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二
编辑整理:陕西自考网 发表时间:2018-05-23 12:28:58 字体大小:【大 中 小】 【添加招生老师微信】
《自考视频课程》名师讲解,轻松易懂,助您轻松上岸!低至199元/科!
《子夜》作者:茅盾
1、“子夜”的含义。
“子夜”就是半夜12点钟。这是夜的顶点,是最黑暗的时候。但也是黑暗到达了顶点,下落向白天转化的转折点。因此,“子夜”暗示着当时的时代特征。
2、《子夜》的思想成就。
《子夜》是30年代初期中国社会生活,主要是大都市生活的广阔画卷,思想内容十分丰富。它反映的是大都市生活的全貌、主流。思想成就主要有三个方面。
①表现民族工业的艰难处境和悲惨命运,说明实业救国道路是走不通的。
②表明当时中国社会的性质,还是半封建半殖民地,而且更加殖民地化了。驳斥了托派的中国已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谬论。
③民族工业为要自保,拼命从加强剥削工人中寻找出路,引发工人的反抗斗争。
3、分析吴荪甫形象及其典型意义。
吴荪甫形象是20世纪30年代初期中国民族资本家的艺术典型。
吴荪甫是上海滩上的工业巨头,财力雄厚,开办有近万人的裕华丝厂。他的主要性格及特征是精明能干,有雄心有魄力,富有冒险精神,是一个铁碗人物。在他和其他民族资本家的关系中,表现出他的心狠手辣、无情兼并的性格特点。
吴荪甫性格的另一面是软弱空虚。
吴荪甫的形象充分体现出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重性。
吴荪甫的性格是复杂丰富的,是一个血肉丰满的艺术形象。他的形象的塑造,是《子夜》也是茅盾对现代中国文学的一个重要贡献。(以上是主要特征的分析,还应参考5,人物描写特点的分析)。
吴荪甫形象的意义:①形象地概括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悲剧性历史遭遇和命运。
②说明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实业救国道路在中国这样的历史条件下是走不通的。
③说明中国当时社会的性质,不是已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了,而依旧是半封建半殖民地,而且更加殖民地化。
④驳斥了托派中国社会已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谬论。
4、简析赵伯韬形象。
赵伯韬是买办资本家形象。他是美国某财团的中国买办,和蒋介石政权有很深的关系。他的性格特征是骄横狂妄,阴狠狡诈。凭着他在政治、经济上的特殊地位,在上海滩兴风作浪,是公债市场上的魔王。小说还描写了赵伯韬糜烂的生活,他扒进各式各样的公债,也扒进各式各样的女人,显示了这个阶级精神上的极端腐朽。
5、《子夜》的人物描写特点。
① 把人物安置在广阔的社会背景上,通过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和矛盾冲突,多侧面多层次地深刻刻画人物性格。
② 把人物放在各种境遇中描写,其中特别是逆境困境绝境中描写,最能暴露人物性格的本质方面。
③ 心理描写十分出色。
6、《子夜》的结构特点。
《子夜》的结构特点是宏大而严谨。最主要是,结构线索以吴荪甫为中心,以吴荪甫为一切矛盾的焦点,以吴荪甫联系着各种人物、事件。吴赵冲突是作品的结构主线,描写重点。结构严谨还表现在,篇首吴老太爷葬礼,作品的主要人物都调集到吴公馆,小说的主要事件也都作了交代,这是高度的艺术概括力,是经济而又集中的结构方法。
《边城》作者:沈从文
1、《边城》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人生追求?
《边城》以湘西小山城茶峒及附近乡村为背景,描写一个渡船的老人和他的外孙女翠翠的生活,以及翠翠与船总的儿子天保、傩送之间曲折的爱情故事。
作品细腻刻画了纯真的男女之爱、和美的亲属之情、质朴的邻里之睦,生动的展现了边城人民健康、优美、纯朴的民风和人情,讴歌一种淳厚的象征着“爱”与“美”的人性与人生,表达了作者内心对理想人生的执著追求。
2、试述《边城》所展现的人性美和人情美。
作者赋予他笔下的所有人一种淳厚质朴的人性、遵从古礼的美德、无欲无争的人生。
3、沈从文在《边城》中热情赞美湘西古朴的人性美和人情美的意义。
作者向往“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厌恶所谓的现代文明,痛恨现实的黑暗,于是他在作品中构筑了一个理想世界,以此来寄托他重造民族的希望,表达自己对理想人生的执著追求。
4、翠翠这一人物形象。
《边城》中的女主人公翠翠,是作者向往优美人性与人生的化身与极致。作者通过这一形象,特别是这一人物在爱情生活中的态度,描绘出人世间一种纯洁美好的感情、讴歌了象征爱与美的人性与人生,“为人类‘爱’字作一个恰如其分的说明”。
5、作品在什么样的指定环境中描绘湘西人生的?
是在一种洋溢着诗情画意和富有地方色彩的特定环境中展开的,社会背景和矛盾被淡化了、诗话了。
6、《边城》在艺术表现方面有何特点?
