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组织与管理学习笔记 管理的核心是调动人
编辑整理:陕西自考网 发表时间:2018-05-23 12:28:18 字体大小:【大 中 小】 【添加招生老师微信】
《自考视频课程》名师讲解,轻松易懂,助您轻松上岸!低至199元/科!
一、幼儿园管理两大任务的一致性
目标是管理的核心要素。组织目标可以从两个层次上讨论,一是组织的正式目标,二是组织成员的个人目标。组织的正式目标是系统化了的多数人的目标,是组织成员的共同目标;组织成员的个人目标一般与谋生、个人发展、自我价值的实现等方面相联系,是与个人需要紧密相连的。组织的正式目标与其成员的个人目标是相互联系的,不能把它们对立起来。组织的正式目标的实现为其成员提供了谋生、发展的可能,而组织成员个人目标的实现也有助于组织的发展,更好地实现组织奋斗的目标。若将两者对立起来,必然影响组织成员积极性的调动,既不利于组织成员个人目标的实现,也不利于组织的正式目标的实现。组织的目标与其成员个人目标应该是一致的,它要求领导者将搞好工作与满足成员的需要结合起来,既要关心工作又要关心人,不能顾此失彼。
幼儿园是实施幼儿教育的组织机构,在管理过程中承担着两项任务:一是实现幼儿园工作目标,即实现教育目的,促进幼儿全面发展;二是充分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为其发展及自我价值的实现创造条件,尽可能使教职工取得较高的社会成就。这两大任务从根本上是一致的、相辅相成的。
二、人的积极性及其调动
(一)人的积极性及其来源
人的积极性是处于能动状态下的心理活动针对一定目标的外在表现。人的积极性是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及其在行为上的表现。人的积极性使人的全部心理活动处于能动状态,有适当的条件,这种能动状态就会转化为行动。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的积极性源于人的需要,需要是人活动的基本动力。需要是维持个体和社会生存的必要的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它通常以缺乏感和丰富感被人体验。人的需要具有以下特征:它具有对象性,人的任何需要都是指向一定对象的;它与个体生存发展相关,是个体生存发展的必要条件;人类需要有共性与个别差异性,最基本的生理需要、精神需要和社会活动需要是人类不可缺少的,这是共同性的需要,另外每个人又有不同于他人的需要,这是需要的差异性;人类需要具有社会历史制约性,即人类的需要是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发展的。个人需要的产生,有赖于个体当时的生理状态、认知水平、社会情境等因素。人的需要是多种多样的、多层次的,概括来讲,人的积极性源于以下三种需要或动力。
1.对个人所需的物质利益和精神生活的追求而产生的积极性。例如,有人将丰厚的经济收入作为择业的标准,或者满足个人的兴趣、改善个人处境等,这些都属于个体动机。
2.受人际关系影响而产生的积极性。人具有社会属性,生活在组织或团体中的个人往往会对团体产生认同,有归属感、安全感、有被尊重和认可的需要。这是产生积极性的团体动机。
3.对个人应尽的社会责任、义务有着深刻的理解,从而形成一定的理想、信念,有事业心、责任心、使命感。从古人的“天下兴亡,匹夫有则”,到当代的“从我做起,振兴中华”,都反映了崇高的社会性需要在推动人活动中的重要作用,由这种需要而产生的动机具有强烈而持久的作用。
在现实生活中,人的工作、活动的积极性往往是由多种需要引起的,很难截然分开,一般是同时存在、相互交叉的。不同的需要因人、因事、因时等因素的影响所起的作用大小有差异。一般而言三种动机很难分开,常常同时存在,在个同情况下,某一种动机会表现得更突出、更强烈。
(二)如何调动人的积极性
人的积极件是处于能动状态下的心理活动,这种状态要真正转化为人的活动动力,还有赖于管理者的努力,即如何激发、调动人的积极性。为此,要求管理者做好以卜几方面的下作:
1.将产生人的积极性的三种动机有机地结合起来,影响教育职工管理者要了解职工的所想、所需,分析其原因,在可能的条件下,对于合理的需求尽可能予以满足,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
①坚持物质利益原则。给劳动者以物质利益,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所决定的,也是满足人生存需要的保障。目前,我国幼教职工的经济收入和生活条件仍然比较低,园领导要理解和体谅其苦衷,尽可能提高园所福利待遇,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上的困难。安居方能乐业,只有生活问题得到妥善处理,才能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
