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专)全书复习资料及写作要求技巧[一]
编辑整理:陕西自考网 发表时间:2018-05-23 05:45:41 字体大小:【大 中 小】 【添加招生老师微信】
《自考视频课程》名师讲解,轻松易懂,助您轻松上岸!低至199元/科!
大学语文(四学分课程)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应用专科(汉语言文学专科除外)的公共必考课,是为提高和检验自学应考者的语文水平而设置的一门文化基础课。在整个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应用专科的学科体系中,大学语文具有不可替代的职能。
《大学语文》共分为五部分:议论文、说明文、记叙文、诗词和附录(由于考试范围仅限于前四部分,本课件不再讨论附录部分)。
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它通过列举事实材料和运用逻辑推理,表明对问题的观点和态度,阐发对事物的理解与认识。各行各业的人们为了接受和表达思想,都需要经常阅读与写作这种文体。教材选录了15篇议论文,其中现代文10篇,文言文5篇。对于这些议论文,考生应能归纳文章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应能划分重要段落的层次,概括层次大意;应能认知文章所用论据的类别;应能识别文中所运用的各种论证方法或驳论方法;应能识别文中所采用的比喻、比拟(拟人或拟物)、排比、对偶、设问、反诘、反语、层递等修辞手法,并能简要说明这些修辞手法的作用。
说明文是一种常用文体。它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特别是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现代社会,说明文已成为人们传播、掌握科学文化知识,交流介绍工作、学习以及日常生活、方法的重要文章体裁。教材选录了8篇说明文,通过阅读这些说明文,我们能对说明文这种文体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对于这8篇说明文,考生应能归纳文章所说明的中心和要点;应能划分重要段落的层次,概括层次大意;应能认知文章的总体结构方式和说明顺序;应能简要说明文中所运用的各种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应能识别文中所采用的比喻、比拟、排比、对偶、设问、反诘、层递等修辞手法,并能简要说明这些修辞手法的作用。
记叙文是一种记载和叙述事件由来,描绘事物和人物情景状态的文体。消息、通讯、报告文学、传记、游记、小说、童话、寓言以及记叙性的散文等文体,都属于记叙文的范畴。教材选录了13篇记叙文,其中现代文8篇,文言文5篇。对于这些记叙文,考生应能归纳文章的中心思想;应能划分重要段落的层次,概括层次大意;应能认知文章的记叙方式;应能识别文中的人物描写方法,并能简要说明这些描写方法的作用;应能认知文中环境描写的类别,并能简要说明这些环境描写的作用;应能认知文中所运用的对比、铺垫、侧面烘托、整体比拟、夹叙夹议、语意双关、象征、暗示、比喻、比拟、排比、对偶、设问、反诘、层递等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并能简要说明这些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的作用。
我国古代诗歌源远流长,成就辉煌。从先秦至清,历代留存至今的诗歌(包括词曲)数以万计,且有许多脍炙人口的优秀作品。教材选录了20首诗词(以古代诗词为主),就是为了让考生了解中国古代优秀文化,切实理会诗歌的情感内容、抒情方式及艺术特点。对于诗词部分,考生应能熟读或背诵;应能概括并记忆20首诗词的情感内容;应能认知20首诗词的基本抒情方法和主要表现手法。
总之,以上四部分构成了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以进一步提高考生的语文水平,以适应社会实际工作的需要:通过分析一般议论文、说明文和记叙文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方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通过范文学习和作文训练,提高常用文体的写作能力;掌握一定的作家作品知识、语言知识和文体知识,提高文化素养;通过学习中国古代和现当代优秀作品,培养高尚的思想品质和健康的道德情操。
第一章、议论文
1、《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作家作品知识」选自《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作者邓小平:新时期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
「文体知识」议论文
「课文阅读分析要点」
(1)认知文章的总论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个中心论点是从两个方面加以阐述的:一是中国必须走社会主义道路;二是中国必须执行改革开放。
(2)概括文章各部分的大意:全文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1~5自然段)论述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性。先提出论点,再从三个方面证明,即中国不走社会主义道路就没有独立和统一、就会产生贫富差距过大的两极分化、就不能实现本世纪末小康社会的目标;第二部分(6~8自然段)论述坚持改革开放的重要性,分两层意思,一主要谈农村的改革开放,二主要谈城市的改革开放;第三部分(第9段)是总结语,综合上述两方面的内容,归结出中心论点。
(3)结合有关段落,简要说明本文所运用的对比论证法。(见课程答疑)
2、《发扬伟大的创业精神》
「作家作品知识」出自《人民日报》
「文体知识」议论文,是一篇社论。
「课文阅读分析要点」
