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陕西自考网!网站为考生提供陕西自考信息服务,供学习交流使用,非政府官方网站,官方信息以陕西省招生考试院(www.sneea.cn)为准 RSS地图 | 网站导航

陕西自考网

自考环境心理学各章重点六

编辑整理:陕西自考网 发表时间:2018-05-23 05:46:52   字体大小:【   【添加招生老师微信】


立即购买

《自考视频课程》名师讲解,轻松易懂,助您轻松上岸!低至199元/科!

  11.☆老年室外居住环境设计应注意哪些方面?①老年人的能力和爱好各不相同,因此要求室外空间场所应该提供尽可能丰富多样的活动内容和社会交往的机会。②室外场所与室内空间相比实际使用率相对较低,因而很难满足个别特殊需要。③室外空间环境在舒适、安全性等方面,能延续以往生活习惯的设施和空间环境,这些要求都给设计带来了复杂性。

  老年人户外环境设计应该遵循以下一些原则:①在户外环境的设计中应该考虑到老年人减退和丧失的机体能力,为老人提供一个优美、安全的室外环境。②户外环境设计所要遵循的首要原则就是无障碍性。③老年人对安全感也有比其他人更高的要求。

  ⑴供老年人社会交往使用的室外场所。社交场所设计应考虑的重要因素是安全保护和方便舒适,它的位置常出现在建筑物的出入口,步行道的交汇点和日常使用频繁的街区服务设施附近空间。⑵供老年人健身锻炼的室外场所设计。为体弱者提供方便和安全,步行、晒太阳和观赏花草是老年人普遍爱好、合适和易行的活动。⑶供老年人从室内观赏的室外环境。从室内观赏室外活动和自然景色最受老年人的欢迎。室内外空间环境在视觉上和心理上的联系,有利于增强老年人的安全感和参与的愿望。⑷室外座椅和桌子的设计。扶手和靠背应按老年人体的特点制作。⑸室外照明设计。室外照明的重点区域一般在建筑物的出口,停车场以及由台阶、斜坡等地势变化的危险地段。⑹道路。道路应避免漫长而笔直的步行路线。⑺出入口。对于出入口不要管理得太具庄严性及排斥性,要让老人可以自在的在此聚集。⑻边界。为避免老人的隔离封闭感,宜采用不隔绝视线的方式,如自然地形、植物、矮墙等,形成一个舒畅、开放、亲切的环境。

  12.中国老年居住设施大概可以分为哪几种类型?⑴独立单元老年公寓;老年公寓指身体健康的老年人和老年夫妇独立居住的一个整体住宅单元。⑵以健康老人为主的集体生活养老院;⑶以生活不能自理老人为主的护理院;⑷托养所——老幼同住。

  第十五章 公共环境设计

  1.医学上把这种环境、心理、疾病相互关联的医疗机理,称为临床环境医学。

  2.环境心理学对医院设计的指导作用:①医院选址应注意恰当的交通条件。②医院入口及外部环境要体现安定、平静的氛围,要有明显的导向。③环境设计应是宽敞、简洁,以避免诱发病人烦躁不安的情绪。④应为病人创造信赖、舒适的住院环境。医院建筑环境的一体性,它的各个部分都贯穿着环境对心理的影响。同时也表明,病人在医院中的活动基本上是一种有序的空间和时间的移动,即按就医的功能层次有序的排列,有很强的序列性。如果这种序列性过程因为环境设计因素出现了重叠的行为,如往返、重复、交叉,就会造成连贯的功能被间断,引起人流的混乱,环境的无序,病人在其中容易产生心境恶化,不利于治疗。

  3.医院里的噪音会影响病人和医生的抑郁水平和行为。噪音会使手术后病人的疼痛感增强,对护士的护理工作也有消极影响。医院应该具有良好的隔音设计。

  4.护士站的位置应便于医护人员对病人的要求迅速地做出反应和随时掌握病人的情况。

  5.绿化对医院的重要性:①绿化在医院这个人造环境中提供了自然环境,通过绿化起到调节的作用。②环境绿化还能起到防尘、消声、过滤细菌、净化空气、改善微气候的作用,使人心境平和、安定。

