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陕西自考网!网站为考生提供陕西自考信息服务,供学习交流使用,非政府官方网站,官方信息以陕西省招生考试院(www.sneea.cn)为准 RSS地图 | 网站导航

陕西自考网

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考点一

编辑整理:陕西自考网 发表时间:2018-05-23 12:29:16   字体大小:【   【添加招生老师微信】


立即购买

《自考视频课程》名师讲解,轻松易懂,助您轻松上岸!低至199元/科!

  神话释义

  一般地说,神话就是关于神的故事。但是,若对它的内涵和性质进一步作出界定,则有不同的看法。根据学者的普遍认识,神话具有下述几个基本特性:(1)神话都是想象或幻想的;(2)神话是远古人类对所观察或经历的自然界或社会现象的解释和说明,只是它经过了“幻想”的加工,成为了想象中的“神化”了的现实生活;(3)神话反映着远古人类解释自然(或社会)并征服自然(或社会)的愿望;(4)神话只能产生在史前的远古时代,它是人类还没有能力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作出符合实际的解释之时代的产物。

  神话和传说有紧密联系,又有明显区别。一般说来,神话的产生要比传说早;神话是传说的故事原型,传说是神话的社会历史化;神话具有明显的非理性的神异色彩,而传说则内含着人间的行为准则。比如关于羿的故事,最早是把羿描绘成为以弓箭射落太阳的神奇的英雄:“羿射九日,落为沃焦。”(《庄子·秋水》成玄英疏引《山海经》)显然,这是神话。随着它的流传,这则神话增添了新的内涵。如《孟子·离娄下》说:“逢蒙学射于羿,尽羿之道,思天下惟羿为愈己,于是杀羿。”批评羿的弟子逢蒙的卑劣行为。《淮南子·览冥训》说:“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姮娥窃以奔月,怅然有丧,无以续之。”讥刺姮娥的自私忘义。这样固然使羿的故事更加丰富了,同时也使这则神话融入了文明时代的伦理观念,加入了道德评判。于是,后来的故事就演变成了传说而不再是神话。但是,这样的区分只具有理论上的意义,在实际的存在形态上,每一个神话系统中往往都是神话和传说交织并存的,这是神话流传过程中必然会产生的现象。


  我国神话系统

  我国的神话大都未能完整保留下来,存留下来的只有一些片段,散见于《楚辞》、《山海经》、《淮南子》及其他一些古籍中。但是仅从这些零散的资料,也可看出远古神话的丰富多彩。根据神话存留的具体情形,从主题的角度,主要可以分为创世神话、自然灾害神话和战争神话三类。

  (一)创世神话

  创世神话主要包括初民对天地开辟和人类诞生的解释。关于开天辟地,流传最广的莫过于盘古的故事:

  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后乃有三皇。(《艺文类聚》卷一引三国徐整《三五历纪》)

  世界各地都有“宇宙卵”的神话,认为宇宙是由卵化生的。《三五历纪》所载盘古开天地的神话,就是初民由“卵生”这一日常生活中习见的生命现象,推想天地的由来,带有浓厚的原始思维色彩。《五运历年纪》记录的故事,说明盘古不仅分开了天与地,还贡献出自己的身躯,为世界创造了万事万物。

  天地既已开辟,自然万物既已诞生,世界上就只缺少人类了。我国神话对人类由来的解释,是女娲造人:

  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黄土作人,剧务,力不暇供,乃引绳絙于泥中,举以为人。故富贵者,黄土人也;贫贱凡庸者,絙人也。(《太平御览》卷七八引《风俗通》)

  这则记载,显然经过了后人的加工,人分等级贵贱,是进入阶级社会才产生的观念。但是,其中包含着初民对于人类自身由来的解释。女娲造人的神话相当古老,《楚辞·天问》就说:“女娲有体,孰制匠之?”意思是,女娲造了人,那么女娲自己又是谁造的呢?《山海经·大荒西经》也说:“有神十人,名曰女娲之肠,化为神,处栗广之野,横道而处。”郭璞注:“女娲,古神女而帝者,人面蛇身,一日中七十变。其腹化为此神。”这是说,女娲不但造人,也造了神。因为女娲有造人的功绩,后世便尊之为人类的始祖。