(1)理解江泽民同志所提出的关于新时期创业精神的要点。(见课程答疑)
(2)划分有关段落层次,概括层次大意:全文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引出江泽民同志的一段重要讲话,其要点落在“倡导和发扬伟大的创业精神” 上面。第二部分(第2~11段)是全文的主体部分,先总说,提出中心论点;然后按江泽民同志所归纳的64个字,分八个方面层层加以分析,每一个方面即是一个自然段,而每段开头的第一句话就是一个定性概括的分论点;最后总论,深入阐述创业精神的重要性和指导意义。第三部分(第12自然段)进一步指出创业精神应成为我们的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
(3)从总体上简要说明本文所运用的完全归纳论证法。(见课程答疑)
3、《科学的春天》
「作家作品知识」作者:郭沫若,原名郭开贞,现当代著名作家、学者和社会活动家,是新文学社团“创造社”的发起组织者之一。
「文体知识」议论文
「课文阅读分析要点」
(1)归纳文章的中心论点:时代和科学需要巨人,科学需要既实事求是又异想天开的精神风格。
(2)结合有关段落,简要说明文中所运用的归纳论证法、类比论证法和演绎论证法。(见课程答疑)
(3)识别文中运用比喻、排比、拟人三种修辞手法的地方,简要说明它们的作用:a比喻,如“科学的春天”中的“春天”比喻国家昌盛,民族复兴,科学文化繁荣的时期:“时代的巨人”中的“巨人”比喻那些取得超越前人的成就、具有伟大创造力和贡献的科学家,比喻的运用使语言具体生动,含蓄优美。b排比,如“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速度,时间就是力量”、“这是革命的春天,这是人民的春天,这是科学的春天”,排比句的运用增强了语言的气势和力度。c拟人,如“让我们张开双臂,热烈地拥抱这个春天吧!”中将春天拟人化,使之可以让人去拥抱,这样就增强了语言的形象性和抒情性。
4、《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
「作家作品知识」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参加过“左联”。
「语言知识」〔1〕义角:假角。〔2〕皇皇然:心不安的样子。〔3〕犯而不校:冒犯了自己而不计较。校,计较。〔4〕恣行无忌:行为放纵,无所顾忌。恣,放纵。〔5〕俟所谓“落水狗”者:俟,等待。〔6〕党同伐异:纠合同伙,攻击异己。〔7〕赫奕:显耀盛大的样子。〔8〕臻于郅治:达到了大治。臻,至,达到。郅,大。
「文体知识」议论文中的杂文
「课文阅读分析要点」
(1)概括文章各部分的大意,归纳全文的中心论点。该文的中心论点:从当时政治斗争的实际情况和现实需要出发,总结了沉痛的历史教训,指出中国当时并不具备施行“费厄泼赖”精神的前提条件,从而提出了“痛打落水狗”即不对坏人心慈手软的重要斗争原则。全文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解题)简述“费厄泼赖”精神的内涵和写作此文的动因,开门见山地提出打“落水狗”的中心论点;
第二部分(2~5节)对中心论点展开全面论述,指出“落水狗”、“叭儿狗”、“伪装落水狗”都在可打之列,总结了“不打落水狗,反被狗咬了”的沉痛历史教训;
第三部分(6~7节)论述了与“痛打落水狗”相关的副论点,即实行“费厄泼赖”的现实条件尚不成熟,应该采取的态度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第四部分(结末)概括地提出了由上文引申而来的深化论点——中国改革者的失败和改革者吃亏的根源在于斗争中没有“以牙还牙”。
(2)简要说明鲁迅认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的原因。(见课程答疑)
(3)认知本文所运用的主要论证方法是类比法,结合有关段落说明类比的内容和作用。(见课程答疑)
(4)结合有关段落,简要说明文中所运用的归纳论证法和对比论证法。(见课程答疑)
(5)识别文中运用比喻、比拟、反语三种修辞手法的地方,简要说明它们的含义或作用。(见课程答疑)
5、《论“费厄泼赖”应该实行》
「作家作品知识」作者:王蒙,当代著名小说家。
「文体知识」议论文
「课文阅读分析要点」
(1)概括文章各部分的大意,归纳全文的中心论点。中心论点:在中国目前的情况下,“费厄泼赖”应该实行。全文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引子)从半个世纪前鲁迅先生提出的“费厄泼赖”这一著名命题说起,列举它在历次政治运动中被宣扬和普及的时代背景,体现了作者要反其意而用之的写作意图和现实针对性;
第二部分(第1节)与鲁迅“费厄泼赖”的原意相接,论述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实行“费厄泼赖”的可能性和必要性,以及“费厄泼赖”作为治国之道的意义和内涵;
第三部分(第2~4节)从人民内部矛盾、学术问题、敌我矛盾三个专题,进一步阐明了实行“费厄泼赖”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第四部分(第5节)再深入一层地指出了极左思潮的实质是“残酷斗争,无情打击”,它的思维方式是僵化的、是教条主义的。
(2)简要说明作者所理解的“费厄泼赖应该缓行”的两层意思。(见课程答疑)
(3)结合有关段落,简要说明文中所运用的演绎论证法和归纳论证法。(见课程答疑)
(4)识别文中的排比句、反诘句和设问句。
a 排比句,为使说理有一种无庸置疑的气势,作者在文中运用了一串排比句:“‘费厄泼赖’意味着和对手的平等的竞赛,意味着一种文明精神,一种道德节制,一种伦理的、政策的和法制上的分寸感,一种民主态度,一种公正、合理、留有余地、宽宏大度的气慨,意味着‘三不’主义和‘双百’方针。”排比句的使用造成了语言雄辩滔滔的气势,使观点内涵细致、丰富。
b反诘句,如“不是许多战犯都释放,有的还当了政协委员了吗?这岂不是化不能‘费厄’为彼此‘费厄’了吗”“这难道有什么可以怀疑的吗?”反诘手法增强了语言的说服力和论辩色彩。
c设问句,如“什么时候这种可能性才能变为现实性呢?从大框框来说,……”设问使论点清晰、突出。
6、《论气节》
「作家作品知识」作者:朱自清,现代著名的散文家、学者,是“文学研究会”的早期成员 .
