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陕西自考网!网站为考生提供陕西自考信息服务,供学习交流使用,非政府官方网站,官方信息以陕西省招生考试院(www.sneea.cn)为准 RSS地图 | 网站导航

陕西自考网

自考中国现代史资料三

编辑整理:陕西自考网 发表时间:2018-05-23 05:46:32   字体大小:【   【添加招生老师微信】


立即购买

《自考视频课程》名师讲解,轻松易懂,助您轻松上岸!低至199元/科!

  第6讲 文学研究会与创造社的贡献及文学史地位

  1.文学社团的意义

  (1)文学社团的出现标志着文学创作、文学思潮以及文学运动从个人发展到群体,从个人的见解发展到大家的共识,还标志着一个时期文学的发展到了一个比较成熟的阶段。

  (2)不同文学社团的出现带来了不同的文学观念、不同的文学思潮,形成了文学的竞争、论争和论战,进一步把文学推向深入高潮,是文学发展的一个重要动因。

  (3)社团是群体行为,要抓住共性。社团不是一个而是很多个,因此要了解不同社团的差异,注意以下两个方面:(A)两个社团有明显的针对性,就构成了社团的比较关系。 (B)社团中呈现的共性,在文史中特殊贡献。

  (4)文学社团基本知识作名词解释时要把握的要素:

  ① 成立的年份和地点;

  ② 发起人或代表作家;

  ③ 鲜明的文学主张和口号、理论、旗帜等;

  ④ 作家创作的共同倾向、审美追求、艺术风格;

  ⑤ 主要的代表刊物。

  2.文学研究会

  (1)文学研究会是新文学以来最早(第一个)成立的文学社团,1921年1月成立于北京,主要发起人有沈雁冰(茅盾)、叶绍钧、郑振铎、王统照、周作人、许地山等12人。

  (2) 文学研究会的文学主张:

  ① 高扬为人生而艺术的旗帜,强调文学对人生对社会的指导作用、改造作用。

  ② 主张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强调文学创作的真实准确、细致和客观,最大限度的再现生活的原貌,尽量不投入作家的主观情感,让读者自己在作品中领悟生活,得出结论

  (3)文学研究会的代表刊物是经茅盾改造后的《小说月报》(之前已有10余年历史,主要刊载新鸳鸯蝴蝶派的作品)和《文学旬刊》(后改名为《文学周报》)。

  (4) 文学研究会的共性

  文学研究会代表作家的创作,在思想倾向上受佐拉的自然主义影响较深,创作中最大限度的表现客观而最小程度的体现主观。他们创作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积极探索现实人生问题,提出并思考、解决人生问题。在创作中显示出明确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新文学初期“问题小说”的热潮就是由文学研究会作家掀起展开的。尽管他们对人生问题探索的角度不同,但他们的作品都注重暴露和谴责黑暗的社会和污浊的人生,批判的锋芒非常鲜明,显示出鲜明的现实主义特色。在艺术风格上,注重表现真实的生活,再现生活的原貌,大部分采用白描,运用客观写实的手法,形成了“朴实无华”的艺术风格。

  (5) 文学研究会的局限和不足

  他们的创作功利性、目的性太强,文学与人生的联系过于紧密,把文学当作一个工作,使得有些作品显得比较机械,内涵比较单薄。在艺术上表现手法过于单一,不太丰富。

  (6)现实主义的重要特色就是批判。

  3.创造社

  (1)创造社是新文学以来第二个重要社团,1921年7月在日本成立,发起人是清一色的留日学生,有:郭沫若、郁达夫、成仿吾、张资平、田汉、郑伯奇等。这些人普遍比文学研究会的人年轻,意气风发但满怀悲苦,一方面在国内受封建传统和家庭的压抑,另一方面在日本受种族歧视。

  (2)创造社高举“为艺术而艺术”的浪漫主义文学旗帜,可谓“异军突起”,更加注重艺术本身的价值,推崇“艺术至上”的理念,与文学研究会针锋相对。但脱离现实、疏离现实生活的问题也显而易见。

  (3)创作的原则手法:强调主观抒情的浪漫主义手法;强调从作家自身写起,描写身边的生活与周围的人和事,表现作家的主观感受,最大限度的表现自我,深受当时日本文坛和小说的影响。