  6.医院的颜色及标志设计:①传统医院的白色世界容易给人以气氛冷漠的感觉,为了创造适宜的生活气氛和视觉景观,应该采用一些淡雅、柔和的色调,以便使人情绪平和。②绝对应该避免的是黑色之类暗重的深色,以免引起低落、压抑的情绪。标志是不可缺少的。

  7.针对来防者的设计:探访者实际代替护理人员做了许多照顾病人的工作,如给病人喂饭、喂水;帮病人调整睡姿;给予病人心理上的安慰和支持等。

  8.精神病院设计:精神病院的环境设计既要有利于社会交往又要有一定限制。住在套间中的病人表现得更警觉,但和别的病人的接触相对其他设计要多;住传统式病房的病人不合理行为表现得更多,套间设计更有利于病人的康复。

  9.☆试述环境心理学对监狱设计的启示。

  监狱的设计不同于医院和其他公共建筑,因为监狱的设计要实现两个目的:把犯人与社会隔离;限制犯人间的交往。

  ①满足个人空间和隐私的需要对犯人同样很重要。关押在单身牢房和低密度空间的犯人,比居住在高密度牢房的犯人自我控制意识更强。②监狱设计中也要注意噪音、照明、气味和温度等因素。现代的监狱设计上的特点:首先,现代的监狱设计更人性化,例如用自然隔离带代替原来的岗亭;其次,通过提供更多地单人牢房,满足犯人私密性的需要。新的监狱把窗户设计得狭窄一些,取消铁栅栏。

  10.☆步行街怎样设计更符合人们的心理需要?

  步行街的设计最好避免有车辆通过,噪音不要太大,而且最好不要建在治安混乱的市区,多增加一些自然景观的元素。总的来说,步行街的设计就是要方便人们行走,减少机动车的噪音污染。

  在步行街人们都有一个相同的习惯,那就是喜欢选择走直接的、没有障碍物的捷径。普瑞瑟归纳了步行街上各种因素带给步行者的影响。并把这些影响因素称为“摩擦- 一致模型”。摩擦指步行街上人流的相互阻碍,一致指其他人的行为方式共同带给你的影响,如其他人的步行速度会影响你的步行速度。

  了解一些关于步行街上人们走动的规律或行为习惯,对于更好的设计步行街有几方面好处。一方面可以知道人们通常习惯以怎样的方式穿过购物区,这有助于设计出最理想的购物商场和布置最合理的步行街商店。另外,可以让阻挡人们行走的障碍减少到最小,让步行者可以通过最短、最直接的路线到达目的地。

  11.商场环境的布置。各层经营内容的决定应遵循自上而下,客流量依次减少的原则。

  12.为儿童设计的娱乐设施,除了可以开发儿童的创造性外,最主要的是要安全。

  13.对动物园的设计应该满足他们不同的要求。①不能太过分强调它的“教育”功能。②动物园的设计也不能一点都不考虑教育的作用,只注重消遣。

  国外研究者提出,动物园的设计形式可以分为三代:第一代设计多出现在18世纪中期,把动物单独关在一个笼子里;第二代是我们现在在大多数动物园可以看到的,用铁栏杆把动物围在一个区域里;第三代是模拟自然情境,让动物生活在自然环境中。

  第十六章 旅游与环境

  1.自然环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①柔和、易变化、浑圆一体和不确定。②自然环境的刺激强度有较大的变化范围。③自然环境多变,包含着不断运动的物质,如云、水、树木和日月等。

  自然环境是指非人为的各种自然条件,它不是人类活动和干预的产物。

  人们在休闲的时候,都喜欢到优美的自然环境中,向往体验野外生活。人们对自然的憧憬是随着都市化的进程而不断增加的。

  人类对自然景色的反应是先天因素和后天学习双重作用的结果。对自然环境的偏爱也不同程度地受到时代主流的影响。

  人们都喜爱接触大自然,到自然中寻找各种体验。在这个过程中还会碰到各种各样的新奇体验和意外的收获。卡普兰把它称为“绿色体验”。自然环境的体验可以减轻个体压力和应激水平,增加积极的情绪,还有利于病情的康复。汉蒂认为绿色经历是个体的一种本能需要。

