波定白头。
    邓拓同志的《战地歌》,寓豪情于缠绵徘恻之中,书壮怀于低回宛转之内。书体刚劲潇洒,纤波浓点,错落其间。“这么珍贵的东西保存下来了可真不容易啊!” 我不禁感叹道。
    “在十年动乱中保存这两方诗帕,的确很不容易。”
    一岚大姐说:“邓拓离开我以后,我想,别的东西我不能保存,这两方诗帕可不能丢。可是收藏到哪里去呢?收藏到哪里,都有被抄走的危险。后来,我就想了个办法,把冬天贴身穿的那件丝棉袄拆开,把这两方诗帕缝在里面。十年动乱中,我先后到房山农场和河南淮阳干校劳动,寒风凛冽,我穿着棉袄劳动,汗水常常把棉袄浸湿了。直到‘四人帮’被打倒后,我才把它取出来。”
    这两方对折的绢帕因为被浸湿,绢上的墨迹涸到另一面去了。看到这涸湿模糊的字迹,不难想象一岚大姐在十年动乱中度过的艰难岁月。我不禁想到,去年在为党的忠诚战士邓拓同志举行的追悼大会上,悬挂的那幅一岚大姐含泪奉上的挽联;”‘山海风波心盟永忆,万家恨雪云际长明。” 表达了她对邓拓忠贞不渝的爱情。
    一岚大姐今年五十九岁了,身体和精神都很好。她说的一口标准的普通话,音色那么纯正清朗。一九四五年张家口解放时,她曾在张家口新华广播电台,以铿锵有力的声音播出过许多胜利的战报。一九四儿年十月一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上,她和齐越一同在天安门城楼上作了实况广播。我告诉她,我听说她曾经是位出色的播音员呢!她谦虚地笑笑。
    丁一岚现在是北京国际广播电台副台长。虽然工作很忙,但她工作之余,正在整理邓拓同志的遗著,交给有关部门陆续出版,把邓拓同志翰墨生涯的宝贵和高贵的革命情操留给后人。
    夕阳西下,我告别了一岚大姐。在归途中,我又想起了那两方诗帕,深情的诗句,俊逸的字迹,又再现于我的眼前。
                      (198年)
                      (选自《柏生新闻作品选》)
    自学提示
    (1)识记这是一篇人物专访。
    (2)此文以真挚的感情、动人的文字,表现了邓拓和丁一岚之间的文字缘、革命情。分析此文以诗为主线,谋篇布局、串联时空的结构特点。
    (3)此文多处用邓拓的诗,分析这些诗的艺术特色,认知它们对叙事、寄情、写人的作用。
    (4)联系此文认识人物谈话、现场情景、记者参与,对写好人物专访的作用。

本文标签:陕西自考文学类中外新闻作品研究学习笔记 写在绢帕上的诗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http://www.sxzk.sx.cn

本文地址:http://www.sxzk.sx.cn/zl_wxl/8632.html


《陕西自考网》免责声明:

1、由于各方面情况的调整与变化,本网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考试信息以省考试院及院校官方发布的信息为准。

2、本网信息来源为其他媒体的稿件转载,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内容与版权问题等请与本站联系。联系邮箱:812379481@qq.com。

陕西自考便捷服务

中外新闻作品研究学习笔记 写在绢帕上的诗

整理:陕西自考网 时间:2018-05-23 12:28:35   浏览( 


立即购买

《自考视频课程》名师讲解,轻松易懂,助您轻松上岸!低至199元/科!