  (4)主要代表刊物有:《创造》季刊、《创造月报》、《创造周报》、《创造日报》等。

  (5)主要代表作家和成就就是郭沫若的新诗和郁达夫的小说。张资平的《冲积期化石》是现文史上最早出版的长篇小说。

  (6) 艺术风格与审美追求

  积极表露作家的自身情感与内心世界,注重感情和灵感作用,主张艺术形式高度自由,善于运用“自传体”、“书信体”、“第一人称”等艺术手法,不重情节重情绪。打破常规,艺术创新非常鲜明。不足在于:过于强调主观情感,对现实人生反映往往比较夸张,甚至是变形的。

  (7)创造社在文学史上的影响重大而深远,在新文学发展过程中异军突起,高扬“文情主义”,对中国现代抒情文学的影响重大、深远。从理论和实际上,大力推行“浪漫主义”创作原则,对薄弱的中国浪漫主义文学具有独特的推动作用,对丰富现代文学创作格局及理论思潮都有重要的作用

  第7讲 新月、语丝等其他社团流派创作的贡献及文学史地位

  一、新月社

  1.概念

  新月社是“五四”以来最大的以探索新诗理论与新诗创作为主的文学社团,语丝社是“五四”以来最大的以散文理论及创作为研究对象的作家团体。他们都是专著于某一文体,在理论主张上比较具体,但产生的影响都比较深远。

  2.成立于哪里主要成员和主张以及刊物

  新月社1923年由徐志摩发起成立于北京,主要成员有:胡适、闻一多、梁实秋等留学欧镁的作家和诗人。提出了新诗格律化的理论主张,即新诗“三美”的主张,要求新诗做到“建筑的美”、“音乐的美”和“绘画的美”。主要刊物有:1926年创刊于北京的《诗刊》(最早是《晨报》的副刊)和1929年创刊于上海的《新月》。

  3.新月社为什么提出“新诗格律化”的主张

  胡适等人最初尝试的白话新诗,并没有完全打破传统旧诗的格式。1921年郭沫若《女神》的问世,真正打破传统旧诗的格局,开创了一代诗风。现代新诗在起步的同时,出现了过于散文化的倾向,这就给诗歌理论家和读者带来了深深的疑惑,那就是什么样的诗才能算的上是好的新诗,以及中国新诗将如何发展的问题。“新月社”正是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才出现的,它的根本任务就是要解决新诗如何写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1926年“新月社”正式提出了“新诗格律化”的主张,即新诗“三美”的主张。要求新诗做到“建筑的美”、“音乐的美”和“绘画的美”,即要求新诗在韵律、结构以及修辞方面都要遵循一定的规范。“新月诗人”不但提出了理论,还身体力行按照“三美”的主张写了很多新诗,如:闻一多的《死水》、徐志摩的《沙扬娜拉》等,都是实践“三美”主张的力作。“新月诗人”的理论和实践在一定程度上克服、纠正了新诗过于松散、随意的不足,提出了建立现代新诗规范的积极主张,对中国现代新诗的健康发展做出了特有的贡献。从某种意义上看,他们也是对中国古典诗歌优秀传统的继承和出新。

  4、不足和局限

  “新月诗人”在追求新诗格律化的过程中也有不足和局限,他们往往失之简单,甚至有时还有些偏颇,忽略了新诗“鲜活、自由”的特色,单纯的追求“三美”

  二、语丝社

  1.概念

  “语丝社”得名于1924年11月在北京创刊的《语丝》周刊,由《语丝》主要撰稿人组成,代表作家有鲁迅、周作人、林语堂、钱玄同、孙伏园、俞平伯等雨丝社的出现是由于新文学中艺术散文的发展过于保守、缓慢所造成的。

  2.“语丝”作家的作用、成就和影响

  尽管“语丝”作家在思想观念、文学主张上不尽相同,比较松散,但他们却在当时的散文发展方面形成了共识,认为散文的创作应该排旧出新、放纵而谈、庄谐杂出、简洁明快、不拘一格——这就是所谓的“语丝文体”的鲜明特色。语丝社最具代表性的散文创作体现在两大方面:一是以鲁迅为代表的杂文创作,一是以周作人为代表的小品散文创作。在“语丝”作家的带动下,现代散文创作从此形成了新的局面,1925年以后出现了大批“美文”作家开始了“小品文”和“抒情叙事散文”的创作。