  (二)自然灾害神话

  自然灾害神话表现了原始人类遭受自然灾害的经历,以及他们战胜自然灾害的愿望和伟力。例如:

  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爁炎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苍天补,四极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淮南子·览冥训》)

  女娲除了造人,还有炼五色石以补苍天的功绩,《淮南子·览冥训》记载的这则故事神话气息浓厚,较少后人的加工。《列子·汤问》篇也有记载:“天地亦物也。物有不足,故昔者女娲氏炼五色石以补其阙,断鳌之足以立四极。”女娲炼石补天的故事想象杳渺,深闳瑰丽,极富神话特征。

  关于羿的神话传说比较丰富。

  鲧、禹治水的故事,表现鲧、禹父子两代前仆后继勇斗洪水,为民排忧解难。很神奇的是,这里说禹是他的父亲鲧生出的。《全上古三代文》卷十五辑《归藏·启噬》也说:“鲧殛死,三岁不腐,副之以吴刀,是用出禹。”这是关于禹的出生的一种说法。

  禹治洪水的神话,更加丰富多彩。

  至于为人熟知的“精卫填海”和“夸父逐日”的神话,一精美一豪壮,富于象征意义,同样表现了初民与自然灾害抗争的坚强斗志和征服自然的强烈愿望。

  (三)战争神话

  远古战争神话中,最精彩的就是有关黄帝的故事:

  蚩尤作兵伐黄帝,黄帝乃令应龙攻之冀州之野。应龙畜水,蚩尤请风伯雨师纵大风雨。黄帝乃下天女曰魃。雨止,遂杀蚩尤。(《山海经·大荒北经》)

  黄帝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蚩尤作大雾弥三日,军人皆惑。黄帝乃令风后法斗机作指南车,以别四方,遂擒蚩尤。(《太平御览)卷十五引 <志林>)


  我国神话的精神内涵及其影响

  与世界各地的神话一样,我国神话也鲜活地体现着初民的原始思维特征——通过神幻的想象,把不同类不同质的事物毫无理性和逻辑地联系起来。列维-布留尔在其名著《原始思维》中,提出一个著名的结论:在原始思维里,人和物之间存在着一种“原逻辑”的“互渗”关系。“客体、存在物、现象能够以我们不可思议的方式同时是它们自身,又是其它什么东西。它们也以差不多同样不可思议的方式发出和接受那些在它们之外被感觉的、继续留在它们里面的神秘的力量、能力、性质、作用。”他举例说,野物、鱼类或水果的丰收,正常的季节代序,降雨周期等,在初民看来,都与由专人举行的一定仪式有联系,或者与某位拥有专门的神秘力量的神圣人物的生存和安宁有联系。又如一个人在狩猎或战争中是幸运还是倒霉,会与他的妻子吃不吃这种或那种食物有关。这种在今天看来毫无理性和逻辑的联想、“互渗”,正是原始思维的基本特征。在我国的神话中,那些涉及人与自然的故事,例如盘古开天辟地、身体化为万物,女娲用黄土造人、炼五色石以补苍天,后羿以弓箭射落九日,禹化身为熊以治水以及与水神共工的战争等等,就体现着原始思维的特征。正由于此,神话那神奇的故事,那古拙又幽渺奇丽的美,是后世不可能重现的。

  除了思维特征之外,我国神话在精神实质上还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征:

  第一,不论是以战胜自然力为主的神话,还是以战胜人间罪恶为主的神话,都紧紧地围绕着人的生存这个主题。女娲补天、羿射九日、禹治洪水、精卫填海、夸父逐日,是为了摆脱和战胜自然灾害的困扰;禹杀相繇、黄帝战蚩尤,是为了清除人间凶恶势力,不让他们再危害人的正常生存;就是女娲造人、禹同涂山氏之女的爱情和婚姻的故事,也同样贯穿着为人生的意义。不管神话的想象多么离奇,贯彻始终的总是为人生的主题。

