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陕西自考网!网站为考生提供陕西自考信息服务,供学习交流使用,非政府官方网站,官方信息以陕西省招生考试院(www.sneea.cn)为准 RSS地图 | 网站导航

陕西自考网

自考环境心理学听课笔记第五章

编辑整理:陕西自考网 发表时间:2018-05-23 12:28:48   字体大小:【   【添加招生老师微信】


立即购买

《自考视频课程》名师讲解,轻松易懂,助您轻松上岸!低至199元/科!


  第五章  气候与行为

  一、概念:

  1. 周围环境:是指我们周围摸不到、看不见的一些稳定的环境特征,如声音、温度、气味和照明。周围环境对行为的影响是通过情绪作为中介变量产生的。

  2. 莫若比安:提出了环境负荷的概念——它指环境给个体传递的信息量。

  3. 环境负荷有三个特征:环境信息的强度、新奇性、复杂性。

  4. 按照感觉信息量的不同,环境负荷可以分为①高负荷环境②低负荷环境。

  (1) 高负荷环境指环境输入的感觉信息量多;

  (2) 低负荷环境指周围环境输入的信息量少。

  (3) 在其他条件相等的情况下,高负荷环境导致更高的激活水平。

  §5.1地理和气候决定论

  一、天气和气候有什么区别?

  1. 天气是指相对快速的冷热改变或是暂时的冷热条件。

  2. 气候则是指一般情况下具有的天气状况或长期存在的主要天气状况。

  3. 区分清楚二者的不同是十分重要的,

  ① 因为它们对人类行为的影响是不一样的。

  ② 其次,在研究天气对人的影响时,控制一些文化和社会因素要比研究气候对人的影响时更难以控制。

  二、关于气候与行为间的关系,主要有哪些观点?

  1. 气候决定论认为:气候决定了行为的范围。谈到气候决定论时,必然会联系到地理决定论。

  很难把它们分割开,地理位置决定了气候。

  2. 气候可能论认为;气候对行为有一定的制约作用,它限制了行为可能的变化范围。

  3. 气候概率论认为:气候不是导致某种行为产生的决定性因素,但是它决定了某些行为出现的概率比另一些大。

  §5.2温度与行为

  一、周围温度与有效温度的区别。

  1. 温度可分为周围温度和有效温度。

  2. 周围温度是指周围环境或大气的温度,是实际的客观温度;

  3. 有效温度是指个体对周围温度的知觉,是个体的主观感受。

  二、核心温度:是指个体身体内部的温度知觉。

  三、环境适应性:指适应环境中的各种刺激;适应环境指适应环境中的某种特别刺激。

  四、最适温度:又称为有效温度,它是通过对湿度和温度共同作用带给人的舒适水平来测量的。

  五、一般来说,如果在温度高于32℃的环境中超过2小时,对于没有达到环境适应性的个体,会影响智力任务的操作。然而,有一些研究却得出结论,认为热不会妨碍操作行为,相反有助于任务的完成。

  六、试阐述热对个体行为的影响。☆

  1. 随着温度的升高:

  (1) 操作先受到妨碍,后受到促进。

  (2) 对于警觉性任务的操作,

  ① 当温度升高打破了身体原来的热平衡系统后,操作行为受到影响;

  ② 之后,由于身体调节机制的作用,重新适应了新的温度,这时操作行为又得到提高。

  2. 总之,长时间在热环境中会妨碍智力型任务的操作;

  (1) 在热环境中的时间稍短一些,完成机械操作会受到干扰,

  (2) 但是对警觉性的任务则可能先产生干扰,随后得到促进。

  3. 根据各种研究结果,一般来说,

  (1) 当温度低于4℃或高于32℃;或者风速大于7米/秒时,工作效率下降。

  (2) 温度在11℃-25℃之间时,进行体力劳动效率最高;

  (3) 脑力劳动的最佳温度是15℃、20℃、25℃;

  (4) 当温度高于40℃时,无论哪种工作,质量都大幅度降低。

  4. 当周围环境温度过高,人们体验到热带来的不愉快时,人际吸引降低

  (1) 较热的地方暴力犯罪率要高。

  (2) 在某些情境中,热对人际吸引的影响具有“分享效应”,也就是说,是否与他人在同样温度条件下,是影响人际吸引的一个重要因素。

  5. 高温降低了攻击性:

  (1)巴伦和贝尔用“消极情感逃离模型”来解释这种现象。

  (2)消极情感可能是热和攻击性的一个中介变量,它们的关系可以用一个倒U形曲线来表示。在U形的某一段区间内,消极情感增加了攻击性行为;但是超过这一个区间,攻击性随消极情感的增加而下降。

  6. 热使利他行为减少。热与利他行为之间的关系较复杂,还受其他一些因素的影响,例如需要帮助者的长相、热引起人的好或坏的情绪体验等。

  七、如果长时间在冷环境中,可能会造成两种损伤:冻伤和体温降低。

  八、冷和健康似乎没有直接的关系;特别是当有足够的保暖措施和庇护地方时,低温对健康不会有危害。

  九、冷对人们社会行为的影响如何?