  3.周作人小品散文的重要贡献

  周作人对现代文学最可贵的贡献在于他对“美文”的倡导,1921年6月,周作人就发表了《美文》,热情号召“治新文学的人”去大胆尝试现代的小品散文,并同时以他自己的创作实践积极推进现代小品散文的发展和繁荣,形成了独特的散文风格,成为现代文学史上的散文大家,被称为“现代小品文之王”。他的努力使美文作为一种独立的文体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得以确立,并在他的影响和引导下形成了一个学者式散文的流派,代表作家有俞平伯、废名、钟敬文等。

  ★ 思考题:通过鲁迅的杂文及周作人的小品散文,阐述“语丝文体”的特点

  4.乡土文学 是20年代在“为人生”的文学主张的影响下发展出现的一种文学现象。作家们在探求人生真谛、追求理想社会的过程中,关注受压迫最深重的农民。他们的创作较多地受到鲁迅的影响,以农民生活为题材,表现农民的疾苦。代表作家作品主要有:王任书的《疲惫者》,许钦文的《疯妇》,台静农的《天二哥》等

  5.沉钟社 是20年代中期出现在现代文坛的一个以青年作家为主的文学社团,鲁迅称之为是“中国的最坚韧,最诚实,挣扎得最久的团体”。他们一方面坚持对艺术、对艺术的品位的追求,同时又用文学探讨社会现实的问题,表达作者个人的情感与矛盾。代表作家有:杨晦(理论、戏剧)、陈讳谟、陈翔鹤(小说、散文)、冯至(诗歌,代表作:《昨日之歌》、《北游及其他》、《十四行集》等。)

  6.早期象征诗派

  20年代以李金发为代表的早期象征诗派是“五四”以后出现于诗坛的。他们将法国象征主义诗歌理论引入中国并加以实践,在理论和实践上为象征主义现代诗歌在中国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此基础上30年代出现了以戴望舒为代表的现代诗歌。《微雨》、《为幸福而歌》、《食客与凶手》是李金发的代表作。后期创造社的王独清、穆木天、冯乃超也是象征主义诗歌的重要作者。

本文标签:陕西自考学习笔记自考中国现代史资料三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http://www.sxzk.sx.cn

本文地址:http://www.sxzk.sx.cn/xxbj/2024.html


《陕西自考网》免责声明:

1、由于各方面情况的调整与变化,本网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考试信息以省考试院及院校官方发布的信息为准。

2、本网信息来源为其他媒体的稿件转载,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内容与版权问题等请与本站联系。联系邮箱:812379481@qq.com。

陕西自考便捷服务

自考中国现代史资料三

整理:陕西自考网 时间:2018-05-23 05:46:32   浏览( 


立即购买

《自考视频课程》名师讲解,轻松易懂,助您轻松上岸!低至199元/科!

  第6讲 文学研究会与创造社的贡献及文学史地位

  1.文学社团的意义

  (1)文学社团的出现标志着文学创作、文学思潮以及文学运动从个人发展到群体,从个人的见解发展到大家的共识,还标志着一个时期文学的发展到了一个比较成熟的阶段。

  (2)不同文学社团的出现带来了不同的文学观念、不同的文学思潮,形成了文学的竞争、论争和论战,进一步把文学推向深入高潮,是文学发展的一个重要动因。

  (3)社团是群体行为,要抓住共性。社团不是一个而是很多个,因此要了解不同社团的差异,注意以下两个方面:(A)两个社团有明显的针对性,就构成了社团的比较关系。 (B)社团中呈现的共性,在文史中特殊贡献。

  (4)文学社团基本知识作名词解释时要把握的要素:

  ① 成立的年份和地点;

  ② 发起人或代表作家;

  ③ 鲜明的文学主张和口号、理论、旗帜等;

  ④ 作家创作的共同倾向、审美追求、艺术风格;

  ⑤ 主要的代表刊物。

  2.文学研究会

  (1)文学研究会是新文学以来最早(第一个)成立的文学社团,1921年1月成立于北京,主要发起人有沈雁冰(茅盾)、叶绍钧、郑振铎、王统照、周作人、许地山等12人。

  (2) 文学研究会的文学主张:

  ① 高扬为人生而艺术的旗帜,强调文学对人生对社会的指导作用、改造作用。

  ② 主张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强调文学创作的真实准确、细致和客观,最大限度的再现生活的原貌,尽量不投入作家的主观情感,让读者自己在作品中领悟生活,得出结论

