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陕西自考网!网站为考生提供陕西自考信息服务,供学习交流使用,非政府官方网站,官方信息以陕西省招生考试院(www.sneea.cn)为准 RSS地图 | 网站导航

陕西自考网

自考认知心理学串讲笔记第二章

编辑整理:陕西自考网 发表时间:2018-05-23 12:28:47   字体大小:【   【添加招生老师微信】


立即购买

《自考视频课程》名师讲解,轻松易懂,助您轻松上岸!低至199元/科!


  第二章 知觉

  一、模式识别的含义与理论

  1、知觉:是使用我们先前的知识,收集并解释我们的感觉所登记的刺激的过程。

  2、※模式识别理论的主要假设,观点,彼此之间的区别?

  ①模式识别是指对感觉刺激复杂排列的识别。②模式识别理论:⑴模板匹配理论;⑵原型模型;⑶区别性特征模型;⑷计算途径。⑴原型模型:按照原型模型,我们记忆中存储着抽象的、理想化的模式或原型,刺激与原型之间的匹配不需要十分精确,二者之间可以有一些小的不一致。⑵区别性特征模型认为,我们对刺激的辨别是在少量特征的基础上进行的。这些将一个刺激同另一个刺激区别开来的特征叫做区别性特征。在解释人们如何识别字母时,该模型认为在人的记忆中存储着每个字母的特征成分。在记忆中的区别性特征相比较。区别性特征模型假定,字母的区别性特征是不变的,不管一个字母是手写体、印刷体还是打字体。⑶模板匹配理论:是把一个刺激同一套模板,即我们存储在记忆中的一些特定的模式相比较。在把刺激同许多不同的模板相比较之后,我们注意到匹配得最好的模板,这种理论强调,刺激必须与模板精确地匹配。

  ◎※整体优先效应:(完成任务)Navon要求被试或者在整体水平上,或者在局部水平上,对刺激进行识别。结果发现,当局部字母很小并且靠得很近时,同局部水平上的识别(即报告小字母)相比,被试在整体水平上的识别(即报告大字母),速度更快。当要求被试在整体水平上识别刺激时,局部特征与整体特征是否匹配,并不影响被试的反应时。然而,当要求被试在局部水平上对刺激进行识别时,如果整体特征同局部特征一致,那么,被试的反应要快。上述结果表明,当要求识别整体时,局部特征的性质,即局部特征是否与整体特征相匹配,并不影响整体的知觉。然而,当要求识别局部时,整体特征的性质,即整体特征是否与局部特征相匹配,影响局部的知觉。这些结果提示知觉过程中存在整体优先。因此,上述结果模式称整体优先效应。

  ⑶区别性特征模型得到了一些实验证据的支持。Gibson的研究证明,当一些字母共用很多关键特征时,人们判断这些字母是否相同要花更长的时间。共用许多关键特征,被试判断这两个字母是否相同,其潜伏期要长。对类似这样的字母对,判断得相对要快。判断的速度快慢依赖于共用的区别性特征的数目。区别性特征模型的优势在于,它不仅与心理学实验数据一致,也得到了一些生物学研究证据的支持。某一个神经元可能对一个垂直的光栅有强烈的反应,而距离非常近的另一个神经元,则可能对偏离垂直方向10°的光栅有最强的反应。一小块视皮层可能包含了各种各样的神经元,其中一些对垂直的线条作出特别的响应,另一些对水平的线条作出特别的响应,还有一些则对特异性的斜线作出特别的响应。视觉系统似乎包含了一些专门的特征觉察器,它们帮助我们对字母和简单模式的某些特征作出识别。

  有关视知觉的最近的一些工作,确定了大脑皮层中加工相同刺激不同方面的分离的神经通路,即what和where通路。What通路从枕叶中的初级视皮层向颞叶下行,订要负责加工视觉刺激的颜色、形状和特性(即刺激的身份或刺激是什么)。Where通路则从枕叶向顶叶上行,主要负责位置和运动信息的加工。

  ⑷计算途径。在一个叫做成分识别的理论中,考察了三维形状的分类,这种成分识别理论的基本假设是,一个特定观察角度的物体,可以用一些简单三维形状的排列来表征。Biederman将这些简单的三维形状称作几何离子。三个几何离子的排列,能够向人们提供足够的信息来对任何物体进行分类,几何离子理论,本质上属于三维物体认别的区别性特征理论。