  2.☆试述人们偏爱的自然景观具有哪些物理特征和心理特征。

  ⑴自然景观的物理特点。广阔的牧场、生长茂盛的森林受人们喜爱的程度更高,野生动植物的数量、树林的大小和密度都会影响人们对自然环境的喜爱程度。自然环境中的植被数量是吸引游客的重要原因。 井然有序的自然环境更具有吸引力。自然环境中如果有水,或者有一些险峻的景观及水的清澈程度和气味也都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某些悦耳动听的声音也会增加自然环境的吸引力。年龄也是其中的一个因素。与青年人和中年人相比,儿童对自然环境的喜爱很少受自然景色是否有人为痕迹的影响;青年人和中年人则表现出十分不喜欢自然环境中的人为部分;老年人对人工环境的排斥不像青年人和中年人那样强烈,但是喜爱程度远远不如儿童。

  ⑵自然环境的心理特征。自然环境的总体结构特征,在环境本来具有的个别特征和人们的审美观上,起到了一个调节、综合的中介作用。自然环境的总体结构特征是指它的调整特性。它在人们对自然环境和都市环境的评价中都产生了作用。人们对复杂的、新颖的、变化的和具有神秘性的景色有特别的偏爱,可以激发人们的探索欲望。环境美学的反应模型,这个模型中有四个因素决定了个体对环境的反应方式,它们是:一致性、清晰度、复杂性和神秘性。一致性和复杂性是即刻就能看到的特征。一致性是指景色被组织和结合为一个整体。一致性越强,受喜爱的程度越高。复杂性反映了环境中因素的数量和变化。只要复杂程度不是太高,那么与一致性相似,越复杂的景色越受喜爱。清晰度和神秘性是游客在奖来的参观中有可能体验到的。清晰度指环境是否容易看清楚,能否让人迷失方向,清晰度越高的环境越受喜爱。神秘性是指环境中包含许多未知的信息,个体通过不断地探索这些未知信息,可以获得更多的有关自然环境的知识。

  3.野外游客的特点:纯粹者在自然环境中独处的愿望更强烈,并且对自然环境的垃圾、露营者丢弃的废物等感到特别厌恶和敏感。

  4.旅游环境承载力:野生环境管理中的承载力反映了由可得到的资源(如食物、水和遮蔽场所)决定的某个环境中,某种生物能够生存的最大数量。旅游环境承载力则是指环境在遭到不利影响前所能容纳的最多人数。

  5.公共土地管理者把野外环境中的过度拥挤现象称为“绿色锁结”。随着旅游者的增多,绿色锁结现象可能会不断的恶化。可以通过限制旅游人数减轻自然环境的承载力。

  6.野外旅游环境的设计管理中存在很多问题需要解决,其中一个就是游客增多对野外环境产生的破坏。游客乱扔的垃圾,汽车所排放的废气严重污染了空气。另一个问题是通往自然旅游区的交通问题。要让游客能够方便地到达自然风景区,就需要开通一些道路。结果是破坏自然环境的原始景色。

  第十七章 环境问题及其解决

  1.环境风险评价是环境知觉的一种,是人们对环境负性结果持续的、一般的评价。规律:人们对环境恶化程度的认知和专家预测的结果不一样,可能更高或更低。如果人们把环境的恶化看作是不可控制的,具有毁灭性的,难预知的,可怕的,并会殃及到下一代的,那么,人们的评价水平会偏高,如对原子能危险的评价。如果恶化被认为是可控制的,不会导致全球性灾难的,易克服的,不会影响下一代的,那么评价水平就会偏低。

  2.◎社会两难:它指的是个人即时的需要与公众长远利益的冲突。

  3.☆什么叫做先行策略?包括哪些具体方法?