深秋的一天,我踏着街头萧萧黄叶,来到了丁一岚大姐家里。
    在她客厅的东墙上,挂着邓拓同志的遗像,旁边是一幅隶书对联:“又闻子规啼夜月,独骑骢马入深山。” 一岚大姐对我说,这幅对联恰好描绘了战争年代的生活情景。那时,《晋察冀日报》的驻地大多在偏僻的山村,邓拓和编辑部、印刷厂的同志们总是工作到深夜,幽静的夜空中时常传来杜鹃宛转的啼声。老邓赶写或审查完稿件,往往到了凌晨,又一个人骑着青花色的战马,走上崎岖的山路,赶到党委办的干部学校去讲课。所以,一岚十分喜爱这幅对联。
    邓拓同志及一岚大姐和我都很熟识,应我的要求,她送我一张他们夫妇两人的合影。她告诉我:
    “这是一九四九年刚进北京时照的。时间过去三十年了,那时我们都还年轻呢广
    我仔细看着照片。邓拓一双神采奕奕、温和如春的眼睛仿佛活着一样,一岚大姐圆圆的脸上透着一片喜悦,两眼闪出温文的光彩、他们的背后是苍翠的古松。
    四十多年前,丁一岚还是一个十几岁的少女,“一二·九”运动的浪潮推动她参加了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一九三七年,她从天津一个小资产阶级家庭中出走,到了革命圣地延安,接受了革命熔炉的锻炼。第二年,她随着大批参加敌后斗争的青年战友,来到太行山麓工作,在晋察冀根据地平山县妇救会任宣传部长。一九四一年,她在工作中了解到一个参加抗日工作的童养媳被封建公婆杀害的惨案,怀着满腔激愤写了一篇稿子《血的控诉》,投给《晋察冀日报》,总编辑邓拓看到了,觉得稿子写得很好,亲自修改发表了,还给作者写了一封信,对这位女作者表示谢意,并鼓励她继续写稿。一岚接信后,十分高兴。两个人的通信就这样开始了经过一年的书信往来逐渐建立了友情,这可以说是文字缘吧!
    当年冬天,他们才在平山县瓦日川内一位朋友家里见了面。那时邓拓还不满三十岁,他的个人生活是比较严肃的,但这次会面,激起了他感情上的波澜,他写的《初晤》诗,深情地表达了内心的激动:
              山村曲水夜声沉,皓月霜花落木天。
              盼彻清眸溪畔影,寄将深虑阿谁边?
              矜持语短长悬忆,怅惜芜堤不远延。
              待得他时行筐里,新诗绮和读千篇。
    第二年春天,他们在滹佗河畔定下了终身的誓盟。邓拓是个诗人,诗句更能表达他炽热的爱情,他们分手后,他很快就给一岚寄去了一首诗——《心盟》
                津伦河畔订心盟,卷地风沙四野鸣。
                如此年时如此地,人间长此记深情。
    从此,他俩开始了几十年互敬互爱的共同生活。
    谈到邓拓的诗,一岚大姐从内室里拿出两方已经裱在卷轴上的诗帕来。诗帕大约有一尺见方,颜色已经有些发黄。她说:
    “这是邓拓同志写给我的《战地歌四拍》,你看看吧!”
    我接过了卷轴。两方诗帕上面抄录了邓拓给一岚大姐的一封长诗形式的信和一首诗,有些字迹已经不那么清楚了。我感叹地说:
    “这是多么珍贵的纪念啊广
    她微微叹了一口气,稍稍沉思后告诉我:
    “这两方诗帕,珍藏好多年了。战争年代我们常常分居两地1944年秋季反‘扫荡’前夕,老邓在阜平县晋察冀日报社驻地,我在报社驻地南边平山县中央局党校学习。如果反‘扫荡’开始,音讯就要中断几个月。趁着战斗还没开始,他给我寄来了这封信。但是当时我并没有收到。那时关山阻隔,通信确实比较困难,有一段时间我没有给他写信。所以他在信中说‘北雁只南飞,望南来雁影无踪’,问我是否一心钻研马列经典’‘不着人间尘土’。” 说到这里,一岚也笑了。
    我仔细地读了《战地歌》,真是诗字双绝,字里行间,情长意深。得到一岚大姐的同意,我把它抄了下。