  第二,神话中的英雄人物都充满着激扬的斗志、神异的能力和英雄气概。神话英雄面对巨大的自然灾害,总是主动积极地以神奇无比的力量和对策去征服自然力,改变不利于人类生存的状况,女娲补天、羿射九日、禹治洪水以及精卫填海等就是如此;面对危及生存的残暴敌人,总是奋起迎击,从容获胜,禹杀相繇、黄帝战蚩尤即是例证。这说明,在我国古代神话中,饱含着对人生的积极进取、昂扬向上的精神。

  第三,不论是哪一类神话,都熔铸着浓烈的情感,塑造了鲜明的形象,表现出丰富的想象力。情感、形象和想象,正是使神话具备文学特性的三个关键因素。这三个因素,也是后世一切文学作品最根本的因素。正缘乎此,神话与其他原始艺术一起,成为文学艺术发展的奠基石。

  我国神话对后世文学发展产生了极大影响,主要是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神话的艺术规则为后世文学的发展提示了方向。一方面,神话所开创的为人生的主题,事实上成为了我国数千年文学发展的主流和传统。而这一传统的形成,包含着由神话积淀的重要因素。另一方面,神话富于情感、形象和想象的特征,无疑引导了后世文学审美理想的发展走向。

  第二,丰富多彩的神话作品,成为后世文学创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题材源泉。从最早的文学总集《诗经》到近现代的文学创作,从诗歌散文到戏曲小说,无不得到神话的滋养。例证不胜枚举,其荦荦大者,如屈原的楚辞,庄子的散文,李白、李贺、苏轼等的诗歌,都使用了许多神话资料。神话对后世小说、戏曲的影响更大,战国时期的《穆天子传》就是以神话为素材的,魏晋时期的志怪小说其实就是有神话特点的故事,唐传奇如李朝威的《柳毅》,明清小说如《西游记》、《封神演义》、《镜花缘》,元明戏曲如《柳毅传书》、《张生煮海》等,无不与神话有着难解难分的血肉联系。即便到了现代,人所熟知的鲁迅的《故事新编》,也是对神话故事或改编或径用而创作的小说。

本文标签:陕西自考历史类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考点一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http://www.sxzk.sx.cn

本文地址:http://www.sxzk.sx.cn/zl_lsl/9791.html


《陕西自考网》免责声明:

1、由于各方面情况的调整与变化,本网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考试信息以省考试院及院校官方发布的信息为准。

2、本网信息来源为其他媒体的稿件转载,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内容与版权问题等请与本站联系。联系邮箱:812379481@qq.com。

陕西自考便捷服务

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考点一

整理:陕西自考网 时间:2018-05-23 12:29:16   浏览( 


立即购买

《自考视频课程》名师讲解,轻松易懂,助您轻松上岸!低至199元/科!

  神话释义

  一般地说,神话就是关于神的故事。但是,若对它的内涵和性质进一步作出界定,则有不同的看法。根据学者的普遍认识,神话具有下述几个基本特性:(1)神话都是想象或幻想的;(2)神话是远古人类对所观察或经历的自然界或社会现象的解释和说明,只是它经过了“幻想”的加工,成为了想象中的“神化”了的现实生活;(3)神话反映着远古人类解释自然(或社会)并征服自然(或社会)的愿望;(4)神话只能产生在史前的远古时代,它是人类还没有能力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作出符合实际的解释之时代的产物。

  神话和传说有紧密联系,又有明显区别。一般说来,神话的产生要比传说早;神话是传说的故事原型,传说是神话的社会历史化;神话具有明显的非理性的神异色彩,而传说则内含着人间的行为准则。比如关于羿的故事,最早是把羿描绘成为以弓箭射落太阳的神奇的英雄:“羿射九日,落为沃焦。”(《庄子·秋水》成玄英疏引《山海经》)显然,这是神话。随着它的流传,这则神话增添了新的内涵。如《孟子·离娄下》说:“逢蒙学射于羿,尽羿之道,思天下惟羿为愈己,于是杀羿。”批评羿的弟子逢蒙的卑劣行为。《淮南子·览冥训》说:“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姮娥窃以奔月,怅然有丧,无以续之。”讥刺姮娥的自私忘义。这样固然使羿的故事更加丰富了,同时也使这则神话融入了文明时代的伦理观念,加入了道德评判。于是,后来的故事就演变成了传说而不再是神话。但是,这样的区分只具有理论上的意义,在实际的存在形态上,每一个神话系统中往往都是神话和传说交织并存的,这是神话流传过程中必然会产生的现象。