  1. 1977年的实验室研究发现,当温度在16℃左右时,被试的消极情绪更多。

  2. 与热的影响相似,当负性情感为中等水平时,随温度的下降攻击性增加;但当负性情感很强时,随温度的下降攻击性减弱。

  3. 低气温使人们更愿意选择留在屋子里。在寒冷的冬天,利他行为增多、犯罪率减少。

  §5.3海拔与行为

  一、海拔带来的生理反应都是短期的变化,人会逐渐适应这种高海拔的环境。

  二、大气压对人的影响有哪些?

  大气压力不仅与海拔有关,还和天气有关。很多研究发现大气压对人的影响可概括为三类:

  1. 增加了疾病的发生;一些临床研究表明,发病率与季节有关联;

  2. 季节的变化也会影响到个体的心理,如对情绪的影响。季节发生变化时,精神病的发作率、自杀率和社会冲突都会受到影响;

  3. 第三类影响是对人行为的影响。很多研究表明,学校中的分裂行为和治安混乱,随天气和大气压的改变而发生变化。总的来说,大气压低伴随着高海拔和暴风天气,气压高则通常是晴朗的天气。

  三、人体的知觉系统是如何觉察到风的?

  1. 对风的知觉是涉及多个感觉道的。

  (1) 肤的知觉系统首先感受到风带来的压力,

  (2) 风是特别冷或热、湿或干,那么皮肤的温度感受器也会觉察到。

  (3) 肌肉对风的抵抗可以觉察到风力的大小。

  (4) 在室内,观察被风吹动的树叶等可以了解到风力的大小。

  (5) 风声也是觉察风力大小的一个线索。

本文标签:陕西自考教育类自考环境心理学听课笔记第五章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http://www.sxzk.sx.cn

本文地址:http://www.sxzk.sx.cn/zl_jyl/8990.html


《陕西自考网》免责声明:

1、由于各方面情况的调整与变化,本网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考试信息以省考试院及院校官方发布的信息为准。

2、本网信息来源为其他媒体的稿件转载,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内容与版权问题等请与本站联系。联系邮箱:812379481@qq.com。

陕西自考便捷服务

自考环境心理学听课笔记第五章

整理:陕西自考网 时间:2018-05-23 12:28:48   浏览( 


立即购买

《自考视频课程》名师讲解,轻松易懂,助您轻松上岸!低至199元/科!


  第五章  气候与行为

  一、概念:

  1. 周围环境:是指我们周围摸不到、看不见的一些稳定的环境特征,如声音、温度、气味和照明。周围环境对行为的影响是通过情绪作为中介变量产生的。

  2. 莫若比安:提出了环境负荷的概念——它指环境给个体传递的信息量。

  3. 环境负荷有三个特征:环境信息的强度、新奇性、复杂性。

  4. 按照感觉信息量的不同,环境负荷可以分为①高负荷环境②低负荷环境。

  (1) 高负荷环境指环境输入的感觉信息量多;

  (2) 低负荷环境指周围环境输入的信息量少。

  (3) 在其他条件相等的情况下,高负荷环境导致更高的激活水平。

  §5.1地理和气候决定论

  一、天气和气候有什么区别?

  1. 天气是指相对快速的冷热改变或是暂时的冷热条件。

  2. 气候则是指一般情况下具有的天气状况或长期存在的主要天气状况。

  3. 区分清楚二者的不同是十分重要的,

  ① 因为它们对人类行为的影响是不一样的。

  ② 其次,在研究天气对人的影响时,控制一些文化和社会因素要比研究气候对人的影响时更难以控制。

  二、关于气候与行为间的关系,主要有哪些观点?