  (3)文学研究会的代表刊物是经茅盾改造后的《小说月报》(之前已有10余年历史,主要刊载新鸳鸯蝴蝶派的作品)和《文学旬刊》(后改名为《文学周报》)。

  (4) 文学研究会的共性

  文学研究会代表作家的创作,在思想倾向上受佐拉的自然主义影响较深,创作中最大限度的表现客观而最小程度的体现主观。他们创作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积极探索现实人生问题,提出并思考、解决人生问题。在创作中显示出明确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新文学初期“问题小说”的热潮就是由文学研究会作家掀起展开的。尽管他们对人生问题探索的角度不同,但他们的作品都注重暴露和谴责黑暗的社会和污浊的人生,批判的锋芒非常鲜明,显示出鲜明的现实主义特色。在艺术风格上,注重表现真实的生活,再现生活的原貌,大部分采用白描,运用客观写实的手法,形成了“朴实无华”的艺术风格。

  (5) 文学研究会的局限和不足

  他们的创作功利性、目的性太强,文学与人生的联系过于紧密,把文学当作一个工作,使得有些作品显得比较机械,内涵比较单薄。在艺术上表现手法过于单一,不太丰富。

  (6)现实主义的重要特色就是批判。

  3.创造社

  (1)创造社是新文学以来第二个重要社团,1921年7月在日本成立,发起人是清一色的留日学生,有:郭沫若、郁达夫、成仿吾、张资平、田汉、郑伯奇等。这些人普遍比文学研究会的人年轻,意气风发但满怀悲苦,一方面在国内受封建传统和家庭的压抑,另一方面在日本受种族歧视。

  (2)创造社高举“为艺术而艺术”的浪漫主义文学旗帜,可谓“异军突起”,更加注重艺术本身的价值,推崇“艺术至上”的理念,与文学研究会针锋相对。但脱离现实、疏离现实生活的问题也显而易见。

  (3)创作的原则手法:强调主观抒情的浪漫主义手法;强调从作家自身写起,描写身边的生活与周围的人和事,表现作家的主观感受,最大限度的表现自我,深受当时日本文坛和小说的影响。

  (4)主要代表刊物有:《创造》季刊、《创造月报》、《创造周报》、《创造日报》等。

  (5)主要代表作家和成就就是郭沫若的新诗和郁达夫的小说。张资平的《冲积期化石》是现文史上最早出版的长篇小说。

  (6) 艺术风格与审美追求

  积极表露作家的自身情感与内心世界,注重感情和灵感作用,主张艺术形式高度自由,善于运用“自传体”、“书信体”、“第一人称”等艺术手法,不重情节重情绪。打破常规,艺术创新非常鲜明。不足在于:过于强调主观情感,对现实人生反映往往比较夸张,甚至是变形的。

  (7)创造社在文学史上的影响重大而深远,在新文学发展过程中异军突起,高扬“文情主义”,对中国现代抒情文学的影响重大、深远。从理论和实际上,大力推行“浪漫主义”创作原则,对薄弱的中国浪漫主义文学具有独特的推动作用,对丰富现代文学创作格局及理论思潮都有重要的作用

  第7讲 新月、语丝等其他社团流派创作的贡献及文学史地位

  一、新月社

  1.概念

  新月社是“五四”以来最大的以探索新诗理论与新诗创作为主的文学社团,语丝社是“五四”以来最大的以散文理论及创作为研究对象的作家团体。他们都是专著于某一文体,在理论主张上比较具体,但产生的影响都比较深远。

  2.成立于哪里主要成员和主张以及刊物

  新月社1923年由徐志摩发起成立于北京,主要成员有:胡适、闻一多、梁实秋等留学欧镁的作家和诗人。提出了新诗格律化的理论主张,即新诗“三美”的主张,要求新诗做到“建筑的美”、“音乐的美”和“绘画的美”。主要刊物有:1926年创刊于北京的《诗刊》(最早是《晨报》的副刊)和1929年创刊于上海的《新月》。