  我国神话系统

  我国的神话大都未能完整保留下来,存留下来的只有一些片段,散见于《楚辞》、《山海经》、《淮南子》及其他一些古籍中。但是仅从这些零散的资料,也可看出远古神话的丰富多彩。根据神话存留的具体情形,从主题的角度,主要可以分为创世神话、自然灾害神话和战争神话三类。

  (一)创世神话

  创世神话主要包括初民对天地开辟和人类诞生的解释。关于开天辟地,流传最广的莫过于盘古的故事:

  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后乃有三皇。(《艺文类聚》卷一引三国徐整《三五历纪》)

  世界各地都有“宇宙卵”的神话,认为宇宙是由卵化生的。《三五历纪》所载盘古开天地的神话,就是初民由“卵生”这一日常生活中习见的生命现象,推想天地的由来,带有浓厚的原始思维色彩。《五运历年纪》记录的故事,说明盘古不仅分开了天与地,还贡献出自己的身躯,为世界创造了万事万物。

  天地既已开辟,自然万物既已诞生,世界上就只缺少人类了。我国神话对人类由来的解释,是女娲造人:

  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黄土作人,剧务,力不暇供,乃引绳絙于泥中,举以为人。故富贵者,黄土人也;贫贱凡庸者,絙人也。(《太平御览》卷七八引《风俗通》)

  这则记载,显然经过了后人的加工,人分等级贵贱,是进入阶级社会才产生的观念。但是,其中包含着初民对于人类自身由来的解释。女娲造人的神话相当古老,《楚辞·天问》就说:“女娲有体,孰制匠之?”意思是,女娲造了人,那么女娲自己又是谁造的呢?《山海经·大荒西经》也说:“有神十人,名曰女娲之肠,化为神,处栗广之野,横道而处。”郭璞注:“女娲,古神女而帝者,人面蛇身,一日中七十变。其腹化为此神。”这是说,女娲不但造人,也造了神。因为女娲有造人的功绩,后世便尊之为人类的始祖。

  (二)自然灾害神话

  自然灾害神话表现了原始人类遭受自然灾害的经历,以及他们战胜自然灾害的愿望和伟力。例如:

  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爁炎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苍天补,四极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淮南子·览冥训》)

  女娲除了造人,还有炼五色石以补苍天的功绩,《淮南子·览冥训》记载的这则故事神话气息浓厚,较少后人的加工。《列子·汤问》篇也有记载:“天地亦物也。物有不足,故昔者女娲氏炼五色石以补其阙,断鳌之足以立四极。”女娲炼石补天的故事想象杳渺,深闳瑰丽,极富神话特征。

  关于羿的神话传说比较丰富。

  鲧、禹治水的故事,表现鲧、禹父子两代前仆后继勇斗洪水,为民排忧解难。很神奇的是,这里说禹是他的父亲鲧生出的。《全上古三代文》卷十五辑《归藏·启噬》也说:“鲧殛死,三岁不腐,副之以吴刀,是用出禹。”这是关于禹的出生的一种说法。

  禹治洪水的神话,更加丰富多彩。

  至于为人熟知的“精卫填海”和“夸父逐日”的神话,一精美一豪壮,富于象征意义,同样表现了初民与自然灾害抗争的坚强斗志和征服自然的强烈愿望。

  (三)战争神话

  远古战争神话中,最精彩的就是有关黄帝的故事:

  蚩尤作兵伐黄帝,黄帝乃令应龙攻之冀州之野。应龙畜水,蚩尤请风伯雨师纵大风雨。黄帝乃下天女曰魃。雨止,遂杀蚩尤。(《山海经·大荒北经》)

  黄帝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蚩尤作大雾弥三日,军人皆惑。黄帝乃令风后法斗机作指南车,以别四方,遂擒蚩尤。(《太平御览)卷十五引 <志林>)


