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鲁迅研究笔记四
编辑整理:陕西自考网 发表时间:2018-05-23 12:29:01 字体大小:【大 中 小】 【添加招生老师微信】
《自考视频课程》名师讲解,轻松易懂,助您轻松上岸!低至199元/科!
单项选择题
1.(史家)手法是鲁迅杂文创作常用的艺术手法。
2.鲁迅在南京求学时,主要受到(进化论)思想的影响。
3.鲁迅认为“戚而能谐,婉而多讽”是(《儒林外史》)的主要特点。
4.在天物、思理、美化、神思等艺术美的要素中,鲁迅特别强调的是(思理)这一要素。
5.鲁迅认为,文学总是(环境)的产物。
6.(《中国小说史略》)是鲁迅研究中国古典小说的一部学术著作。
7.鲁迅指出,幽默应“(有倾于对社会的讽刺)”
8.(《摩罗诗力说》)被认为是中国比较文学开创时期的杰出之作。
9.鲁迅一生共创作了(16)本杂文集
10.在欧洲,从事鲁迅研究并有较大影响的是( 普实克)。注;史沫莱特、巴特勒特是美国人
11.鲁迅小说的悲喜剧交融的特点,既表现了作家对复杂的社会生活具有深刻的透视力,同时也表现了他所一贯坚持的(为人生)的创作主张。
12.鲁迅的文学史研究著作,主要有(《汉文学史纲要》)
13.鲁迅的叙事性散文集是(朝花夕拾)。
14.在《呐喊》、《彷徨》中,鲁迅着重描写的是两类,即一类是农民和农村生活、另一类(是知识分子和他们的命运)。
15.鲁迅认为,(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16.主要收入“五四”时期“随感录”的杂文集是(《热风》)。
17.鲁迅的杂文向来有形象与逻辑相统一、(抒情与议论相统一)的特点。
18.鲁迅早期的翻译,曾受(严复)的影响
19.在谈到文学翻译的信达不可兼得时,鲁迅早年主张(宁信而不达)
20.鲁迅的抒情性散文集是(野草)。
21.鲁迅认为,(喜剧)是将人生无价值的东西撕破给人看。
我国第一部杂文集——鲁迅的《坟》
我国第一部白话短篇小说集——鲁迅的《呐喊》
我国第一部散文诗集——鲁迅的《野草》
22.收入鲁迅早期用文言文撰写最多的杂文集是(坟)。
23.在欧洲,从事鲁迅研究并有较大影响的是(普实克)。
24.1923年,(茅盾(沈雁冰))在《读〈呐喊〉》一文中,称读鲁迅的小说简直感到“犹如久处黑暗的人们骤然看见了绚丽的阳光”。
25.鲁迅认为,(悲剧 )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26.主要收入“五四”时期“随感录”的杂文集是(热风)。
27.鲁迅的学术著作(汉文学刚要)是我国第一部用新观点写成的文学史。
28.鲁迅认为,诗歌起源于(劳动)。
29.在《摩罗诗力说》中,鲁迅通过介绍摩罗诗人的创作,竭力鼓吹(浪漫主义)。
30.鲁迅指出(兴感怡悦)是一切艺术美的本质。
31.鲁迅的杂文创作塑造了一系列(象征性)的形象。
32.鲁迅说,《故事新编》是“(神话传说及史实的演义”。
33.鲁迅认为幽默的审美特征是(C)。
A.婉而多讽 B.哀而不伤 C.笑中多苦,幽默含讥 D.乐而不淫
34.鲁迅评价雪莱的诗歌创作具有“(理想主义)”的特点。
35.鲁迅的比较文学观反映了(辩证的进化的)观念。
36.在日本求学时,鲁迅主要受到(尼采的“超人”哲学)思想的影响
37.《野草》的第一篇《秋夜》是一篇(借景抒情)的散文诗。
38.鲁迅小说在形式上不拘一格,但却又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这就是(精粹凝练、深广浑厚)
39.鲁迅认为,(知事论人)是“研究文学或某一作家”的好方法
40.鲁迅整理古籍的态度十分严肃认真,到了“(废寝辍食,锐意穷搜)”的地步。
41.鲁迅的杂文作为一部中国社会的“(百科全书)”,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社会意义。
42.鲁迅在《野草》中着重表现自己的内心感受,创作了富有诗意的(思想分析)的散文诗篇。
43.(《摩罗诗力说》)一文是鲁迅早期美学思想的价值表现。
44.鲁迅整理古籍的基本方法是(实事求是)的方法。
45.鲁迅认为陶渊明的诗风是(自然飘逸,和平冲淡)。
46.鲁迅的比较文学观反映了(CA)的观念。
A.辩证的进化 B.历史唯物主义C.辩证唯物主义D.不断进化
47.鲁迅在一篇小说的结尾中写道:“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篇小说是(故乡)。
48.“所谓中国的文明者,其实不过是安排给阔人享用的人肉的筵宴。所谓中国者,其实不过是安排这人肉的筵宴的厨房。不知道而赞颂者是可恕的,否则,此辈当得永远的诅咒!”这段文字出自鲁迅杂文(《灯下漫笔》)。
49. 赞扬《野草》“内含哲理,用意深邃”的作家是(许寿裳)。
50.鲁迅把清代小说分为若干类,其中属于讽剌小说的是(《儒林外史》)。
《陕西自考网》免责声明:
1、由于各方面情况的调整与变化,本网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考试信息以省考试院及院校官方发布的信息为准。
2、本网信息来源为其他媒体的稿件转载,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内容与版权问题等请与本站联系。联系邮箱:81237948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