  3、※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加工模式?我们所讨论的模式识别所强调的是自下而上加工,也叫数据驱动或刺激驱动加工,它强调了刺激本身在模式识别中的重要性。知识和期望能够帮助我们识别客体。这样,除了自下而上加工之外,模式识别还涉及到另外一个重要过程,即自上而下加工或概念驱动加工。这种加工强调概念和高水平过程对模式识别的影响。

  ※词优效应:是指同出现在非词(即一串无关的字母,如orwk)中相比,当一个字母(如k)出现在非词(如work)中时,我们对它的识别更快、更准确。

  许多研究证明了自上而下加工在字母识别中的重要作用。甚至在镶嵌目标字母的单词中,目标字母不发音时,词优效应也存在。

  4、※过去和模式识别(掌握实验方法、发现问题、说明问题……P36图):Schacter和他的同事(1991)证明,与物体有关的过去,的确能够帮助人们识别物体。这些研究者向被试呈现三维物体的图画。其中一些物体称作可能图形,从结构上看,这些图形在现实世界中可以存在。而另一些物体称作不可能图形,它们包含结构上的违反,在三维空间中不可能存在。实验并不要求被试记住这些图形。相反,只是要求被试判断图形主要是面向右侧还是主要面向左侧。后来,研究者将这些图形和他们先前没有看过的新图形,一起呈现给被试,并要求被试判断每个图形是否真地存在于三维空间,或者是否是一个不可能的图形。结果显示,对于可能图形来说,同先前没有出现过的新图形相比,被试对先前出现过的图形,判断得更快。然而,对于不可能图形来说,新图形和旧图形判断的潜伏期没有差异。这些结果在后来的一些研究中得到了重复。Schacter和他的同事们所进行的上述研究提示,我们能够存储可能图形的结构,因此,过去经验促进了相对快的、自上而下的过程。然而,由于我们的知觉系统不能对不可能图形作出一致的解释,所以,我们不能存储不可能图形的结构。这样,在识别不可能图形时,看不到自上而下的过去经验的作用。

  5、面孔失认病人LH试验

  (1)面孔特异性损伤现象及其理论意义:神经心理学家研究过一些极端罕见的面孔失认病人,这些病人虽然不能识别人的面孔,但能识别农场里动物的面孔,病人的失认是极端特异性的,即只是在识别人的面孔方面有问题。患有深度面孔失认,但视力正常,检查发现有正常的形状觉察和形状辨别能力,在一些涉及不寻常观察角度和物体轮廓的知觉测验上,表现出一定的损伤。然而,最严重的损伤出现在要求知觉和识别面孔的测验上。即使是能够正确辨别出来的面孔,他也并不是靠实际意义上的识别,而是靠使用推论策略。也不能对面孔的年龄、性别或面部表情作出判断。无论是在再认记忆测验还是成对联想学习任务上,同刺激为人的面孔相比,当刺激为动物的面孔时,成绩要好。

  倒置效应:将照片旋转180o不能识别人物是谁;倒置会破坏面孔识别。

  面孔失认实验:实验时,研究者向LH呈现三张同一类型的图片(面孔、鞋子,可正反放置),在三张图片中有一张目标图片,他总是正面的。另外两张为探测图片,其中一张为正确图片,一张为干扰图片,两张均为3/4侧面观。目标图片和探测图片或者同时呈现,或相继呈现。另外,目标图片呈现在上方,而两个探测图片并排呈现在下方。研究者要求LH完成匹配任务,即通过言语反应指出,位于下边的两张探测图片中,那一张与上面的图片相同。结果发现,同正常方位的刺激相比,LH对倒置的刺激识别的更好,无论目标图片和探测图片是同时还是相继呈现,无论刺激的图片内容是什么(面孔、鞋子),当正常方位时,LH的识别成绩都是机遇水平。实验说明:LH能可靠地匹配倒置刺激,但不能匹配正常方位刺激的事实,基于部分的加工通路是完整的,但是,当面对正常方位的刺激时,基于整体的加工通路会对基于部分的加工通路造成干扰。倒置的刺激不存在这种干扰,所以识别的好。当刺激为正常方位时,LH对整体刺激语境特别敏感,而且,LH不能克服整个结构所产生的影响。该实验说明:两种刺激上所观察到的同样的模式,消弱了有关面孔加工模块性的结论。

本文标签:陕西自考教育类自考认知心理学串讲笔记第二章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http://www.sxzk.sx.cn

本文地址:http://www.sxzk.sx.cn/zl_jyl/8953.html


《陕西自考网》免责声明:

1、由于各方面情况的调整与变化,本网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考试信息以省考试院及院校官方发布的信息为准。

2、本网信息来源为其他媒体的稿件转载,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内容与版权问题等请与本站联系。联系邮箱:812379481@qq.com。

陕西自考便捷服务

自考认知心理学串讲笔记第二章

整理:陕西自考网 时间:2018-05-23 12:28:47   浏览( 


立即购买

《自考视频课程》名师讲解,轻松易懂,助您轻松上岸!低至199元/科!