②重视教职工的精神需要。人除具有生物属性外,还具有社会属性、社会性的需要,如被人尊重、认可,取得社会成就,不断发展与提高等。它要求管理者尊重教师,不能伤害他们的自尊心。虽然工作分工不同,但人格是平等的。它要求管理者要知人善任,能够根据每位教师不同的特点分配工作,做到扬长避短,同时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使每位教师都有取得最佳工作业绩的基本保证。社会在不断发展,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它还要求管理者支持并尽可能为教职工的进修提高创造条件,通过各种途径和办法满足教职工文化学习、业务进修与提高的需求,这既是幼儿园发展的需要,更是时代的要求。
③注意增强集体意识,激发教职工的团体性动机。管理者应注意建设具有较强凝聚力的集体,加强组织文化建设,增强教职工的归属感、认同感,从而发挥集体与组织对个人影响的激励作用。
2.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建立和疏通信息沟通渠道
宽松的心理环境是指组织内部人际关系协调,成员之间相互信任、相互关心、民主风气浓厚。心理环境影响和制约着每个教师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在一个处处监督提防、紧张压抑的环境中,人的积极性是无法被调动起来的,不利于工作的开展。
在组织中建立和疏通信息联系与沟通渠道是创设良好心理环境的途径。沟通可以使组织的成员认清形势,使决策更加合理、有效,沟通可以稳定职工思想,统一组织行动。沟通的形式很多,按不同的标准可分为正式沟通与非正式沟通、口头沟通与书面沟通,单向沟通与双向沟通、上行沟通与下行沟通和平行沟通等。沟通的方法有:发布指示、会议制度、个别交谈等。在幼儿园的具体工作中可以结合实际,选择相应的沟通形式与方法。了解是沟通的前提,一方面,管理者要让下属了解组织的设想与计划;同时,管理者也要了解下属的观点与意见。当前,一些幼儿园实行国长任期目标责任制,在规划幼儿园发展目标时,园长的办园思路应能够为中层于部及广大教职工所理解认识,而不能仅作为对上级行政领导的交代。建立起宽松民主的氛围,使每个组织成员都能够充分发表意见,有机会表达自己对工作的意见建议,这样有助于挖掘职工的潜能,很好
地确立和努力实现组织的目标。
在组织内部信息沟通障碍主要有两种,一是信息传递中间环节太多,从而造成信息的损耗和失真;二是组织结构不健全,沟通渠道堵塞,导致信息无法传递。
3.树立人是管理对象与主体统一的观念
人是管理的主体,又是管理的对象。首先,职工是管理的要素之一,是管理的对象,没有组织成员,组织也就不可能存在。更谈不上管理;其次,从命运共同体的角度讲,职工与组织共存亡,是组织的主人。因此,管理者在实践中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注重发挥管理对象的主体作用,调动组织成员的积极性,激发其参与管理、关心组织发展的主体性,而不是把组织成员作为被动接受管理的客体。为此,管理者要实施民主管理,相信依靠教职工。在制定重大决策之前,园长应征求各方面的意见,广泛听取各层员工的建议。将幼儿园发展前途与职工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使员工有主人翁之感,发挥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如开展“假如我是园长”的活动,动员群众为搞好幼儿园工作献计献策,化被动为主动,化消极为积极。当然,发挥员工的主体性并不等于让群众牵着鼻子走,要正确处理发挥群众的主体性与坚持统一领导的辩证关系。
总之,管理者应从以卜三方面入手,并将之有机地结合,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在满足组织成员需要的同时,实现组织的目标。
本文标签:陕西自考管理类幼儿园组织与管理学习笔记 管理的核心是调动人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http://www.sxzk.sx.cn)
《陕西自考网》免责声明:
1、由于各方面情况的调整与变化,本网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考试信息以省考试院及院校官方发布的信息为准。
2、本网信息来源为其他媒体的稿件转载,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内容与版权问题等请与本站联系。联系邮箱:81237948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