  先行策略指在行为改变之前采取的措施。它的主要目的是态度的改变,即改变个体对环境保护的评价和反应。方法如下:⑴态度改变和教育。说服也是一种有效的环境教育方法。还可通过媒体战役,或使用扩散信息的方法来影响对环境的态度。⑵承诺。让人们做出保护能源的承诺,可有效地落实到具体行为上。⑶榜样。榜样呈现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因为被试希望和榜样一样得到奖励。⑷提示。提示是指信息的暗示,可用于影响保护环境的行为。榜样可以看作是提示的一种。电视广告也是一种有效的提示,可以通过媒体提示人们有节制地使用能源。

  4.☆什么叫做随后策略?包括哪些具体方法?

  随后或结果干预是在已发生的行为之后进行干预。随后策略包括强化和反馈,也包括的改变和技术的革新。⑴强化与惩罚。强化有正强化和负强化。正强化使用奖励——当个人采取环境保护行为时,获得一些有价值的东西。负强化是为了消除不好的行为,如惩罚就是在不期望的行为后伴随一个不喜欢的结果。⑵反馈。环境反馈是提供行为的结果。通常,能源使用的反馈方法是把当前与过去的相同时期作对比。由于反馈起了一定的强化作用,所以也可以属于强化的方法。最省钱的反馈方法是自我监督,换句话说就是教给人们怎样看测量仪表,鼓励他们定期去检查。⑶和技术革新。通过改进技术,制定规则或建立制度可以挽救能源。

  5.☆从改变行为入手,有哪些方法可以更有效地处理垃圾?

  造成人们乱扔垃圾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垃圾产生垃圾”。就是说,在一个有垃圾的地方容易产生更多地垃圾。减少这种行为的方法主要有先行干和随后策略。①先行干预。许多实验使用提示和暗示作为禁止乱扔垃圾的先行策略。先行干预的方法还包括呈现榜样和适当设置垃圾箱。②随后策略。当有垃圾扔进去时会发出“谢谢”的声音,结果人们很少乱扔垃圾。如果运用得当,强化对减少乱扔垃圾行为十分有效,它更容易引发人们清扫肮脏环境的行为。“荣誉制度”的方法来减少乱扔垃圾现象,规定,如果游客捡满一袋废弃物并填写一张有姓名和住址的卡片,就有机会获得25美分的奖励(通过邮寄),一部分人还有可能赢得一笔更大的奖金。

  6.☆举例说明怎样减少故意破坏行为?故意破坏行为可以定义为“故意或恶意破坏、损坏、毁坏公有或私有财产”。和没有采取保护资源的措施或无意的乱扔垃圾不同,故意破坏行为是有意的。

  故意破坏行为又分为几个类型:为了不法获取某件物品(偷窃、掠取);属于意识上的问题(引起对自己或某个问题的关注);报复性的(目的在于报复);当作消遣(打发无聊),以及恶意破坏(宣泄不满和愤怒,常发生在公共设施上)等。

  与“垃圾产生垃圾”相似,①人为破坏也可能仅仅是因为一些人认为这很有趣,所以乱涂乱画或其他被损坏的场所更容易成为其他人涂鸦和损坏的目标。要想减少人为破坏,公园和其他公共场所首先要做的事,是尽快清理已涂画的字迹。②人力破坏一般和个体的心理或社会背景有联系。③故意破行为也可能因为经济需要导致,或由于疏忽,以及事业、学业上的挫折引起。巴伦和费尔曾提出故意破坏行为产生的一个模式。这个模式解释了什么情况下,为什么会产生这种行为。这个模式提出:社会心理学中的公平理论认为应该公平地对待别人,自己也应该得到公平的对待。但是,当事实不符合公平原则时,人就会变得怒,并试图寻找一种平衡。④只有当个体自己认为受到不公平对待,并且没有能力调节时,才会导致故意破坏行为。增强自我调节,减少不公平感,或者二者结合也许是减少故意破坏行为最有效的方法。

本文标签:陕西自考学习笔记自考环境心理学各章重点六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http://www.sxzk.sx.cn

本文地址:http://www.sxzk.sx.cn/xxbj/2589.html


《陕西自考网》免责声明:

1、由于各方面情况的调整与变化,本网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考试信息以省考试院及院校官方发布的信息为准。

2、本网信息来源为其他媒体的稿件转载,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内容与版权问题等请与本站联系。联系邮箱:812379481@qq.com。

陕西自考便捷服务

自考环境心理学各章重点六

整理:陕西自考网 时间:2018-05-23 05:46:52   浏览( 


立即购买

《自考视频课程》名师讲解,轻松易懂,助您轻松上岸!低至199元/科!