「文体知识」议论文,讲演稿
「课文阅读分析要点」
(1)归纳文章的中心论点:气是敢做敢为、积极的;节是有所不为、消极的。
(2)结合有关段落,简要说明文中所运用的归纳论证法。(见课程答疑)
(3)找出文中具有对应关系的词语,说明其对应意义:这篇文章使用了较多对应关系的词语,它们具有对应的意义,这些对应词语的运用,使中心论点更加鲜明。如 “气”是敢做敢为的、积极的、动的、变化的,“节”是有所不为的、消极的、静的、不变的:“礼”的精神是“节”,跟“和”配合着,“乐”的精神是“和”,跟“节”配合着:“忠节”表现在犯颜直谏,甚至牺牲殉国,造就的是失败的英雄,“高节”表现在不愿和在朝的人合作,逃避现实,造就的是明哲保身的自了汉和虚无主义者:“气重于节”是说清末民国初的知识分子集团参加了革新运动或革命运动,“节重于气”是说“五四”以后的知识分子获得独立地位,成为自由职业者。
7、《自学成才要有文史知识》
「作家作品知识」作者:周培源,中国著名物理学家。
「文体知识」议论文
「课文阅读分析要点」
(1)认知文章的中心论点:针对社会上流行的“重理轻文”的不良风气,作者提出“获得一定的文史知识是自学成才的基础”。
(2)结合有关段落,简要说明本文所运用的归纳论证法。(见课程答疑)
(3)认知文中所采用的名人名言和典型实例两种论据,简要说明这些论据分别证明了什么论点。(见课程答疑)
8、《咬文嚼字》
「作家作品知识」作者:朱光潜,现当代著名的美学家和文艺理论家。
「文体知识」议论文,文艺专论
「课文阅读分析要点」
(1)归纳文章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中心论点是:论述了文学写作与阅读中讲究文字运用的道理,提倡“咬文嚼字”的严谨精神。主要是从两个方面来论述,先论述斟酌文字与表达思想感情的关系,其中包含的分论点是:文学借文字表现思想感情,未有一句话换一个说法而意味仍完全不变的;文字的推敲其实是思想感情的推敲,并不是为了语句通畅或漂亮。再阐明文字的直指意义与联想意义的关系,文字习惯性与创造性的关系,其中包含的分论点是:科学的文字限于直指意义,文学的文字则必须顾到联想意义;语言的习惯性联想造成套语滥调,“惟陈言之务去”才是创造的态度。
(2)结合有关段落,简要说明文中所运用的归纳论证法。(见课程答疑)
(3)识记文中所采用的典型例证,简要说明这些例证分别证明了什么论点。(见课程答疑)
9、《散文创作谈》
「作家作品知识」作者:秦牧,当代著名散文家。
「语言知识」诘屈聱牙:指语言不平易、不顺口。诘屈,曲折。聱牙,乖忤。
「文体知识」议论文,文艺专论
「课文阅读分析要点」
(1)归纳文章的中心论点:本文围绕着散文创作这一专题,论述了写好散文必须在思想、生活知识、表现手段这三个方面提高作者的素养。
(2)结合有关段落,简要说明文中所运用的类比、对比、归纳、演绎四种论证方法。(见课程答疑)
(3)认知文中所使用的比喻,简要说明它们的比喻意义:本文主要的修辞手法是比喻,以明喻、暗喻为主。明喻通篇比比皆是,如鲁迅杂文“象匕首、投抢”、“诗歌一支,小说一支,散文一支,象三条大河,并排浩浩荡荡地奔流”等等;暗喻,运用巧妙而有新鲜感,如“文学河流”、“思想的天平”、“思想的线”、“生活的珍珠”、“文艺竞技场”等等。作者用本体修饰喻体,省略了比喻词,使抽象的概念与具体的形象粘合为一体,使语言新鲜生动。
(4)认知文中的排比句式:文中的排比句很多,如,谈散文的各式各样,就用了“叱咤风云的,剖析事理的,讴歌赞美的,谈笑风生的……”这样的排比句;而说散文的文字功夫时,又用了“描绘事物时,形象生动;倾注感情时,激越感人;发挥议论时,鞭辟入里”等。
10、《谈〈水浒〉的人物和结构》
「作家作品知识」作者:茅盾,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文艺评论家,新文学团体“文学研究会”的发起人之一。
「语言知识」〔1〕刺配:刺字发配,是古代的一种刑罚,在犯人脸上刺字,并发配到边远地区服役。〔2〕花石纲:纲,古代转运大批货物所编排的车马船队。〔3〕博个封妻荫子:用自己的行动换得显贵地位,使妻子儿女也获得封号和荣誉。博,用自己的行动换得。封,荣誉性的封号。荫,读书做官的特权。〔4〕腾挪跌宕:变化曲折。
「文体知识」议论文,文艺评论
「课文阅读分析要点」
(1)归纳文章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中心论点:本文通过评论《水浒》的人物塑造和故事结构的长处,指出:善于从阶级意识去描写人物立身行事和由人物本身的行动去说明人物的一切,是《水浒》人物描写的两大特点,而故事发展的前后勾联、疏密相间与善于运用变化错综的手法,则是结构上的特征。中心论点是由4个分论点组成的。
(2)识记文中的主要论据,指出这些论据所证明的论点。(见课程答疑)
(3)认知本文所运用的论证方法主要是归纳法中的例证法:本文的论点、分论点都是在分析典型事实材料的基础上归纳出的结论。如,在阐述小说人物描写的两大特点时,作者都以林冲、杨志、鲁达三人为例;在论证《水浒》故事结构特点时,又以林冲、杨志两人的故事为例。林冲、杨志、鲁达都是水浒中的重要人物,都是脍炙人口的艺术形象,而且三个艺术形象又同中有异,很能说明论点,是具有典型性的事实材料。
(4)认知本文在列举论据时叙述与议论相结合的特点:本文用来证明论点的论据皆选自《水浒》中的人物故事,作者在叙述人物故事时,采取了夹叙夹议的方法,把材料与对材料的分析融合为一体,这样的论据既具体生动,又有理论的分析。
