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学笔记——第二章城市的产生和发展
编辑整理:陕西自考网 发表时间:2018-05-23 12:26:47 字体大小:【大 中 小】 【添加招生老师微信】
立即购买
《自考视频课程》名师讲解,轻松易懂,助您轻松上岸!低至199元/科!
第一节 城市概说
一、 城市的定义和特征
1. 城市的定义:
1) 城市是多学科的研究对象,最早研究城市现象的是城市地理学。
2) 18世纪60年代的城市为中心的工业革命,即城市经济学逐渐形成。
3) 20世纪初城市社会学成为社会学分支。
4) 19世纪中叶,城市政治学形成。
2. 城市是指一定规模及密度的非农业人口聚集地方和一定层级或地域的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中心。
3. 城市的特点
1) 人口与物资的高聚集性。
2) 城市管理职能的区域中心性。
(1) 城市总是一定区域的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中心,这集中体现在城市管理职能上。
(2) 城市的聚集性使得社会政治权力总是集中于城市而作用于乡村,城市政治权力与政治组织构成城市对周边区域实施管理职能的基础。
3) 基础设施的强公共性。
4) 文化构成的异属性。
二、 城市的形成和发展
1. 城市的形成,历史上最初形成的城市距今五至六千年之间,主要分布在西亚流域南部、古埃及尼罗河下游三角洲、印度河流域和中国黄河流域等地区;城市产生的经济基础和历史条件:
1) 城市形成的经济基础,在原始社会末期与奴隶社会初期,稳定的区域性的商业生产和商业交易,是城市得以产生的经济基础,是城市产生的根本内在动力。
(1) 第一次社会分工,新石器时代中期——农业从畜牧业中分离。
(2) 第二次社会分工,原始社会瓦解时期——手工业与农业发生分离。
(3) 第三次社会分工,原始社会末期至奴隶社会末期——商业从手工业中分离,对城市的历史生成具有“促生”作用。
2) 城市产生的历史条件,是城市形成的直接动力。
(1) 战争性质的变化,构筑高大厚实的城墙取代以防范野兽或小股复仇者为目的的壕沟,“城”的空间形态得以形成。
(2) 对自然地理条件认识的变化,对居住区域的改造,使“城内”文明有了“城外”文明更快的进步,标志着城市萌芽的发生。
(3) 部落制度向私有制的变化,产生了部落城堡向“城邦”的过渡。
2. 城市的发展——推动城市的发展是多元化的,主要经历了四个阶段:
1) 古代城市阶段——原始公社解体到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时代背景奴隶社会,特征:城市规模小且数量少;城市成为行政、军事、手工业和宗教的中心;城市的政治统治功能突出经济功能弱。
2) 中世纪城市阶段——公元476年至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时代背景封建社会,特征:城市的范围分布更为广泛;城市成为商品市场和贸易中心,也成为文化中心;城市的功能日趋多样化。
3) 近代城市阶段——1640年至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城市的发展进入快速增长时期,背景资本主义社会,特征:城市的规模迅速扩张、数量急剧增加;城市成为机器大工业生产为基础的社会生产力的中心,以及世界贸易和科学技术中心;城市成为社会意识形态剧烈冲突与各类文化汇集的区域;城市也成为各类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最为集中之地。
4) 现代城市阶段——三个世界同时并存的时代,特征:——P24
(1) 城市成为人类的主要聚居区。
(2) 城市成为第三产业和高新技术的中心。
(3) 城市是世界经济联系网的基本结点。
(4) 城市空间是区域形态的基本构成。
(5) 城市生态在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更为重要。
第二节 城市化
一、 城市化的概念和衡量指标
1. 城市化的概念
1) 城市化的内涵,1867年西班牙工程师塞德在《城市化基本理论》中最先使用“城市化”一词。
2) 城市化的含义:城市化是一种社会经济变化的过程,既有人口和非农业人口活动向城市转型、集中以及城市景观的地域推进,包括城市的经济、社会、技术变革进入乡村,以及城市化、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向农村地域的扩散过程。
2. 城市化的特点——18世纪中叶开始的工业革命,世界进入城市化时代,主要特点是:
1) 增长迅速而持续,在1800年——19
一、 城市的定义和特征
1. 城市的定义:
1) 城市是多学科的研究对象,最早研究城市现象的是城市地理学。
2) 18世纪60年代的城市为中心的工业革命,即城市经济学逐渐形成。