  11.☆老年室外居住环境设计应注意哪些方面?①老年人的能力和爱好各不相同,因此要求室外空间场所应该提供尽可能丰富多样的活动内容和社会交往的机会。②室外场所与室内空间相比实际使用率相对较低,因而很难满足个别特殊需要。③室外空间环境在舒适、安全性等方面,能延续以往生活习惯的设施和空间环境,这些要求都给设计带来了复杂性。

  老年人户外环境设计应该遵循以下一些原则:①在户外环境的设计中应该考虑到老年人减退和丧失的机体能力,为老人提供一个优美、安全的室外环境。②户外环境设计所要遵循的首要原则就是无障碍性。③老年人对安全感也有比其他人更高的要求。

  ⑴供老年人社会交往使用的室外场所。社交场所设计应考虑的重要因素是安全保护和方便舒适,它的位置常出现在建筑物的出入口,步行道的交汇点和日常使用频繁的街区服务设施附近空间。⑵供老年人健身锻炼的室外场所设计。为体弱者提供方便和安全,步行、晒太阳和观赏花草是老年人普遍爱好、合适和易行的活动。⑶供老年人从室内观赏的室外环境。从室内观赏室外活动和自然景色最受老年人的欢迎。室内外空间环境在视觉上和心理上的联系,有利于增强老年人的安全感和参与的愿望。⑷室外座椅和桌子的设计。扶手和靠背应按老年人体的特点制作。⑸室外照明设计。室外照明的重点区域一般在建筑物的出口,停车场以及由台阶、斜坡等地势变化的危险地段。⑹道路。道路应避免漫长而笔直的步行路线。⑺出入口。对于出入口不要管理得太具庄严性及排斥性,要让老人可以自在的在此聚集。⑻边界。为避免老人的隔离封闭感,宜采用不隔绝视线的方式,如自然地形、植物、矮墙等,形成一个舒畅、开放、亲切的环境。

  12.中国老年居住设施大概可以分为哪几种类型?⑴独立单元老年公寓;老年公寓指身体健康的老年人和老年夫妇独立居住的一个整体住宅单元。⑵以健康老人为主的集体生活养老院;⑶以生活不能自理老人为主的护理院;⑷托养所——老幼同住。

  第十五章 公共环境设计

  1.医学上把这种环境、心理、疾病相互关联的医疗机理,称为临床环境医学。

  2.环境心理学对医院设计的指导作用:①医院选址应注意恰当的交通条件。②医院入口及外部环境要体现安定、平静的氛围,要有明显的导向。③环境设计应是宽敞、简洁,以避免诱发病人烦躁不安的情绪。④应为病人创造信赖、舒适的住院环境。医院建筑环境的一体性,它的各个部分都贯穿着环境对心理的影响。同时也表明,病人在医院中的活动基本上是一种有序的空间和时间的移动,即按就医的功能层次有序的排列,有很强的序列性。如果这种序列性过程因为环境设计因素出现了重叠的行为,如往返、重复、交叉,就会造成连贯的功能被间断,引起人流的混乱,环境的无序,病人在其中容易产生心境恶化,不利于治疗。

  3.医院里的噪音会影响病人和医生的抑郁水平和行为。噪音会使手术后病人的疼痛感增强,对护士的护理工作也有消极影响。医院应该具有良好的隔音设计。

  4.护士站的位置应便于医护人员对病人的要求迅速地做出反应和随时掌握病人的情况。

  5.绿化对医院的重要性:①绿化在医院这个人造环境中提供了自然环境,通过绿化起到调节的作用。②环境绿化还能起到防尘、消声、过滤细菌、净化空气、改善微气候的作用,使人心境平和、安定。