(5)识别文中运用比喻和层递修辞手法的地方:如在阐述《水浒》善于由人物的行动去说明人物的一切的特点时,作者写道:“这就好比一人远远而来,最初我们只看到他穿的是长簋和短裤,然后又看清了他是肥是瘦,然后又看清了他是方脸或圆脸,最后,这才看清了他的眉目乃至声音笑貌:这时候,我们算把他的全部看清了。” 运用了比喻和层递两种修辞手法。
11、《论语十则》
「作家作品知识」《论语》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由孔子的弟子或再传弟子记录编纂而成,是研究孔子学说及整个儒家思想的一部重要文献。孔子,春秋时期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语言知识」〔1〕学而时习之:学了,然后经常练习它。时,经常;习:温习、练习。〔2〕不亦说乎:不是也很高兴吗?说,通“悦”,高兴、快乐。〔3〕朋:志同道合的人。〔4〕愠:愠怒,怨恨。〔5〕君子食无求饱:君子,泛指有道德修养的人;饱,十分丰富。〔6〕居无求安:安,安逸,舒适。〔7〕敏于事而慎于言:做事勤快而说话谨慎。敏,快捷,勤快。〔8〕就有道而正焉:主动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那里去请教,以端正自己的思想行为。就,动词,趋向、跟从、到;正,用作动词,端正。〔9〕不患人不己知:不要怕别人不了解自己。患,忧虑,怕;不己知,即“不知己”。〔10〕罔:无,无所得。〔11〕殆:疑惑不解。〔12〕诲女知之乎:教你的东西明白了吗?诲,教诲;女,通“汝”,你。〔13〕默而识之:默,默默地,这里是潜心思考、辨别的意思;识,音“志”,牢记在心。〔14〕学而不厌:厌,同“餍”,满足。〔15〕诲人不倦:倦,厌倦。〔16〕何有于我:即“于我何有”,对我来说还有什么可遗憾的呢?〔17〕必有我师焉:其中一定有我可以师法的人。师,师法,学习;焉,兼词,“于之”的意思。〔18〕 :同“凋”,凋谢,零落。s虽令不从:虽,即使。
「文体知识」《论语》是一部语录体散文集。
「课文阅读分析要点」
(1)概括各条语录的大意。第一条:学了知识(或技艺)后,时常温习(或练习)它,不也很快乐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也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自己而自己毫无怨恨,不也就是君子吗?第二条:君子饮食不要求十分丰富,居住不要求过于舒适,做事勤快而说话谨慎,并能主动到有道德学问的人那里去请教,以端正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这样就称得上是“好学”了。第三条:不要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而应该担心自己不了解别人。第四条:只是死读书而不独立思考,就一无所得;只是空想而不踏实读书,就永远疑惑不解。第五条: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的态度。第六条:将所见所闻默默地牢记在心,努力学习而不自我满足,教诲别人而不厌倦,对我来说还有什么遗憾呢?第七条:三人一起行走,其中一定有我可以请教的人,选择别人的优点跟他学习,对照他的缺点而改进自己。第八条:到了年底最寒冷的时候,就能知道松柏耐得苦寒,最后凋零的特性了。第九条:领导者如果他自身行为端正,不用强迫命令也能推行政令;如果他自身行为不端正,即使三令五申,百姓也不会听从。第十条:志士仁人,没有为了追求活命而损害仁义的,只有牺牲自己而成就仁义的。
(2)从学习态度和方法方面归纳这十则语录的内涵。(见课程答疑)
(3)识别这些语录中运用排比、对偶、比喻修辞手法的地方。(见课程答疑)
(4)熟读这十则语录,记忆其中的名句。
12、《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
「作家作品知识」作者:孟子,战国中期邹国人,继承并发展了孔子学说,是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有“亚圣”之称。
「语言知识」〔1〕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有个研究神农氏学说的人叫许行。为,研究;言,言论,学说。〔2〕自楚之滕:之,到。〔3〕踵门而告文公曰:踵,本指脚跟,此处作动词,至,到。〔4〕愿受一廛而为氓:廛,平民住的房屋;氓,乡野之民。〔5〕文公与之处:与,给;处,居住的地方。〔6〕皆衣褐:都穿粗布麻衣。褐,古代穷人穿的粗麻短衣。〔7〕捆屦织席以为食:以编织草鞋、草席为生。捆,编;屦,用麻、葛等编扎而成的草鞋。〔8〕负耒耜:背耕地的农具。负,背。〔9〕是亦圣人也:这也就是圣人啊。是,代词,这。
〔10〕尽弃其学而学焉:第一个“学”是名词,指儒家学说;第二个“学”是动词,学习的意思。〔11〕道许行之言:道,转述。〔12〕则诚贤君也:则,乃,乃是;诚,确实。〔13〕虽然,未闻道也:即使如此,但他还是没有真正认识圣人的道。虽然,即使这样;闻,认识,懂得。〔14〕饔餮:早饭和晚饭,文中泛指做饭吃。〔15〕厉民而以自养:剥削百姓来养活自己。厉,剥削。〔16〕恶得贤:怎么算得上贤德?恶,何,怎么。〔17〕许子冠乎:冠,动词,戴帽子。〔18〕奚为:何为,即为何,为什么。〔19〕害于耕:对耕田有妨碍。害,妨碍。