3) 20世纪初城市社会学成为社会学分支。
4) 19世纪中叶,城市政治学形成。
2. 城市是指一定规模及密度的非农业人口聚集地方和一定层级或地域的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中心。
3. 城市的特点
1) 人口与物资的高聚集性。
2) 城市管理职能的区域中心性。
(1) 城市总是一定区域的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中心,这集中体现在城市管理职能上。
(2) 城市的聚集性使得社会政治权力总是集中于城市而作用于乡村,城市政治权力与政治组织构成城市对周边区域实施管理职能的基础。
3) 基础设施的强公共性。
4) 文化构成的异属性。
二、 城市的形成和发展
1. 城市的形成,历史上最初形成的城市距今五至六千年之间,主要分布在西亚流域南部、古埃及尼罗河下游三角洲、印度河流域和中国黄河流域等地区;城市产生的经济基础和历史条件:
1) 城市形成的经济基础,在原始社会末期与奴隶社会初期,稳定的区域性的商业生产和商业交易,是城市得以产生的经济基础,是城市产生的根本内在动力。
(1) 第一次社会分工,新石器时代中期——农业从畜牧业中分离。
(2) 第二次社会分工,原始社会瓦解时期——手工业与农业发生分离。
(3) 第三次社会分工,原始社会末期至奴隶社会末期——商业从手工业中分离,对城市的历史生成具有“促生”作用。
2) 城市产生的历史条件,是城市形成的直接动力。
(1) 战争性质的变化,构筑高大厚实的城墙取代以防范野兽或小股复仇者为目的的壕沟,“城”的空间形态得以形成。
(2) 对自然地理条件认识的变化,对居住区域的改造,使“城内”文明有了“城外”文明更快的进步,标志着城市萌芽的发生。
(3) 部落制度向私有制的变化,产生了部落城堡向“城邦”的过渡。
2. 城市的发展——推动城市的发展是多元化的,主要经历了四个阶段:
1) 古代城市阶段——原始公社解体到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时代背景奴隶社会,特征:城市规模小且数量少;城市成为行政、军事、手工业和宗教的中心;城市的政治统治功能突出经济功能弱。
2) 中世纪城市阶段——公元476年至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时代背景封建社会,特征:城市的范围分布更为广泛;城市成为商品市场和贸易中心,也成为文化中心;城市的功能日趋多样化。
3) 近代城市阶段——1640年至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城市的发展进入快速增长时期,背景资本主义社会,特征:城市的规模迅速扩张、数量急剧增加;城市成为机器大工业生产为基础的社会生产力的中心,以及世界贸易和科学技术中心;城市成为社会意识形态剧烈冲突与各类文化汇集的区域;城市也成为各类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最为集中之地。
4) 现代城市阶段——三个世界同时并存的时代,特征:——P24
(1) 城市成为人类的主要聚居区。
(2) 城市成为第三产业和高新技术的中心。
(3) 城市是世界经济联系网的基本结点。
(4) 城市空间是区域形态的基本构成。
(5) 城市生态在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更为重要。
第二节 城市化
一、 城市化的概念和衡量指标
1. 城市化的概念
1) 城市化的内涵,1867年西班牙工程师塞德在《城市化基本理论》中最先使用“城市化”一词。
2) 城市化的含义:城市化是一种社会经济变化的过程,既有人口和非农业人口活动向城市转型、集中以及城市景观的地域推进,包括城市的经济、社会、技术变革进入乡村,以及城市化、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向农村地域的扩散过程。
2. 城市化的特点——18世纪中叶开始的工业革命,世界进入城市化时代,主要特点是:
1) 增长迅速而持续,在1800年——19
[1]
本文标签:陕西自考串讲笔记市政学笔记——第二章城市的产生和发展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http://www.sxzk.sx.cn)
《陕西自考网》免责声明:
1、由于各方面情况的调整与变化,本网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考试信息以省考试院及院校官方发布的信息为准。
2、本网信息来源为其他媒体的稿件转载,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内容与版权问题等请与本站联系。联系邮箱:81237948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