  6.医院的颜色及标志设计:①传统医院的白色世界容易给人以气氛冷漠的感觉,为了创造适宜的生活气氛和视觉景观,应该采用一些淡雅、柔和的色调,以便使人情绪平和。②绝对应该避免的是黑色之类暗重的深色,以免引起低落、压抑的情绪。标志是不可缺少的。

  7.针对来防者的设计:探访者实际代替护理人员做了许多照顾病人的工作,如给病人喂饭、喂水;帮病人调整睡姿;给予病人心理上的安慰和支持等。

  8.精神病院设计:精神病院的环境设计既要有利于社会交往又要有一定限制。住在套间中的病人表现得更警觉,但和别的病人的接触相对其他设计要多;住传统式病房的病人不合理行为表现得更多,套间设计更有利于病人的康复。

  9.☆试述环境心理学对监狱设计的启示。

  监狱的设计不同于医院和其他公共建筑,因为监狱的设计要实现两个目的:把犯人与社会隔离;限制犯人间的交往。

  ①满足个人空间和隐私的需要对犯人同样很重要。关押在单身牢房和低密度空间的犯人,比居住在高密度牢房的犯人自我控制意识更强。②监狱设计中也要注意噪音、照明、气味和温度等因素。现代的监狱设计上的特点:首先,现代的监狱设计更人性化,例如用自然隔离带代替原来的岗亭;其次,通过提供更多地单人牢房,满足犯人私密性的需要。新的监狱把窗户设计得狭窄一些,取消铁栅栏。

  10.☆步行街怎样设计更符合人们的心理需要?

  步行街的设计最好避免有车辆通过,噪音不要太大,而且最好不要建在治安混乱的市区,多增加一些自然景观的元素。总的来说,步行街的设计就是要方便人们行走,减少机动车的噪音污染。

  在步行街人们都有一个相同的习惯,那就是喜欢选择走直接的、没有障碍物的捷径。普瑞瑟归纳了步行街上各种因素带给步行者的影响。并把这些影响因素称为“摩擦- 一致模型”。摩擦指步行街上人流的相互阻碍,一致指其他人的行为方式共同带给你的影响,如其他人的步行速度会影响你的步行速度。

  了解一些关于步行街上人们走动的规律或行为习惯,对于更好的设计步行街有几方面好处。一方面可以知道人们通常习惯以怎样的方式穿过购物区,这有助于设计出最理想的购物商场和布置最合理的步行街商店。另外,可以让阻挡人们行走的障碍减少到最小,让步行者可以通过最短、最直接的路线到达目的地。

  11.商场环境的布置。各层经营内容的决定应遵循自上而下,客流量依次减少的原则。

  12.为儿童设计的娱乐设施,除了可以开发儿童的创造性外,最主要的是要安全。

  13.对动物园的设计应该满足他们不同的要求。①不能太过分强调它的“教育”功能。②动物园的设计也不能一点都不考虑教育的作用,只注重消遣。

  国外研究者提出,动物园的设计形式可以分为三代:第一代设计多出现在18世纪中期,把动物单独关在一个笼子里;第二代是我们现在在大多数动物园可以看到的,用铁栏杆把动物围在一个区域里;第三代是模拟自然情境,让动物生活在自然环境中。

  第十六章 旅游与环境

  1.自然环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①柔和、易变化、浑圆一体和不确定。②自然环境的刺激强度有较大的变化范围。③自然环境多变,包含着不断运动的物质,如云、水、树木和日月等。

  自然环境是指非人为的各种自然条件,它不是人类活动和干预的产物。

  人们在休闲的时候,都喜欢到优美的自然环境中,向往体验野外生活。人们对自然的憧憬是随着都市化的进程而不断增加的。

  人类对自然景色的反应是先天因素和后天学习双重作用的结果。对自然环境的偏爱也不同程度地受到时代主流的影响。

  人们都喜爱接触大自然,到自然中寻找各种体验。在这个过程中还会碰到各种各样的新奇体验和意外的收获。卡普兰把它称为“绿色体验”。自然环境的体验可以减轻个体压力和应激水平,增加积极的情绪,还有利于病情的康复。汉蒂认为绿色经历是个体的一种本能需要。