〔20〕惮:怕。〔21〕固不可耕且为也:固,本来,当然。〔22〕自为之与:为,制造。〔23〕且一人之身而百工之所为备:何况一人生活所需,要用全各种工匠做的物品。备,全。〔24〕是率天下而路也:这是引导天下的人整天奔忙在路上了。率:引导,带领。〔25〕或劳心:或,有的人。〔26〕五谷不登:登,成熟。〔27〕禽兽 人:禽兽危害百姓。,同“逼”,危害。〔28〕交于中国:中国,指中原。〔29〕举尧舜而敷治焉:推举尧舜而施行治理。敷,施行,实行。〔30〕烈山泽:烈,用作动词,放火烧。〔31〕瀹济、漯:瀹,疏通。
〔32〕树艺五谷:树,栽培;艺,种植。〔33〕五谷熟而民人育:育,生养。〔34〕人之有道也:做人有做人的道理。〔35〕朋友有信:信,信用。〔36〕放勋日劳之来之,匡之直之,辅之翼之,使自得之,又从而振德之:劳,慰劳;来(音赖)之,安抚来归附的人;匡,纠正;直,端正;辅,帮助;翼,保护;振,通“赈”,救济;德,施恩德。〔37〕惟尧则之:只有尧能效法它。则:效法。〔38〕民无能名焉:名,称说,形容。〔39〕孔子没:没,通“殁”,亡故。〔40〕师死遂倍之:倍,通“背”,背叛,叛离。〔41〕治任:收拾行装。
〔42〕秋阳以暴之:经过秋天太阳的曝晒。暴,通“曝”,晒。〔43〕皓皓乎不可尚已:其纯洁明亮是任何人都不可比拟的。尚,比拟。〔44〕子是之学:你赞成他的学说。是,赞成,肯定。〔45〕市贾不贰:市上的商品就不会出现两样价格。贾,通“价”,价格。〔46〕虽使五尺之童适市:虽使,即使让;适市,到市场上去。〔47〕莫或之欺:没有任何人会欺骗他。
〔48〕物之情:情,实际情况。〔49〕或相倍蓰:有的相差一倍五倍。倍,照原数增加;蓰,五倍。〔50〕比而同之:把它们并列而等同起来。比,并列。〔51〕相率而为伪:一起弄虚作假。相率,相互带领,一起。
「文体知识」以驳论为主的议论文
「课文阅读分析要点」
(1)归纳文章所驳斥的反面观点和由此而得出的正面结论。(见课程答疑)
(2)理解孟子极力铺陈尧舜治国安民之功,主要是为了证明社会分工的必要性。
(3)认知孟子散文善于论辩的总体特点,简要说明文章各部分所运用的主要论证方法及其作用。(见课程答疑)
(4)识别文中的排比句和反诘句,简要说明它们的作用:文中多处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如“草木畅茂,禽兽繁殖,五谷不登,禽兽逼人”:“禹疏九河、瀹济、漯,而注诸海;决汝、汉,推淮、泗,而注之江”:“放勋日劳之来之,匡之直之,辅之翼之”等等,这些排比句的使用,有的使论点层次清楚,有的使论据坚实充分,大大增强了文章的雄辩气势。文中还大量运用了反诘的修辞手法,作者常常在列举大量论据进行充分论证后,用一简炼的反诘句予以收结,这种句式的效果一是不直接说出正面结论,令对方思而有得,更具启发诱导力量;二是反诘语气更有逼人气势,使对方难以招架。
13、《谏太宗十思疏》
「作家作品知识」作者:魏征,唐初著名政治家。
「语言知识」〔1〕必固其根本:固,使动用法,使 ……稳固。〔2〕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欲,想,想要。浚,疏通。〔3〕必积其德义:积,积累,积聚;德义,恩德和道义。〔4〕下愚:最愚笨的人。〔5〕而况于明哲乎:而况,何况;明哲,贤明而有智慧的人。
〔6〕人君当神器之重:皇上担当着执掌天下的重任。神器,指天下、帝位。〔7〕居域中之大:占据天地间至高无上的国君地位。居,占据;域中,天地间。〔8〕居安思危:在太平时期想到的时候。居,处在。〔9〕戒奢以俭:戒除奢侈而崇尚节约。〔10〕斯亦伐根以求木茂:斯,这;伐,砍伐。〔11〕凡百元首:所有的帝王。凡百,所有一切。〔12〕承天景名:承受上天的大命。景,大。〔13〕实繁:实在很多。〔14〕克终者盖寡:克,能够;盖,大概。
〔15〕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殷忧,深忧;竭诚,竭尽诚心,诚心诚意。〔16〕傲物:看不起别人。物,泛指自己以外的人。〔17〕傲物则骨肉为行路:骨肉,借指亲属;行路,路人,即素不相识的人。〔18〕虽董之以严刑:即使用严酷的刑罚督责他们。董,督责。
〔19〕振之以威怒:用严厉的声威震慑他们。振,通“震”,震慑;威怒,声威。〔20〕终苟免而不怀仁:终,最终;苟,暂且;不怀仁,不会感怀皇上的恩德。〔21〕怨不在大,可畏惟人:怨恨不在事大事小,值得畏惧的是民众。惟,为,是。〔22〕载舟覆舟:载,托起;覆,翻,倾覆。〔23〕所宜深慎:这是应当特别谨慎的。宜,应该。〔24〕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如果见到能引起自己喜好的东西,就想到应当知足而警戒自己。诚,假如;见可欲,见到喜好的东西。〔25〕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将要兴建宫殿,就想到应当适可而止以使百姓得到安宁。有作,有所建造;安人,使人安,使百姓得到安宁。