  第二章 知觉

  一、模式识别的含义与理论

  1、知觉:是使用我们先前的知识,收集并解释我们的感觉所登记的刺激的过程。

  2、※模式识别理论的主要假设,观点,彼此之间的区别?

  ①模式识别是指对感觉刺激复杂排列的识别。②模式识别理论:⑴模板匹配理论;⑵原型模型;⑶区别性特征模型;⑷计算途径。⑴原型模型:按照原型模型,我们记忆中存储着抽象的、理想化的模式或原型,刺激与原型之间的匹配不需要十分精确,二者之间可以有一些小的不一致。⑵区别性特征模型认为,我们对刺激的辨别是在少量特征的基础上进行的。这些将一个刺激同另一个刺激区别开来的特征叫做区别性特征。在解释人们如何识别字母时,该模型认为在人的记忆中存储着每个字母的特征成分。在记忆中的区别性特征相比较。区别性特征模型假定,字母的区别性特征是不变的,不管一个字母是手写体、印刷体还是打字体。⑶模板匹配理论:是把一个刺激同一套模板,即我们存储在记忆中的一些特定的模式相比较。在把刺激同许多不同的模板相比较之后,我们注意到匹配得最好的模板,这种理论强调,刺激必须与模板精确地匹配。

  ◎※整体优先效应:(完成任务)Navon要求被试或者在整体水平上,或者在局部水平上,对刺激进行识别。结果发现,当局部字母很小并且靠得很近时,同局部水平上的识别(即报告小字母)相比,被试在整体水平上的识别(即报告大字母),速度更快。当要求被试在整体水平上识别刺激时,局部特征与整体特征是否匹配,并不影响被试的反应时。然而,当要求被试在局部水平上对刺激进行识别时,如果整体特征同局部特征一致,那么,被试的反应要快。上述结果表明,当要求识别整体时,局部特征的性质,即局部特征是否与整体特征相匹配,并不影响整体的知觉。然而,当要求识别局部时,整体特征的性质,即整体特征是否与局部特征相匹配,影响局部的知觉。这些结果提示知觉过程中存在整体优先。因此,上述结果模式称整体优先效应。

  ⑶区别性特征模型得到了一些实验证据的支持。Gibson的研究证明,当一些字母共用很多关键特征时,人们判断这些字母是否相同要花更长的时间。共用许多关键特征,被试判断这两个字母是否相同,其潜伏期要长。对类似这样的字母对,判断得相对要快。判断的速度快慢依赖于共用的区别性特征的数目。区别性特征模型的优势在于,它不仅与心理学实验数据一致,也得到了一些生物学研究证据的支持。某一个神经元可能对一个垂直的光栅有强烈的反应,而距离非常近的另一个神经元,则可能对偏离垂直方向10°的光栅有最强的反应。一小块视皮层可能包含了各种各样的神经元,其中一些对垂直的线条作出特别的响应,另一些对水平的线条作出特别的响应,还有一些则对特异性的斜线作出特别的响应。视觉系统似乎包含了一些专门的特征觉察器,它们帮助我们对字母和简单模式的某些特征作出识别。

  有关视知觉的最近的一些工作,确定了大脑皮层中加工相同刺激不同方面的分离的神经通路,即what和where通路。What通路从枕叶中的初级视皮层向颞叶下行,订要负责加工视觉刺激的颜色、形状和特性(即刺激的身份或刺激是什么)。Where通路则从枕叶向顶叶上行,主要负责位置和运动信息的加工。

  ⑷计算途径。在一个叫做成分识别的理论中,考察了三维形状的分类,这种成分识别理论的基本假设是,一个特定观察角度的物体,可以用一些简单三维形状的排列来表征。Biederman将这些简单的三维形状称作几何离子。三个几何离子的排列,能够向人们提供足够的信息来对任何物体进行分类,几何离子理论,本质上属于三维物体认别的区别性特征理论。