作者注重小说的意蕴和情致,却不讲究情节和结构,他将散文的笔法和诗歌的抒情因素融入小说中,创造出一种抒情写意的表现特点。
《箓竹山房》作者:吴组缃
1、《箓竹山房》中的悲剧根源。
《箓竹山房》的悲剧是一个恋爱、婚姻悲剧。悲剧的根源是封建礼教
2、《箓竹山房》在艺术上是如何表现悲剧的?
《箓竹山房》主要以环境气氛的渲染烘托来刻画人物表现悲剧的。古墓似的环境形成了墓中人似的性格。这种环境气氛的渲染烘托,突出表现了封建礼教对人性的压制、扭曲与摧残,心灵手巧的绣蝴蝶的小姐,被封建礼教折磨得虽生犹死似古墓中人了。显出悲剧的沉重而发人深思。
3、《箓竹山房》结尾“窥房”的情节有何作用?
“窥房”在结构上是承接前文,把前文阴森恐怖的环境气氛渲染到极致;又是转折,极致后必有转折,峰回路转,豁然开朗,原来窥房的是女主人公——二姑姑。“窥房”的结尾在艺术上出奇制胜,有画龙点睛之妙。
《山峡中》作者:艾芜1、小黑牛的悲剧根源。
小黑牛的悲剧根源是黑暗的旧社会。是畸形的社会产生了这畸形的一伙,出现了小黑牛的悲剧。
2、《山峡中》的思想。
①小说通过小黑牛的悲剧,揭露了残忍的旧社会,这是小说思想深刻之处。
②“我”对待生活的理性态度和追求光明、探求新路的坚定精神,使得作品在沉重的氛围中透出一丝亮色。这是小说思想的第二点。
3、简析野猫子形象。
野猫子是偷盗集团首领魏老头子的独生女儿。她十七、八岁,像野猫子的外号一样:活泼、精灵、凶狠,充满活力和野性。魏老头子的人生哲学“要活下去,怕是不行的”,成为她的生活信条。她要做生活的强者,视残酷为强者的表现。但她又是那么真率,带一点稚气和调皮。她毫无世故和城府,喜则喜,怒则怒,性格开朗,感情炽烈。象这种类似吉卜赛女郎“卡门”式的性格,在中国现代小说是不多见的。
4、《山峡中》的景物描写特点及其作用。
景物描写对小黑牛的悲剧起了渲染烘托作用。云南西部的山峡中,江边江神庙是偷盗集团的“自由之家”。夜里,江水怒吼,群山阴森,巨蟒似的铁索桥……这样的景物、环境更突出了这是一群被世界抛却的人,使作品笼罩着特点恐怖神秘的气氛。野老鸦几次叹说今晚的大江吼得这么大,像要吃人,把恐怖神秘的气氛渲染的更足,以次来衬托小黑牛的悲剧。这是对悲剧正面渲染烘托。小黑牛被杀的第二天清晨,朝阳映红峰尖,白雾环绕山腰,树丛苍翠,江水欢笑……“谁能猜到这样美好的地方,曾经发生过夜来那么可怕的事情呢?”这里景物描写是反衬,以自然美反衬社会的丑,启发人深思。
5、“我”的形象极其在作品中的作用。
形象“我”是一个青年知识分子,也是一个被生活抛出正常轨道的流浪者。“我”有作者自己的影子。“我”同情这些被社会抛弃铤而走险的人,但对他们的生活道路和对自己人的残忍是否定的。“我”要去寻“地球上还有另外的光明”,表现出追求光明,探求新路的精神。
“我”在小说中还有另外的作用。我是故事的叙述者,评判者和感情抒发者。正是“我”的作用,使《山峡中》具有融叙事、议论和抒情于一炉的表现特点。
6、《山峡中》的浪漫主义色彩的表现。
小说在现实主义的基础上,富有浪漫主义色彩。表现在:小说具有浪漫、神秘的传奇色彩;人物的坚强的生活意志,坚毅的性格,冒险的生涯;环境气氛的渲染烘托,自然风光的出色描写;野猫子的歌声所体现的凄婉怅惘情绪悠悠回荡增添了诗情氛围,融叙事、议论与抒情于一炉的表现方式。
《断魂枪》作者:老舍
1、《断魂枪》故事的时代背景。
小说故事的背景是晚清时期。帝国主义已用洋枪洋炮打开了古老中国的大门,老大自居的中国迅速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资本主义的物质文明与思想文化,猛烈冲击着古老中国的政治经济传统文明,“今天是火车,快枪,通商与恐怖,有人还要杀下皇帝的头呢!”时代特点之一是:“东方的大梦没法不醒了”。
2、分析沙子龙的形象及其意义。
形象沙子龙过去开镖局,是武艺高强的拳师。他是处于醒了又未必真正觉醒的复杂心态中。他对时代变化表现了一种消极没落的心态,他并不积极跟随时代前进,内心深处对过去无限依恋、欣赏而又无可奈何。说明沙子龙是一个过去时代的人物,并未真正觉醒。沙子龙的复杂心态有其代表性,这是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在社会巨变之际有其代表性。这是沙子龙形象的典型意义。
3、《断魂枪》的人物描写手法。
描写手法:一是白描,二是对比烘托。
4、王三胜、孙老者的性格及其对沙子龙的对比烘托作用。