〔26〕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考虑到君王地位高,危险大,就想到应当谦和虚心而修养自己的仁德。冲,虚怀、虚心;自牧,自我修养。〔27〕惧溢满则思江海下百川:担心自己骄傲自满,就应当想一想江海容纳百川的度量。下百川,即下于百川,比百川低下。〔28〕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喜欢游乐,就想到应当以“三驱”为限度。三驱,打猎时,只围其三面,使被围的野兽可以逃出一些。〔29〕慎始而敬终:做事自始至终兢兢业业。敬,在此与 “慎”同义。
〔30〕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担心自己的耳朵被 堵塞、眼睛被蒙蔽,就应当虚心听取下面的意见。壅,堵塞;蔽,遮蔽;纳,容纳,听取。〔31〕畏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谗,指常说坏话陷害别人的人;邪,指行为不正之徒;黜,罢免。〔32〕谬:错误,不适当。
〔33〕滥刑:滥用刑罚。滥,过度,无节制。〔34〕宏兹九德:宏扬光大这全部的美德。九,不是实数,此指全部。〔35〕简能:挑选有才能的人。简,挑选。〔36〕播其惠:广施他们的恩惠。播,传播,广施。〔37〕效其忠:贡献出他们的忠诚。效,贡献,献出。〔38〕垂拱:垂衣拱手,指无须自己动手做事。〔39〕职役:职责和差事。
「文体知识」议论文,奏疏
「课文阅读分析要点」
(1)归纳文章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简要说明这些论点之间的内在联系。(见课程答疑)
(2)结合有关段落,简要说明文中所运用的对比论证法,识别其中构成正反对比关系的重要词语。(见课程答疑)
(3)认知文中的比喻句,说明其比喻意义:此文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在文章的开篇,用树木繁茂须固其根本、水流远长须浚其泉源来比喻要想国家安定必须积其德义;用伐根以求树茂、塞源以求流长来比喻国君不居安思危、戒奢以俭而求国家长治久安;用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比喻民众能安国也能覆国;用“江海下百川”比喻人君须谦和虚心。这些比喻,都具有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易懂的作用,从而使文章的说理显得生动可感。
(4)识别文中的排比句和对偶句,简要说明它们的作用。
A排比:文中的排比句比比皆是,整个第三段除了最后四句外,都由排比句组成。在第一、二段中,也有不少排比句。大量采用排比句,使文章句式显得整齐而有气势。
B 对偶:文中很多地方采用了对偶。如“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等,这些对偶句,语义相反相成,加强了语言的表现力。而对偶句与排比句的并用,造成了语言骈散相间,朗朗上口的特点。
14、《朋党论》
「作家作品知识」作者:欧阳修,号醉翁,自称“六一居士”,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他的诗、词、散文都有很高的成就,尤以散文著称,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语言知识」〔1〕朋党:一般指人们因政治理想相同和利益一致而结成的派别或集团。〔2〕惟幸人君辨其君子、小人而已:惟,只,只是;幸,希望。〔3〕同道:志同道合。
〔4〕同利:利益相同。〔5〕其何故哉:这是什么缘故呢?〔6〕党引:结为朋党,互相援引。〔7〕贼害:伤害。〔8〕以之修身:用这样的道德来修身养性。〔9〕事国:治理国家。事,奉事,治理。〔10〕共济:共图事业的成功。〔11〕更相称美:相互称赞、推崇。〔12〕尽解党人而释之:全部赫免党人而把他们释放。解,赫免。〔13〕清流:指品行高洁之士。
〔14〕诛戮:诛杀,杀戮。〔15〕不诮:不讥诮,没人责备。〔16〕莫如周:没有一个朝代比得上周朝。〔17〕善人虽多而不厌也:厌,通“餍”,满足。〔18〕夫兴亡治乱之迹:迹,史迹,历史事实。〔19〕为人君者可以鉴矣:鉴,比照,借鉴。
「文体知识」议论文中的政论,奏疏
「课文阅读分析要点」
(1)结合时代背景,理解欧阳修写这篇文章的意图。(见课程答疑)
(2)归纳文章的中心论点和段落大意,简要说明中间三段的不同论证着眼点。(见课程答疑)
(3)认知文章全文运用对比论证法,识别各段中体现对比关系的重要词语。这篇文章通篇采用对比法进行论证,君子之朋与小人之朋的对比是贯穿全文的轴心。这一对比,又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君子之朋与小人之朋的性质的对比,这主要体现在“道”与“利”、“真”与“伪”的鲜明对照中;二是君子之朋与小人之朋在历史上的作用相对比,主要体现在“治”与“乱”、“兴”与“亡”的具体对照中;三是人君对君子之朋与小人之朋的态度的对比,这主要体现在“能辨”与“不辨”、“用”与“退”的具体对比中。
15、《答司马谏议书》