  3.新月社为什么提出“新诗格律化”的主张

  胡适等人最初尝试的白话新诗,并没有完全打破传统旧诗的格式。1921年郭沫若《女神》的问世,真正打破传统旧诗的格局,开创了一代诗风。现代新诗在起步的同时,出现了过于散文化的倾向,这就给诗歌理论家和读者带来了深深的疑惑,那就是什么样的诗才能算的上是好的新诗,以及中国新诗将如何发展的问题。“新月社”正是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才出现的,它的根本任务就是要解决新诗如何写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1926年“新月社”正式提出了“新诗格律化”的主张,即新诗“三美”的主张。要求新诗做到“建筑的美”、“音乐的美”和“绘画的美”,即要求新诗在韵律、结构以及修辞方面都要遵循一定的规范。“新月诗人”不但提出了理论,还身体力行按照“三美”的主张写了很多新诗,如:闻一多的《死水》、徐志摩的《沙扬娜拉》等,都是实践“三美”主张的力作。“新月诗人”的理论和实践在一定程度上克服、纠正了新诗过于松散、随意的不足,提出了建立现代新诗规范的积极主张,对中国现代新诗的健康发展做出了特有的贡献。从某种意义上看,他们也是对中国古典诗歌优秀传统的继承和出新。

  4、不足和局限

  “新月诗人”在追求新诗格律化的过程中也有不足和局限,他们往往失之简单,甚至有时还有些偏颇,忽略了新诗“鲜活、自由”的特色,单纯的追求“三美”

  二、语丝社

  1.概念

  “语丝社”得名于1924年11月在北京创刊的《语丝》周刊,由《语丝》主要撰稿人组成,代表作家有鲁迅、周作人、林语堂、钱玄同、孙伏园、俞平伯等雨丝社的出现是由于新文学中艺术散文的发展过于保守、缓慢所造成的。

  2.“语丝”作家的作用、成就和影响

  尽管“语丝”作家在思想观念、文学主张上不尽相同,比较松散,但他们却在当时的散文发展方面形成了共识,认为散文的创作应该排旧出新、放纵而谈、庄谐杂出、简洁明快、不拘一格——这就是所谓的“语丝文体”的鲜明特色。语丝社最具代表性的散文创作体现在两大方面:一是以鲁迅为代表的杂文创作,一是以周作人为代表的小品散文创作。在“语丝”作家的带动下,现代散文创作从此形成了新的局面,1925年以后出现了大批“美文”作家开始了“小品文”和“抒情叙事散文”的创作。

  3.周作人小品散文的重要贡献

  周作人对现代文学最可贵的贡献在于他对“美文”的倡导,1921年6月,周作人就发表了《美文》,热情号召“治新文学的人”去大胆尝试现代的小品散文,并同时以他自己的创作实践积极推进现代小品散文的发展和繁荣,形成了独特的散文风格,成为现代文学史上的散文大家,被称为“现代小品文之王”。他的努力使美文作为一种独立的文体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得以确立,并在他的影响和引导下形成了一个学者式散文的流派,代表作家有俞平伯、废名、钟敬文等。

  ★ 思考题:通过鲁迅的杂文及周作人的小品散文,阐述“语丝文体”的特点

  4.乡土文学 是20年代在“为人生”的文学主张的影响下发展出现的一种文学现象。作家们在探求人生真谛、追求理想社会的过程中,关注受压迫最深重的农民。他们的创作较多地受到鲁迅的影响,以农民生活为题材,表现农民的疾苦。代表作家作品主要有:王任书的《疲惫者》,许钦文的《疯妇》,台静农的《天二哥》等

  5.沉钟社 是20年代中期出现在现代文坛的一个以青年作家为主的文学社团,鲁迅称之为是“中国的最坚韧,最诚实,挣扎得最久的团体”。他们一方面坚持对艺术、对艺术的品位的追求,同时又用文学探讨社会现实的问题,表达作者个人的情感与矛盾。代表作家有:杨晦(理论、戏剧)、陈讳谟、陈翔鹤(小说、散文)、冯至(诗歌,代表作:《昨日之歌》、《北游及其他》、《十四行集》等。)

  6.早期象征诗派

  20年代以李金发为代表的早期象征诗派是“五四”以后出现于诗坛的。他们将法国象征主义诗歌理论引入中国并加以实践,在理论和实践上为象征主义现代诗歌在中国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此基础上30年代出现了以戴望舒为代表的现代诗歌。《微雨》、《为幸福而歌》、《食客与凶手》是李金发的代表作。后期创造社的王独清、穆木天、冯乃超也是象征主义诗歌的重要作者。


《陕西自考网》免责声明:

1、由于各方面情况的调整与变化,本网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考试信息以省考试院及院校官方发布的信息为准。

2、本网信息来源为其他媒体的稿件转载,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内容与版权问题等请与本站联系。联系邮箱:81237948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