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陕西自考网!网站为考生提供陕西自考信息服务,供学习交流使用,非政府官方网站,官方信息以陕西省招生考试院(www.sneea.cn)为准 RSS地图 | 网站导航

陕西自考网

06年人力资源管理复习资料第一章

编辑整理:陕西自考网 发表时间:2018-05-23 05:45:51   字体大小:【   【添加招生老师微信】


立即购买

《自考视频课程》名师讲解,轻松易懂,助您轻松上岸!低至199元/科!

06年人力资源管理复习资料第一章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人力资源管理概述

  一、人力资源的概念:

  从内涵上指,能够推动整个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具有智力和体力劳动能力的人们的总和。它应包括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

  二、人力资源的特点:(多选)

  1、不可剥夺性是最根本的特征(单选)

  2、时代性

  3、时效性

  4、生物性人的最基本的生存需要(单选)

  5、能动性

  6、再生性

  7、增值性

  三、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

  宏观:是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力资源实施的管理。

  微观:是特定组织的人力资源管理。(本书讲的是微观)

  人力资源管理是对人力资源获取、整合、保持、开发、控制与调整等方面所进行的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等活动。

  四、人力资源管理的含义(简答、论述要加宏观微观的概念)

  1、人力资源管理最终是为了支持组织目标的达成,因此,人力资源管理的各项工作必须为组织战略服务。

  2、为了实现对人的管理,人力资源管理需要通达规划、招聘、甄选、培训、考核、报酬等技术方法的运用,达成组织的目标。

  3、人力资源管理是通过对人与人、事与事、人与事三者之间相互关系的管理,进而达到间接管理生产过程的目的。

  4、人力资源管理在注重人与事的匹配上,并不是被动地使人消极地适应事件的需要。

  5、人力资源管理是通过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等手段实现人力资源的获取、整合、保持、开发、控制与调整。

  6、人力资源管理不仅是人力资源管理者的工作。

  五、人力资源管理的目标(简答)

  1、建立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达到有效管理员工的目的。

  2、通过人与人、事与事、人与事关系的管理,在实现人员管理的同时,达到组织体系、文化体系协同发展的目的。

  3、通过人力资源的管理,提高组织的生产率,实现组织目标。

  六、人力资源管理的功能:(多选)

  1、获取 这一过程包括工作分析、招聘录用等环节。(单选)

  2、整合

  3、保持 这一过程主要体现在薪酬和考核制度里。(单选)

  4、开发 这一过程主要包括日常工作指导、技能知识培训等一系列活动。(单选)

  5、控制与调整 这一过程主要体现在绩效管理里。(单选)

  七、人力资源管理的活动领域:(简答)

  1、工作分析与工作设计2、人力资源规划 3、招募与甄选

  4、培训与开发5、绩效考核 6、薪酬、奖金和福利

  八、人力资源管理的模式四种(多选)(具体的为单选)

  第一种:产业(工业)模式,20世纪50年代之前,这一时期心理测验的发展、科学管理运动对工作的科学研究和劳动力短缺所导致的社会需求,为科学的人员选拔提供了理论和技术方面的保障。

  第二种:投资模式,20世纪60-70年代,主要关注劳工关系的协调。

  第三种:参与模式,20世纪80-90年代,在对人的管理中更多地采用参与、民主的方式。

  第四种;高灵活性模式,20世纪90年代,因此,借助于“外脑”、聘请顾问、人力资源管理外包化、灵活的雇佣关系和工作时间、多样的报酬和福利方案、权变的组织结构和权力分配等日益盛行。

  第二节 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阶段

  人力资源管理从其产生到现在经历了四个主要的发展阶段:初级阶段、人事管理阶段、人力资源管理阶段和战略人力资源管理阶段。(单选)

  一、初级阶段:以劳动关系改善和劳动效率提高为中心(单选)

  术语:劳工关系、工业关系、雇佣关系、劳动管理、人力管理、人事管理等。

  泰勒,“经济人”1920年工作分析制度得到美国国家人事协会的正式肯定并开始推广。

  这一阶段的管理中心:是如何通过科学的工作方法来提高人的劳动效率,大部分的实践活动都是围绕劳工关系展开的。

  二、人事管理阶段:以工作为中心(单选)

  主题是:工作分析、心理测验、绩效考核、职业生涯、管理开发等。 这个阶段的这些管理模型以工作为中心和管理

  三、人力资源管理阶段:人与工作的相互适应(单选)

  术语:组织变革、企业文化、员工权利、灵活的薪酬制度和管理制度、全员持股方案等。

  人力资源管理更多地转变为人与工作的相互适应,其把人的发展和企业的发展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人力资源管理是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强调工作为人服务(包括客户和员工),人是最大的资本和资源。