  3、※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加工模式?我们所讨论的模式识别所强调的是自下而上加工,也叫数据驱动或刺激驱动加工,它强调了刺激本身在模式识别中的重要性。知识和期望能够帮助我们识别客体。这样,除了自下而上加工之外,模式识别还涉及到另外一个重要过程,即自上而下加工或概念驱动加工。这种加工强调概念和高水平过程对模式识别的影响。

  ※词优效应:是指同出现在非词(即一串无关的字母,如orwk)中相比,当一个字母(如k)出现在非词(如work)中时,我们对它的识别更快、更准确。

  许多研究证明了自上而下加工在字母识别中的重要作用。甚至在镶嵌目标字母的单词中,目标字母不发音时,词优效应也存在。

  4、※过去和模式识别(掌握实验方法、发现问题、说明问题……P36图):Schacter和他的同事(1991)证明,与物体有关的过去,的确能够帮助人们识别物体。这些研究者向被试呈现三维物体的图画。其中一些物体称作可能图形,从结构上看,这些图形在现实世界中可以存在。而另一些物体称作不可能图形,它们包含结构上的违反,在三维空间中不可能存在。实验并不要求被试记住这些图形。相反,只是要求被试判断图形主要是面向右侧还是主要面向左侧。后来,研究者将这些图形和他们先前没有看过的新图形,一起呈现给被试,并要求被试判断每个图形是否真地存在于三维空间,或者是否是一个不可能的图形。结果显示,对于可能图形来说,同先前没有出现过的新图形相比,被试对先前出现过的图形,判断得更快。然而,对于不可能图形来说,新图形和旧图形判断的潜伏期没有差异。这些结果在后来的一些研究中得到了重复。Schacter和他的同事们所进行的上述研究提示,我们能够存储可能图形的结构,因此,过去经验促进了相对快的、自上而下的过程。然而,由于我们的知觉系统不能对不可能图形作出一致的解释,所以,我们不能存储不可能图形的结构。这样,在识别不可能图形时,看不到自上而下的过去经验的作用。

  5、面孔失认病人LH试验

  (1)面孔特异性损伤现象及其理论意义:神经心理学家研究过一些极端罕见的面孔失认病人,这些病人虽然不能识别人的面孔,但能识别农场里动物的面孔,病人的失认是极端特异性的,即只是在识别人的面孔方面有问题。患有深度面孔失认,但视力正常,检查发现有正常的形状觉察和形状辨别能力,在一些涉及不寻常观察角度和物体轮廓的知觉测验上,表现出一定的损伤。然而,最严重的损伤出现在要求知觉和识别面孔的测验上。即使是能够正确辨别出来的面孔,他也并不是靠实际意义上的识别,而是靠使用推论策略。也不能对面孔的年龄、性别或面部表情作出判断。无论是在再认记忆测验还是成对联想学习任务上,同刺激为人的面孔相比,当刺激为动物的面孔时,成绩要好。

  倒置效应:将照片旋转180o不能识别人物是谁;倒置会破坏面孔识别。

  面孔失认实验:实验时,研究者向LH呈现三张同一类型的图片(面孔、鞋子,可正反放置),在三张图片中有一张目标图片,他总是正面的。另外两张为探测图片,其中一张为正确图片,一张为干扰图片,两张均为3/4侧面观。目标图片和探测图片或者同时呈现,或相继呈现。另外,目标图片呈现在上方,而两个探测图片并排呈现在下方。研究者要求LH完成匹配任务,即通过言语反应指出,位于下边的两张探测图片中,那一张与上面的图片相同。结果发现,同正常方位的刺激相比,LH对倒置的刺激识别的更好,无论目标图片和探测图片是同时还是相继呈现,无论刺激的图片内容是什么(面孔、鞋子),当正常方位时,LH的识别成绩都是机遇水平。实验说明:LH能可靠地匹配倒置刺激,但不能匹配正常方位刺激的事实,基于部分的加工通路是完整的,但是,当面对正常方位的刺激时,基于整体的加工通路会对基于部分的加工通路造成干扰。倒置的刺激不存在这种干扰,所以识别的好。当刺激为正常方位时,LH对整体刺激语境特别敏感,而且,LH不能克服整个结构所产生的影响。该实验说明:两种刺激上所观察到的同样的模式,消弱了有关面孔加工模块性的结论。


《陕西自考网》免责声明:

1、由于各方面情况的调整与变化,本网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考试信息以省考试院及院校官方发布的信息为准。

2、本网信息来源为其他媒体的稿件转载,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内容与版权问题等请与本站联系。联系邮箱:81237948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