    一年又值秋风起,北雁只南飞,望南来雁影无踪,算不合关山阻?远水绕荒村,莫是枕经眠未晓?明镜菩提勤拂拭,不着人间尘土。
    青丝依样似旧时。心血如潮,七度春秋销北地。数三十又三年,问后来岁月,还能几许?只如今抖擞旧精神,酬尽心头文字债,待取新衣上征途,好将身手试,长为孺子牛。
    颦鼓又声喧,打叠琴书无着处,缩地失长鞭,脚跟无线,飓尺吴头楚尾。想旦夕四野动烽烟,顾不得惊起伯劳飞燕各西东。漫负复携囊早登程,且休回首,向莽莽平沙去处舞于戈,莫念那恒岳巍巍云里人!
    别离滋味浓还谈,欲诉又笺残,想将心绪谱奇弦,弹与知音人不见;结伴同行重话旧,不识何时也!果不相逢时,强饭加衣好护持,独立西风里,珍重复珍重!
    下款写着:
    右录一九四四年秋季反扫荡前夕,遥寄一岚战地歌四拍,以为永久纪念。
                         云特手书
    一岚大姐说,那次反“扫荡”没有大规模爆发,敌人在几个地方进行了一些骚扰,被我军打退了。事后她听说老邓寄过这样一封信而没有接到,感到很遗憾。她十分喜爱这首长诗,一九四八年春天,胜利的局势即将到来,边区人民生活安定并充满喜悦,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她请老邓把这封没有接到的信抄在一方绢丝手帕上,所以落款的日期已经是一九四八年四月二十八日了。
    “另一方丝绢上的一首诗,是老邓即兴写的。”一岚说,“那时我们已经结婚六年了,这首诗算是对我们六年同甘苦、共患难的战斗生活的自咏吧!”
    诗句写在绢帕的中央,字体比《战地歌》稍大些,诗文是:
              忆自滹沱河畔游,鹅鹅形影共春秋。
              平生足慰齐眉意,苦志学为孺子牛。
              久历艰危多刚介,自空上俗倍温柔。
              六年血火情深处,山海风波定白头。
    邓拓同志的《战地歌》,寓豪情于缠绵徘恻之中,书壮怀于低回宛转之内。书体刚劲潇洒,纤波浓点,错落其间。“这么珍贵的东西保存下来了可真不容易啊!” 我不禁感叹道。
    “在十年动乱中保存这两方诗帕,的确很不容易。”
    一岚大姐说:“邓拓离开我以后,我想,别的东西我不能保存,这两方诗帕可不能丢。可是收藏到哪里去呢?收藏到哪里,都有被抄走的危险。后来,我就想了个办法,把冬天贴身穿的那件丝棉袄拆开,把这两方诗帕缝在里面。十年动乱中,我先后到房山农场和河南淮阳干校劳动,寒风凛冽,我穿着棉袄劳动,汗水常常把棉袄浸湿了。直到‘四人帮’被打倒后,我才把它取出来。”
    这两方对折的绢帕因为被浸湿,绢上的墨迹涸到另一面去了。看到这涸湿模糊的字迹,不难想象一岚大姐在十年动乱中度过的艰难岁月。我不禁想到,去年在为党的忠诚战士邓拓同志举行的追悼大会上,悬挂的那幅一岚大姐含泪奉上的挽联;”‘山海风波心盟永忆,万家恨雪云际长明。” 表达了她对邓拓忠贞不渝的爱情。
    一岚大姐今年五十九岁了,身体和精神都很好。她说的一口标准的普通话,音色那么纯正清朗。一九四五年张家口解放时,她曾在张家口新华广播电台,以铿锵有力的声音播出过许多胜利的战报。一九四儿年十月一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上,她和齐越一同在天安门城楼上作了实况广播。我告诉她,我听说她曾经是位出色的播音员呢!她谦虚地笑笑。
    丁一岚现在是北京国际广播电台副台长。虽然工作很忙,但她工作之余,正在整理邓拓同志的遗著,交给有关部门陆续出版,把邓拓同志翰墨生涯的宝贵和高贵的革命情操留给后人。
    夕阳西下,我告别了一岚大姐。在归途中,我又想起了那两方诗帕,深情的诗句,俊逸的字迹,又再现于我的眼前。
                      (198年)
                      (选自《柏生新闻作品选》)
    自学提示
    (1)识记这是一篇人物专访。
    (2)此文以真挚的感情、动人的文字,表现了邓拓和丁一岚之间的文字缘、革命情。分析此文以诗为主线,谋篇布局、串联时空的结构特点。
    (3)此文多处用邓拓的诗,分析这些诗的艺术特色,认知它们对叙事、寄情、写人的作用。
    (4)联系此文认识人物谈话、现场情景、记者参与,对写好人物专访的作用。


《陕西自考网》免责声明:

1、由于各方面情况的调整与变化,本网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考试信息以省考试院及院校官方发布的信息为准。

2、本网信息来源为其他媒体的稿件转载,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内容与版权问题等请与本站联系。联系邮箱:81237948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