「作家作品知识」作者:王安石,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语言知识」〔1〕蒙教:承蒙教诲。〔2〕窃以为:我私下认为。窃,我,第一人称代词,有自谦之意。〔3〕游处:交游相处。〔4〕所操之术多相异故也:所持的政治主张多有不同的缘故。操,持,采取;术,方法,这里指政治主张。〔5〕强聒:强作解释,硬要唠叨。聒,吵吵嚷嚷。〔6〕终必不蒙见察:最终一定不会被谅解。〔7〕自辨:自我辩解。辨,通“辩”。〔8〕重念:又考虑到。〔9〕视遇:看待。〔10〕于反复不宜卤莽:反复,指书信往来;卤莽,即鲁莽。
〔11〕冀君实或见恕也:冀,希望;见恕,原谅我,宽恕我。〔12〕具道所以:详尽地说明这样做的原因。〔13〕尤在于名实:尤其重要的是名义和实际是否相符。〔14〕所以见教者:所用来指教我的。见教,教诲我,指教我。〔15〕侵官:侵夺官吏的职权。〔16〕征利:征敛财富。〔17〕怨谤:怨恨,指责。〔18〕以谓受命于人主:认为接受皇上的命令。以谓,以为;谓,通“为”。〔19〕举先王之政:奉行古代贤圣之君的政治主张。举,施行,推行。〔20〕辟邪说:驳斥谬论。辟,驳斥,抨击。〔21〕难壬人:责难巧言令色的坏人。壬人,善于巧言谄媚的人。〔22〕苟且:因循苟安,得过且过。
〔23〕不恤国事:不关心国家大事。恤,忧虑,顾念。〔24〕同俗:附和世俗之见。〔25〕上乃欲变此:皇上却要改变这种情况。乃,却。〔26〕不量:不思量。〔27〕汹汹然:大吵大闹的样子。〔28〕胥怨:相与埋怨。胥,通“与”,相与。〔29〕非特:不仅仅。〔30〕改其度:改变他的计划。度,法度,这里指计划。〔31〕膏泽斯民:施恩惠给这些百姓。膏泽,本义是油脂和雨露,这里名词用如动词,“施恩惠”的意思。〔32〕不事事:不做事。前一个“事”是动词,后一个“事”是名词。
〔33〕无由会晤:没有机会见面。由,缘由,机会。〔34〕不任:不胜。〔35〕区区:拳拳,衷心。〔36〕向往之至:仰慕到了极点。至,极,极点。
「文体知识」以驳论为主的议论文,书信体议论文。
「课文阅读分析要点」
(1)归纳文章的主要旨意。(见课程答疑)
(2)认知本文反驳论点的驳论方法,简要说明文章反驳论点时所采取的三个步骤及其作用。(见课程答疑)
(3)结合有关段落,简要说明本文柔中寓刚的论辩风格。(见课程答疑)16、议论文的阅读与写作
「知识点」
(1)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2)论据类别:事实论据(包括具体事例、概括事实、统计数字)、理论论据(包括名人名言、科学定律、民间谚语)
(3)论证方式:立论、驳论
(4)论证方法:归纳法、演绎法、比较法(包括类比法、对比法)
(5)驳论方法:反驳论点、反驳论据、反驳论证
第二章、说明文
1、《现代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
「作家作品知识」作者:钱学森,当代著名核物理学家。
「文体知识」说明文:从说明的对象来看,属于抽象事理说明文
(或称事理说明文);从表达的语体分类,属于非艺术性说明文中的科技说明文。
「课文阅读分析要点」
(1)根据课文内容,列表说明现代自然科学的学科体系。
工程技术学科——工程结构 电力技术 电子技术 农业技术 其他工程技术
基础学科——天文学 地学 生物学 化学 其他分枝学科(如力学等)
根本基础学科——物理 数学
(2)识记本文所说明的中心。(见课程答疑)
(3)认知本文“总-分-总”的整体结构方式:这篇说明文采取“总-分-总”的结构方式,第一部分概括说明“严密的综合起来的体系”是现代自然科学的重要特点,这是全文的总纲;第二部分分两个层次分别说明现代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组成及其与根本的基础学科的关系,这是分说;第三部分归纳全文,强调物理、数学的地位,并据此勾勒出整个现代自然科学体系的构成,从而总结全文。
(4)识别文中所运用的定义、举例两种说明方法。(见课程答疑)
2、《沙漠里的奇怪现象》
「作家作品知识」作者:竺可桢,现代著名的地理学家、气象学家。
「语言知识」〔1〕不久就为沙所盖:为,被。〔2〕不胜:不能忍受。〔3〕光怪陆离:光色斑斓,形态离奇。〔4〕可望而不可即:即,靠近,接近。〔5〕见怪不怪,其怪自败:指见到奇异现象,要镇静对待,不必大惊小怪。
「文体知识」说明文:从说明对象分类,属于抽象事理说明文(或称事理说明文);从表达的语体分类,属于文艺性说明文(或称科学小品文)。
「课文阅读分析要点」
(1)识记文章所说明的中心。(见课程答疑)
(2)认知本文将说理与叙事结合起来的特点,简要说明开头的叙事有什么作用。(见课程答疑)
(3)识别文中所运用的诠释说明方法。(见课程答疑)
3、《桥的运动》
「作家作品知识」作者:茅以升,现代著名桥梁专家。
「语言知识」〔1〕信如尾生:信,忠实,讲信用。〔2〕与女子期于梁下:期,约会;梁,桥。〔3〕蠕动:像蠕虫一样收缩运动。
「文体知识」说明文:从说明的对象分,属于抽象事理说明文
(或称事理说明文);从表达的语体分,属于文艺性说明文
(或称科学小品文)。
「课文阅读分析要点」
(1)识记文章所说明的中心和要点。(见课程答疑)
(2)识别文中所运用的定义、列举两种说明方法。(见课程答疑)
(3)识别文中运用比喻说明法和引用说明法的地方,简要说明它们的作用。(见课程答疑)
4、《统筹方法平话引子》
「作家作品知识」作者:华罗庚,现当代著名数学家。
「文体知识」说明文:从说明对象分,属于抽象事理说明文
(或称事理说明文);从表达的语体分,属于文艺性说明文