  2.☆试述人们偏爱的自然景观具有哪些物理特征和心理特征。

  ⑴自然景观的物理特点。广阔的牧场、生长茂盛的森林受人们喜爱的程度更高,野生动植物的数量、树林的大小和密度都会影响人们对自然环境的喜爱程度。自然环境中的植被数量是吸引游客的重要原因。 井然有序的自然环境更具有吸引力。自然环境中如果有水,或者有一些险峻的景观及水的清澈程度和气味也都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某些悦耳动听的声音也会增加自然环境的吸引力。年龄也是其中的一个因素。与青年人和中年人相比,儿童对自然环境的喜爱很少受自然景色是否有人为痕迹的影响;青年人和中年人则表现出十分不喜欢自然环境中的人为部分;老年人对人工环境的排斥不像青年人和中年人那样强烈,但是喜爱程度远远不如儿童。

  ⑵自然环境的心理特征。自然环境的总体结构特征,在环境本来具有的个别特征和人们的审美观上,起到了一个调节、综合的中介作用。自然环境的总体结构特征是指它的调整特性。它在人们对自然环境和都市环境的评价中都产生了作用。人们对复杂的、新颖的、变化的和具有神秘性的景色有特别的偏爱,可以激发人们的探索欲望。环境美学的反应模型,这个模型中有四个因素决定了个体对环境的反应方式,它们是:一致性、清晰度、复杂性和神秘性。一致性和复杂性是即刻就能看到的特征。一致性是指景色被组织和结合为一个整体。一致性越强,受喜爱的程度越高。复杂性反映了环境中因素的数量和变化。只要复杂程度不是太高,那么与一致性相似,越复杂的景色越受喜爱。清晰度和神秘性是游客在奖来的参观中有可能体验到的。清晰度指环境是否容易看清楚,能否让人迷失方向,清晰度越高的环境越受喜爱。神秘性是指环境中包含许多未知的信息,个体通过不断地探索这些未知信息,可以获得更多的有关自然环境的知识。

  3.野外游客的特点:纯粹者在自然环境中独处的愿望更强烈,并且对自然环境的垃圾、露营者丢弃的废物等感到特别厌恶和敏感。

  4.旅游环境承载力:野生环境管理中的承载力反映了由可得到的资源(如食物、水和遮蔽场所)决定的某个环境中,某种生物能够生存的最大数量。旅游环境承载力则是指环境在遭到不利影响前所能容纳的最多人数。

  5.公共土地管理者把野外环境中的过度拥挤现象称为“绿色锁结”。随着旅游者的增多,绿色锁结现象可能会不断的恶化。可以通过限制旅游人数减轻自然环境的承载力。

  6.野外旅游环境的设计管理中存在很多问题需要解决,其中一个就是游客增多对野外环境产生的破坏。游客乱扔的垃圾,汽车所排放的废气严重污染了空气。另一个问题是通往自然旅游区的交通问题。要让游客能够方便地到达自然风景区,就需要开通一些道路。结果是破坏自然环境的原始景色。

  第十七章 环境问题及其解决

  1.环境风险评价是环境知觉的一种,是人们对环境负性结果持续的、一般的评价。规律:人们对环境恶化程度的认知和专家预测的结果不一样,可能更高或更低。如果人们把环境的恶化看作是不可控制的,具有毁灭性的,难预知的,可怕的,并会殃及到下一代的,那么,人们的评价水平会偏高,如对原子能危险的评价。如果恶化被认为是可控制的,不会导致全球性灾难的,易克服的,不会影响下一代的,那么评价水平就会偏低。

  2.◎社会两难:它指的是个人即时的需要与公众长远利益的冲突。

  3.☆什么叫做先行策略?包括哪些具体方法?