  我国神话的精神内涵及其影响

  与世界各地的神话一样,我国神话也鲜活地体现着初民的原始思维特征——通过神幻的想象,把不同类不同质的事物毫无理性和逻辑地联系起来。列维-布留尔在其名著《原始思维》中,提出一个著名的结论:在原始思维里,人和物之间存在着一种“原逻辑”的“互渗”关系。“客体、存在物、现象能够以我们不可思议的方式同时是它们自身,又是其它什么东西。它们也以差不多同样不可思议的方式发出和接受那些在它们之外被感觉的、继续留在它们里面的神秘的力量、能力、性质、作用。”他举例说,野物、鱼类或水果的丰收,正常的季节代序,降雨周期等,在初民看来,都与由专人举行的一定仪式有联系,或者与某位拥有专门的神秘力量的神圣人物的生存和安宁有联系。又如一个人在狩猎或战争中是幸运还是倒霉,会与他的妻子吃不吃这种或那种食物有关。这种在今天看来毫无理性和逻辑的联想、“互渗”,正是原始思维的基本特征。在我国的神话中,那些涉及人与自然的故事,例如盘古开天辟地、身体化为万物,女娲用黄土造人、炼五色石以补苍天,后羿以弓箭射落九日,禹化身为熊以治水以及与水神共工的战争等等,就体现着原始思维的特征。正由于此,神话那神奇的故事,那古拙又幽渺奇丽的美,是后世不可能重现的。

  除了思维特征之外,我国神话在精神实质上还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征:

  第一,不论是以战胜自然力为主的神话,还是以战胜人间罪恶为主的神话,都紧紧地围绕着人的生存这个主题。女娲补天、羿射九日、禹治洪水、精卫填海、夸父逐日,是为了摆脱和战胜自然灾害的困扰;禹杀相繇、黄帝战蚩尤,是为了清除人间凶恶势力,不让他们再危害人的正常生存;就是女娲造人、禹同涂山氏之女的爱情和婚姻的故事,也同样贯穿着为人生的意义。不管神话的想象多么离奇,贯彻始终的总是为人生的主题。

  第二,神话中的英雄人物都充满着激扬的斗志、神异的能力和英雄气概。神话英雄面对巨大的自然灾害,总是主动积极地以神奇无比的力量和对策去征服自然力,改变不利于人类生存的状况,女娲补天、羿射九日、禹治洪水以及精卫填海等就是如此;面对危及生存的残暴敌人,总是奋起迎击,从容获胜,禹杀相繇、黄帝战蚩尤即是例证。这说明,在我国古代神话中,饱含着对人生的积极进取、昂扬向上的精神。

  第三,不论是哪一类神话,都熔铸着浓烈的情感,塑造了鲜明的形象,表现出丰富的想象力。情感、形象和想象,正是使神话具备文学特性的三个关键因素。这三个因素,也是后世一切文学作品最根本的因素。正缘乎此,神话与其他原始艺术一起,成为文学艺术发展的奠基石。

  我国神话对后世文学发展产生了极大影响,主要是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神话的艺术规则为后世文学的发展提示了方向。一方面,神话所开创的为人生的主题,事实上成为了我国数千年文学发展的主流和传统。而这一传统的形成,包含着由神话积淀的重要因素。另一方面,神话富于情感、形象和想象的特征,无疑引导了后世文学审美理想的发展走向。

  第二,丰富多彩的神话作品,成为后世文学创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题材源泉。从最早的文学总集《诗经》到近现代的文学创作,从诗歌散文到戏曲小说,无不得到神话的滋养。例证不胜枚举,其荦荦大者,如屈原的楚辞,庄子的散文,李白、李贺、苏轼等的诗歌,都使用了许多神话资料。神话对后世小说、戏曲的影响更大,战国时期的《穆天子传》就是以神话为素材的,魏晋时期的志怪小说其实就是有神话特点的故事,唐传奇如李朝威的《柳毅》,明清小说如《西游记》、《封神演义》、《镜花缘》,元明戏曲如《柳毅传书》、《张生煮海》等,无不与神话有着难解难分的血肉联系。即便到了现代,人所熟知的鲁迅的《故事新编》,也是对神话故事或改编或径用而创作的小说。


《陕西自考网》免责声明:

1、由于各方面情况的调整与变化,本网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考试信息以省考试院及院校官方发布的信息为准。

2、本网信息来源为其他媒体的稿件转载,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内容与版权问题等请与本站联系。联系邮箱:81237948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