主要指通过对王三胜、孙老者的描写,凸现、衬托主要人物沙子龙的性格、心理。
①王三胜好吹嘘,性格不太好。孙老者干巴直率,虽年纪很大而仍有积极上进之心。他们两人对时代变化的淡漠对照凸现了沙子龙对时代变化的灵魂震撼之深;②他们的争强好胜对照烘托了沙子龙的消极保守,自甘没落;③他们的外露性格和沙子龙的深藏不露的性格也构成对比。
小说在(次要人物)王三胜、孙老者身上着力描写,而对主要人物沙子龙所用笔墨却并不多。孙老者武艺高强,但沙子龙的断魂枪会胜过孙老者。这是以次要人物烘托主要人物。
《华威先生》作者:张天翼1、分析华威先生形象及意义。
形象华威先生是一个抗战期间只对限制和控制抗日工作的“领导”感兴趣,而对加强和促进抗日的实际工作不感兴趣的国民党政客。他是一个“领导迷”、“开会迷”。华威先生浅薄无聊,却又自命不凡,官气十足,摆领导架子。
其形象的典型意义,就特定历史而言,是揭露讽刺了国民党的抗日及其官僚政客。华威先生的形象有普遍意义,它讽刺了“领导迷”、“开会迷”和官僚,只要有这些现象存在,华威先生就有它现实的艺术生命。
2、分析《华威先生》的讽刺艺术手法。
《华威先生》是篇讽刺小说,主要的讽刺手法是漫画式的夸张。作者注意选择富有特征意义的细节加以夸张。作者还选择了一些对比强烈、自相矛盾的细节,让人物作自我暴露,以取得强烈的讽刺效果。
《在其香居茶馆里》作者:沙汀
1、简析《在其香居茶馆里》的思想。
《在其香居茶馆里》写于抗日战争时期,围绕兵役问题,揭露了国民党统治的黑暗腐败。小说通过四川一个小镇回龙镇在兵役问题上统治阶级内部狗咬狗的矛盾,揭露了兵役问题上的黑幕。①国民党基层政权镇联保主任方治国借此(壮丁费)敲诈勒索,中饱私囊。②有地位、有势力的人家的适龄青年可以不服兵役,如邢么吵吵这种家庭一直就没中过签。
2、简析方治国的性格。
方治国是回龙镇联保主任。他的第一个特点是“两眼黑黑,见钱就拿”。第二个特点是阴诈,是个“软硬人:碰见老虎他是绵羊,如果对方是绵羊,他又变成老虎了”。
3、简析邢么吵吵的性格。
邢么吵吵是回龙镇有钱有势的地方豪绅,实力派。他的性格特点是粗野。
4、简析《在其香居茶馆里》的人物描写特点。
人物个性鲜明,给读者以鲜活深刻的印象。人物描写的主要方法是富有个性特征的人物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以此既揭示他们的反动共性,又刻画各人的独特个性。
5、简析《在其香居茶馆里》的讽刺特色。
它的讽刺特色,不是运用夸张手法,而是用的写实手法,如实描写。写实手法为何会有讽刺特色?因为在社会生活中,本来就有许多讽刺性材料,艺术家敏锐的发现了这些材料,加以提炼,运用写实手法再现于作品,就具有讽刺特色。
6、分析《在其香居茶馆里》的结构特点。
《在其香居茶馆里》的结构集中紧凑,极具特色。集中紧凑表现在三集中:地点集中,矛盾冲突集中在茶馆里展开;时间集中,矛盾冲突从展开到结束约在一个小时之内;情节安排集中紧凑,不是从头说起,而是从矛盾冲突已发展到尖锐化,由邢么吵吵到茶馆内找方治国兴师问罪吃讲茶开始。
7、《在其香居茶馆里》的结局的布局效果。
结局艺术效果有三点:① 出乎意料。茶馆内邢么吵吵和方治国大打出手,但问题并未解决。蒋门神来报告人已经放出,这一结局出人意料。
②画龙点睛。这一结局说明新县长和地方豪绅势力很快勾结上了,整顿兵役只是一句空话。国民党政权,无论是基层或是县级,无论是老的还是新上任的,都是如此腐败。作品的主题由这一结局得到更深刻的表现。
③具有强烈讽刺的喜剧效果(见3)。
本文标签:陕西自考串讲笔记自考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二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http://www.sxzk.sx.cn)
《陕西自考网》免责声明:
1、由于各方面情况的调整与变化,本网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考试信息以省考试院及院校官方发布的信息为准。
2、本网信息来源为其他媒体的稿件转载,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内容与版权问题等请与本站联系。联系邮箱:81237948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