  先行策略指在行为改变之前采取的措施。它的主要目的是态度的改变,即改变个体对环境保护的评价和反应。方法如下:⑴态度改变和教育。说服也是一种有效的环境教育方法。还可通过媒体战役,或使用扩散信息的方法来影响对环境的态度。⑵承诺。让人们做出保护能源的承诺,可有效地落实到具体行为上。⑶榜样。榜样呈现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因为被试希望和榜样一样得到奖励。⑷提示。提示是指信息的暗示,可用于影响保护环境的行为。榜样可以看作是提示的一种。电视广告也是一种有效的提示,可以通过媒体提示人们有节制地使用能源。

  4.☆什么叫做随后策略?包括哪些具体方法?

  随后或结果干预是在已发生的行为之后进行干预。随后策略包括强化和反馈,也包括的改变和技术的革新。⑴强化与惩罚。强化有正强化和负强化。正强化使用奖励——当个人采取环境保护行为时,获得一些有价值的东西。负强化是为了消除不好的行为,如惩罚就是在不期望的行为后伴随一个不喜欢的结果。⑵反馈。环境反馈是提供行为的结果。通常,能源使用的反馈方法是把当前与过去的相同时期作对比。由于反馈起了一定的强化作用,所以也可以属于强化的方法。最省钱的反馈方法是自我监督,换句话说就是教给人们怎样看测量仪表,鼓励他们定期去检查。⑶和技术革新。通过改进技术,制定规则或建立制度可以挽救能源。

  5.☆从改变行为入手,有哪些方法可以更有效地处理垃圾?

  造成人们乱扔垃圾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垃圾产生垃圾”。就是说,在一个有垃圾的地方容易产生更多地垃圾。减少这种行为的方法主要有先行干和随后策略。①先行干预。许多实验使用提示和暗示作为禁止乱扔垃圾的先行策略。先行干预的方法还包括呈现榜样和适当设置垃圾箱。②随后策略。当有垃圾扔进去时会发出“谢谢”的声音,结果人们很少乱扔垃圾。如果运用得当,强化对减少乱扔垃圾行为十分有效,它更容易引发人们清扫肮脏环境的行为。“荣誉制度”的方法来减少乱扔垃圾现象,规定,如果游客捡满一袋废弃物并填写一张有姓名和住址的卡片,就有机会获得25美分的奖励(通过邮寄),一部分人还有可能赢得一笔更大的奖金。

  6.☆举例说明怎样减少故意破坏行为?故意破坏行为可以定义为“故意或恶意破坏、损坏、毁坏公有或私有财产”。和没有采取保护资源的措施或无意的乱扔垃圾不同,故意破坏行为是有意的。

  故意破坏行为又分为几个类型:为了不法获取某件物品(偷窃、掠取);属于意识上的问题(引起对自己或某个问题的关注);报复性的(目的在于报复);当作消遣(打发无聊),以及恶意破坏(宣泄不满和愤怒,常发生在公共设施上)等。

  与“垃圾产生垃圾”相似,①人为破坏也可能仅仅是因为一些人认为这很有趣,所以乱涂乱画或其他被损坏的场所更容易成为其他人涂鸦和损坏的目标。要想减少人为破坏,公园和其他公共场所首先要做的事,是尽快清理已涂画的字迹。②人力破坏一般和个体的心理或社会背景有联系。③故意破行为也可能因为经济需要导致,或由于疏忽,以及事业、学业上的挫折引起。巴伦和费尔曾提出故意破坏行为产生的一个模式。这个模式解释了什么情况下,为什么会产生这种行为。这个模式提出:社会心理学中的公平理论认为应该公平地对待别人,自己也应该得到公平的对待。但是,当事实不符合公平原则时,人就会变得怒,并试图寻找一种平衡。④只有当个体自己认为受到不公平对待,并且没有能力调节时,才会导致故意破坏行为。增强自我调节,减少不公平感,或者二者结合也许是减少故意破坏行为最有效的方法。


《陕西自考网》免责声明:

1、由于各方面情况的调整与变化,本网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考试信息以省考试院及院校官方发布的信息为准。

2、本网信息来源为其他媒体的稿件转载,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内容与版权问题等请与本站联系。联系邮箱:81237948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