  四、战略人力资源管理阶段:人力资源管理提升到企业战略的高度(单选)

  20世纪后期人力资源管理成为整个企业管理的核心。

  舒勒认为人力资源战略可以分为成累积型、效用型和协助型三种。

  累积型:以终身雇佣为原则

  效用型:以个人为基础的薪酬。

  协助型:介于积累型和效用型战略之间。

  五、人力资源战略的特征:(简答)

  1、人力资源战略提出总体方向。

  2、人力资源战略提出实现企业战略的行动计划的焦点。

  3、人力资源战略要经过自上而下或者自下而上的方式来制定。

  六、人力资源战略与企业战略两者实际的关系类型可以划分为三种:(选择单)

  1、整体型

  这是人力资源战略制定的首选方法。(单选)

  企业战略与人力资源战略之间有一种动态的、全面的、持续的联系,不存在先后的顺序。

  2、双向的

  人力资源战略和企业战略是分开的,但是是同时制定的。双向型与整体型最大的差异表现在制定的步骤上的先后。

  人力资源部门往往处于较为被动的地位

  3、独立型 目前最为常见的实施方法(单选)

  第三节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挑战

  一、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现实挑战(简答)

  1、经济全球化的冲击

  2、多元文化的融合与冲突

  3、信息技术的全面渗透

  4、人才的激烈争夺

  二、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趋势(简答)

  1、人力资源管理全面参与组织的战略管理过程

  2、人力资源管理中事务性职能的外包和人才租赁

  3、直线管理部门承担人力资源管理的职责

  4、政府部门与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方式渐趋一致

  人才租赁:是指人才租赁公司通过合同的形式吸收、储备人才,然后根据用人单位的需要,与用人单位签订租赁合同。

  变革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改变公务员的终身雇佣制度和长俸制度,开始逐步实行有弹性的入职和离职制度,建立以工作表现为基础的激励机制。

  三、著名的美国人力资源管理专家诺伊提出人力资源管理者所应具备的能力(多选)

  1、经营能力

  2、专业技术知识与能力

  3、变革管理能力

  4、综合能力

本文标签:陕西自考学习笔记06年人力资源管理复习资料第一章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http://www.sxzk.sx.cn

本文地址:http://www.sxzk.sx.cn/xxbj/860.html


《陕西自考网》免责声明:

1、由于各方面情况的调整与变化,本网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考试信息以省考试院及院校官方发布的信息为准。

2、本网信息来源为其他媒体的稿件转载,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内容与版权问题等请与本站联系。联系邮箱:812379481@qq.com。

陕西自考便捷服务

06年人力资源管理复习资料第一章

整理:陕西自考网 时间:2018-05-23 05:45:51   浏览( 


立即购买

《自考视频课程》名师讲解,轻松易懂,助您轻松上岸!低至199元/科!

06年人力资源管理复习资料第一章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人力资源管理概述

  一、人力资源的概念:

  从内涵上指,能够推动整个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具有智力和体力劳动能力的人们的总和。它应包括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

  二、人力资源的特点:(多选)

  1、不可剥夺性是最根本的特征(单选)

  2、时代性

  3、时效性

  4、生物性人的最基本的生存需要(单选)

  5、能动性

  6、再生性

  7、增值性

  三、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

  宏观:是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力资源实施的管理。

  微观:是特定组织的人力资源管理。(本书讲的是微观)

  人力资源管理是对人力资源获取、整合、保持、开发、控制与调整等方面所进行的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等活动。

  四、人力资源管理的含义(简答、论述要加宏观微观的概念)

  1、人力资源管理最终是为了支持组织目标的达成,因此,人力资源管理的各项工作必须为组织战略服务。

  2、为了实现对人的管理,人力资源管理需要通达规划、招聘、甄选、培训、考核、报酬等技术方法的运用,达成组织的目标。

  3、人力资源管理是通过对人与人、事与事、人与事三者之间相互关系的管理,进而达到间接管理生产过程的目的。

  4、人力资源管理在注重人与事的匹配上,并不是被动地使人消极地适应事件的需要。

  5、人力资源管理是通过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等手段实现人力资源的获取、整合、保持、开发、控制与调整。

  6、人力资源管理不仅是人力资源管理者的工作。

  五、人力资源管理的目标(简答)

  1、建立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达到有效管理员工的目的。

  2、通过人与人、事与事、人与事关系的管理,在实现人员管理的同时,达到组织体系、文化体系协同发展的目的。

  3、通过人力资源的管理,提高组织的生产率,实现组织目标。

  六、人力资源管理的功能:(多选)

  1、获取 这一过程包括工作分析、招聘录用等环节。(单选)