  1. 气候决定论认为:气候决定了行为的范围。谈到气候决定论时,必然会联系到地理决定论。

  很难把它们分割开,地理位置决定了气候。

  2. 气候可能论认为;气候对行为有一定的制约作用,它限制了行为可能的变化范围。

  3. 气候概率论认为:气候不是导致某种行为产生的决定性因素,但是它决定了某些行为出现的概率比另一些大。

  §5.2温度与行为

  一、周围温度与有效温度的区别。

  1. 温度可分为周围温度和有效温度。

  2. 周围温度是指周围环境或大气的温度,是实际的客观温度;

  3. 有效温度是指个体对周围温度的知觉,是个体的主观感受。

  二、核心温度:是指个体身体内部的温度知觉。

  三、环境适应性:指适应环境中的各种刺激;适应环境指适应环境中的某种特别刺激。

  四、最适温度:又称为有效温度,它是通过对湿度和温度共同作用带给人的舒适水平来测量的。

  五、一般来说,如果在温度高于32℃的环境中超过2小时,对于没有达到环境适应性的个体,会影响智力任务的操作。然而,有一些研究却得出结论,认为热不会妨碍操作行为,相反有助于任务的完成。

  六、试阐述热对个体行为的影响。☆

  1. 随着温度的升高:

  (1) 操作先受到妨碍,后受到促进。

  (2) 对于警觉性任务的操作,

  ① 当温度升高打破了身体原来的热平衡系统后,操作行为受到影响;

  ② 之后,由于身体调节机制的作用,重新适应了新的温度,这时操作行为又得到提高。

  2. 总之,长时间在热环境中会妨碍智力型任务的操作;

  (1) 在热环境中的时间稍短一些,完成机械操作会受到干扰,

  (2) 但是对警觉性的任务则可能先产生干扰,随后得到促进。

  3. 根据各种研究结果,一般来说,

  (1) 当温度低于4℃或高于32℃;或者风速大于7米/秒时,工作效率下降。

  (2) 温度在11℃-25℃之间时,进行体力劳动效率最高;

  (3) 脑力劳动的最佳温度是15℃、20℃、25℃;

  (4) 当温度高于40℃时,无论哪种工作,质量都大幅度降低。

  4. 当周围环境温度过高,人们体验到热带来的不愉快时,人际吸引降低

  (1) 较热的地方暴力犯罪率要高。

  (2) 在某些情境中,热对人际吸引的影响具有“分享效应”,也就是说,是否与他人在同样温度条件下,是影响人际吸引的一个重要因素。

  5. 高温降低了攻击性:

  (1)巴伦和贝尔用“消极情感逃离模型”来解释这种现象。

  (2)消极情感可能是热和攻击性的一个中介变量,它们的关系可以用一个倒U形曲线来表示。在U形的某一段区间内,消极情感增加了攻击性行为;但是超过这一个区间,攻击性随消极情感的增加而下降。

  6. 热使利他行为减少。热与利他行为之间的关系较复杂,还受其他一些因素的影响,例如需要帮助者的长相、热引起人的好或坏的情绪体验等。

  七、如果长时间在冷环境中,可能会造成两种损伤:冻伤和体温降低。

  八、冷和健康似乎没有直接的关系;特别是当有足够的保暖措施和庇护地方时,低温对健康不会有危害。

  九、冷对人们社会行为的影响如何?

  1. 1977年的实验室研究发现,当温度在16℃左右时,被试的消极情绪更多。

  2. 与热的影响相似,当负性情感为中等水平时,随温度的下降攻击性增加;但当负性情感很强时,随温度的下降攻击性减弱。

  3. 低气温使人们更愿意选择留在屋子里。在寒冷的冬天,利他行为增多、犯罪率减少。

  §5.3海拔与行为

  一、海拔带来的生理反应都是短期的变化,人会逐渐适应这种高海拔的环境。

  二、大气压对人的影响有哪些?

  大气压力不仅与海拔有关,还和天气有关。很多研究发现大气压对人的影响可概括为三类:

  1. 增加了疾病的发生;一些临床研究表明,发病率与季节有关联;

  2. 季节的变化也会影响到个体的心理,如对情绪的影响。季节发生变化时,精神病的发作率、自杀率和社会冲突都会受到影响;

  3. 第三类影响是对人行为的影响。很多研究表明,学校中的分裂行为和治安混乱,随天气和大气压的改变而发生变化。总的来说,大气压低伴随着高海拔和暴风天气,气压高则通常是晴朗的天气。

  三、人体的知觉系统是如何觉察到风的?

  1. 对风的知觉是涉及多个感觉道的。

  (1) 肤的知觉系统首先感受到风带来的压力,

  (2) 风是特别冷或热、湿或干,那么皮肤的温度感受器也会觉察到。

  (3) 肌肉对风的抵抗可以觉察到风力的大小。

  (4) 在室内,观察被风吹动的树叶等可以了解到风力的大小。

  (5) 风声也是觉察风力大小的一个线索。


《陕西自考网》免责声明:

1、由于各方面情况的调整与变化,本网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考试信息以省考试院及院校官方发布的信息为准。

2、本网信息来源为其他媒体的稿件转载,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内容与版权问题等请与本站联系。联系邮箱:81237948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