(或称科学小品文)。
「课文阅读分析要点」
(1)根据课文,概括统筹方法的性质、应用要点和作用。(见课程答疑)
(2)认知课文通过简单生活事例来说明复杂科学道理的总体特点。(见课程答疑)
(3)认知本文的图表说明法,简要说明文中三个图表的不同作用。(见课程答疑)
5、《苏州园林》
「作家作品知识」作者:叶圣陶,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是新文学团体“文学研究会”的发起人之一。
「语言知识」〔1〕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制订出适宜的办法。〔2〕自出心裁:这里指自己创造的独特构思和设计。〔3〕轩:有窗栏的小室。〔4〕榭:高台上的敞屋。〔5〕败笔:原指书、画或文章有毛病的地方,这里喻指园林景观建造中有不和谐的地方。
〔6〕嶙峋:形容山石突兀、重叠。文中是形容枝干隆起、相互交错。〔7〕镂空:雕刻出穿透物体的花纹。〔8〕别具匠心:别有与众不同的巧妙构思。
「文体知识」说明文:从说明对象分,属于实体事物说明文(或称事物说明文);从表达的语体分,属于文艺性说明文(或称科学小品文)。
「课文阅读分析要点」
(1)识记文章所说明的中心。(见课程答疑)
(2)认知本文先总说后分述的整体结构方式:这篇说明文采取了“总-分”的结构方式,全文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先点出苏州园林在我国园林建筑中的重要地位和影响,然后概括说明苏州园林的总体特点“是一幅完美的图画”;第二部分则分两层从几个方面来说明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及其优美景观。
(3)识别文中所运用的比较、比喻两种说明方法。(见课程答疑)
6、《白丝翎羽丹砂顶》
「作家作品知识」作者:贾祖璋,现当代著名科普作家。
「语言知识」〔1〕低头乍恐丹砂落:乍,只。〔2〕足高而尾雕:雕,同“凋”,衰败、损伤,这里引申为秃、短之意。〔3〕或谓王戎曰:或,有的人。〔4〕鹤有乘轩者:鹤有坐车子的。轩,车子。
「文体知识」说明文:从说明对象分,属于实体事物说明文(或称事物说明文);从表达的语体分类,属于文艺性说明文(或称科学小品文)。
「课文阅读分析要点」
(1)划分有关段落层次,概括层次大意。(见课程答疑)
(2)认知本文主要采取“引用”说明法,结合课文,简要说明有关引用材料的作用。(见课程答疑)
7、《菊花》
「作家作品知识」作者:杨宪益,现代著名翻译家。
「语言知识」〔1〕菊有黄华:华,同“花”。〔2〕延年益寿:益,增加。〔3〕露掇其英:掇,拾取。〔4〕酒为祛百虑,菊为制颓龄:酒能涤除种种忧虑,菊能延缓衰老之年。祛,涤除;颓龄,衰老之年。〔5〕人淡如菊:比喻人像菊花一样淡泊自处。〔6〕掌故:历史上的人物事迹、旧制、旧例。
「文体知识」说明文:从说明的对象分,属于实体事物说明文
(或称事物说明文);从表达的语体分,属于文艺性说明文
(或称科学小品)。
「课文阅读分析要点」
(1)划分有关段落的层次,概括层次大意。(见课程答疑)
(2)认知本文的并列式总体结构和按时间顺序展开的说明方式。(见课程答疑)
(3)识别本文所运用的“引用”说明法,结合课文,简要说明有关引用材料的作用。(见课程答疑)
8、《我们肚子里的食客》
「作家作品知识」作者:高士其,现当代著名科普作家。
「语言知识」〔1〕无稽之谈:毫无根据的说法。〔2〕侃侃而谈:形容说话从容不迫、理直气壮。〔3〕窃称:私下称。〔4〕大腹便便:肚子肥大鼓起的样子。〔5〕踉跄:走路不稳。〔6〕杳然:形容远得看不见踪影。〔7〕摩肩攘臂:肩碰着肩,捋起袖子,伸出胳膊。
「文体知识」说明文:从说明的对象分,属于实体事物说明文
(或称事物说明文);从表达的语体分,属于文艺性说明文
(或称科学小品文)。
「课文阅读分析要点」
(1)理解文章开头讲述上帝造人故事是全文的一个铺垫,简要说明这个铺垫的作用。(见课程答疑)
(2)认知本文采用对话形式展开说明的特点。(见课程答疑)
(3)辨识文中所运用的比喻和拟人两种修辞手法,简要说明它们的作用。(见课程答疑)
9、说明文的阅读与写作
「知识点」
(1)整体结构:总分关系式
(包括“总-分”式、“总-分-总”式、“分-总”式)、并列关系式
(2)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3)说明方法:定义法、诠释法、比较法、比喻法、图表法、数据法、举例法、引用法
本文标签:陕西自考学习笔记大学语文(专)全书复习资料及写作要求技巧[一]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http://www.sxzk.sx.cn)
《陕西自考网》免责声明:
1、由于各方面情况的调整与变化,本网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考试信息以省考试院及院校官方发布的信息为准。
2、本网信息来源为其他媒体的稿件转载,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内容与版权问题等请与本站联系。联系邮箱:81237948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