  2、整合

  3、保持 这一过程主要体现在薪酬和考核制度里。(单选)

  4、开发 这一过程主要包括日常工作指导、技能知识培训等一系列活动。(单选)

  5、控制与调整 这一过程主要体现在绩效管理里。(单选)

  七、人力资源管理的活动领域:(简答)

  1、工作分析与工作设计2、人力资源规划 3、招募与甄选

  4、培训与开发5、绩效考核 6、薪酬、奖金和福利

  八、人力资源管理的模式四种(多选)(具体的为单选)

  第一种:产业(工业)模式,20世纪50年代之前,这一时期心理测验的发展、科学管理运动对工作的科学研究和劳动力短缺所导致的社会需求,为科学的人员选拔提供了理论和技术方面的保障。

  第二种:投资模式,20世纪60-70年代,主要关注劳工关系的协调。

  第三种:参与模式,20世纪80-90年代,在对人的管理中更多地采用参与、民主的方式。

  第四种;高灵活性模式,20世纪90年代,因此,借助于“外脑”、聘请顾问、人力资源管理外包化、灵活的雇佣关系和工作时间、多样的报酬和福利方案、权变的组织结构和权力分配等日益盛行。

  第二节 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阶段

  人力资源管理从其产生到现在经历了四个主要的发展阶段:初级阶段、人事管理阶段、人力资源管理阶段和战略人力资源管理阶段。(单选)

  一、初级阶段:以劳动关系改善和劳动效率提高为中心(单选)

  术语:劳工关系、工业关系、雇佣关系、劳动管理、人力管理、人事管理等。

  泰勒,“经济人”1920年工作分析制度得到美国国家人事协会的正式肯定并开始推广。

  这一阶段的管理中心:是如何通过科学的工作方法来提高人的劳动效率,大部分的实践活动都是围绕劳工关系展开的。

  二、人事管理阶段:以工作为中心(单选)

  主题是:工作分析、心理测验、绩效考核、职业生涯、管理开发等。 这个阶段的这些管理模型以工作为中心和管理

  三、人力资源管理阶段:人与工作的相互适应(单选)

  术语:组织变革、企业文化、员工权利、灵活的薪酬制度和管理制度、全员持股方案等。

  人力资源管理更多地转变为人与工作的相互适应,其把人的发展和企业的发展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人力资源管理是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强调工作为人服务(包括客户和员工),人是最大的资本和资源。

  四、战略人力资源管理阶段:人力资源管理提升到企业战略的高度(单选)

  20世纪后期人力资源管理成为整个企业管理的核心。

  舒勒认为人力资源战略可以分为成累积型、效用型和协助型三种。

  累积型:以终身雇佣为原则

  效用型:以个人为基础的薪酬。

  协助型:介于积累型和效用型战略之间。

  五、人力资源战略的特征:(简答)

  1、人力资源战略提出总体方向。

  2、人力资源战略提出实现企业战略的行动计划的焦点。

  3、人力资源战略要经过自上而下或者自下而上的方式来制定。

  六、人力资源战略与企业战略两者实际的关系类型可以划分为三种:(选择单)

  1、整体型

  这是人力资源战略制定的首选方法。(单选)

  企业战略与人力资源战略之间有一种动态的、全面的、持续的联系,不存在先后的顺序。

  2、双向的

  人力资源战略和企业战略是分开的,但是是同时制定的。双向型与整体型最大的差异表现在制定的步骤上的先后。

  人力资源部门往往处于较为被动的地位

  3、独立型 目前最为常见的实施方法(单选)

  第三节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挑战

  一、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现实挑战(简答)

  1、经济全球化的冲击

  2、多元文化的融合与冲突

  3、信息技术的全面渗透

  4、人才的激烈争夺

  二、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趋势(简答)

  1、人力资源管理全面参与组织的战略管理过程

  2、人力资源管理中事务性职能的外包和人才租赁

  3、直线管理部门承担人力资源管理的职责

  4、政府部门与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方式渐趋一致

  人才租赁:是指人才租赁公司通过合同的形式吸收、储备人才,然后根据用人单位的需要,与用人单位签订租赁合同。

  变革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改变公务员的终身雇佣制度和长俸制度,开始逐步实行有弹性的入职和离职制度,建立以工作表现为基础的激励机制。

  三、著名的美国人力资源管理专家诺伊提出人力资源管理者所应具备的能力(多选)

  1、经营能力

  2、专业技术知识与能力

  3、变革管理能力

  4、综合能力


《陕西自考网》免责声明:

1、由于各方面情况的调整与变化,本网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考试信息以省考试院及院校官方发布的信息为准。

2、本网信息来源为其他媒体的稿件转载,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内容与版权问题等请与本站联系。联系邮箱:81237948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