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陕西自考网!网站为考生提供陕西自考信息服务,供学习交流使用,非政府官方网站,官方信息以陕西省招生考试院(www.sneea.cn)为准 RSS地图 | 网站导航

陕西自考网

自考美学原理听课笔记五

编辑整理:陕西自考网 发表时间:2018-05-23 05:46:28   字体大小:【   【添加招生老师微信】


立即购买

《自考视频课程》名师讲解,轻松易懂,助您轻松上岸!低至199元/科!

  第六章艺术论

  61、艺术的存在方式:①艺术首先存在于艺术的意象世界中;②艺术只能存在于主体(人)的审美心理活动和审美中;③艺术存在于从艺术创造→艺术品→艺术接受这样一个由三个环节组成的动态流程之中。(多选)

  62、作为中介,艺术品有三个基本特征:第一是他律性。第二是形式符号性。第三是开放性。

  63、天才独特的艺术创造力主要表现为:①艺术敏感(感受力);②艺术想象力;③艺术技巧;④灵感。(多选)

  64、西方接受美学认为,人自身的生理素质、文化教育、传统积淀以及所处的社会历史环境等,造就了接受者的接受眼光和特定审美文化心理结构,即“期待视界”。

  第七章西方美育思想史述评

  65、柏拉图:艺术潜移默化地影响到欣赏者的摹仿。(选择、填空)

  66、亚里士多德:认为悲剧能有一种“净化”作用,或译为“陶冶”,是一种审美的教育作用。

  67、贺拉斯提出了著名的“寓教于乐”的原则。(单选)

  68、1795年席勒发表《审美教育书简》,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审美教育”的概念。

  69、马克思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角度确立美育的基本任务。(选择、填空)

  70、美育的特点:①是感性的,通过潜移默化而作用于人的,是一种感化。②美感教育是非常愉快的;③美感教育是不可抗拒的;④激励欣赏者满足自身独创性的需要;⑤具有陶冶性情或泄导身心的作用。(多选)

  71、美育通过三个途径,来转移我们的心理气质和精神面貌:第一,从生理的兴奋和快感,转移到心理的恬适和愉悦。第二,从个别性的感受和形象,转移到普遍性的观照和沉思。第三,从功利性的占有和享受,转移到超功利性的旷达和赏玩。

  名词:

  1 、美学之父:1750年德国理性主义哲学家、美学家鲍姆嘉登的学术专著《美学》一书出版,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才正式宣告成立。因此,我们把鲍姆嘉登尊崇为“美学之父”。

  2 、移情说:是西主传统美学中的代表性美论之一,代表人物是立普思,它是要把我们人的主观的感情移到外物中去,使外物生命化,具有我们人的情感,因而令我们感到美。

  3 、距离说:在我与物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从而以审美的态度来观赏外物,这时就产生了美。代表人是英国的爱德华。布洛。

  4 、美感:是人们对美的感受、体验、观照、欣赏、评价,以及由此而在内心生活中所引起的满足感、愉快感、幸福感、和谐感、自由感。这是人类精神生活中所获得的最高享受,也是人类心灵所达到的最高境界。

  5 、实验美学:1871年,费希纳开始创立实验美学,倡导自下而上的研究方法,即实验、观察、内省和核对等方法,该派在一定程度上继承了主义的研究方法,同时主要通过实验,测量颜色、形状、声音等对于感觉所产生的影响,以及它们在心理上所发生的作用。

  6 、直觉:直觉和感受一样,是一种单纯的感觉活动。它不涉及到事物的关系和概念,而只专注于事物本身所形成的印象。它是通过灵感对对象进行内部直观的能力。一方面是物质的感性形式,另一方面却是心灵的情趣表现。

  7 、审美想象:是人的一种心理活动,它是人们在外在对象和事物的刺激下,在头脑中对原有的记忆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精神活动过程。在审美过程中,想象是按照情感的逻辑来进行活动的。

  8 、通感:人是一个有机的生命整体。它们之间并不是相互割裂、互不相通的。一种感官的变化,常会引起其他感官的变化。它们之间还有协作,还有相互的影响和沟通。这种感觉现象就是通感。

  9 、崇高:崇高作为美的一种范畴,又称壮美。它主要指对象以其粗犷、博大的感性形态,劲健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雄伟的气势,给人以心灵的震撼,使人惊心动魄、心潮澎湃,进而受到强烈的鼓舞和激越,引直人们产生敬仰和赞叹的情怀,从而提升和扩大人的精神境界。

  10、悲剧(性):是主人公由于坚持正义或积极进取,而与现实环境之间发生的冲突,冲突中主人公因感性生命遭到摧残和毁灭而成就了精神生命的永恒价值,从而激起悲壮之情而使人们的心灵得以净化,精神得以提升。

本文标签:陕西自考学习笔记自考美学原理听课笔记五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http://www.sxzk.sx.cn

本文地址:http://www.sxzk.sx.cn/xxbj/1934.html


《陕西自考网》免责声明:

1、由于各方面情况的调整与变化,本网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考试信息以省考试院及院校官方发布的信息为准。

2、本网信息来源为其他媒体的稿件转载,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内容与版权问题等请与本站联系。联系邮箱:812379481@qq.com。

陕西自考便捷服务

自考美学原理听课笔记五

整理:陕西自考网 时间:2018-05-23 05:46:28   浏览( 


立即购买

《自考视频课程》名师讲解,轻松易懂,助您轻松上岸!低至199元/科!

  第六章艺术论

  61、艺术的存在方式:①艺术首先存在于艺术的意象世界中;②艺术只能存在于主体(人)的审美心理活动和审美中;③艺术存在于从艺术创造→艺术品→艺术接受这样一个由三个环节组成的动态流程之中。(多选)

  62、作为中介,艺术品有三个基本特征:第一是他律性。第二是形式符号性。第三是开放性。

  63、天才独特的艺术创造力主要表现为:①艺术敏感(感受力);②艺术想象力;③艺术技巧;④灵感。(多选)

  64、西方接受美学认为,人自身的生理素质、文化教育、传统积淀以及所处的社会历史环境等,造就了接受者的接受眼光和特定审美文化心理结构,即“期待视界”。

  第七章西方美育思想史述评

  65、柏拉图:艺术潜移默化地影响到欣赏者的摹仿。(选择、填空)

  66、亚里士多德:认为悲剧能有一种“净化”作用,或译为“陶冶”,是一种审美的教育作用。

  67、贺拉斯提出了著名的“寓教于乐”的原则。(单选)

  68、1795年席勒发表《审美教育书简》,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审美教育”的概念。

  69、马克思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角度确立美育的基本任务。(选择、填空)

  70、美育的特点:①是感性的,通过潜移默化而作用于人的,是一种感化。②美感教育是非常愉快的;③美感教育是不可抗拒的;④激励欣赏者满足自身独创性的需要;⑤具有陶冶性情或泄导身心的作用。(多选)

  71、美育通过三个途径,来转移我们的心理气质和精神面貌:第一,从生理的兴奋和快感,转移到心理的恬适和愉悦。第二,从个别性的感受和形象,转移到普遍性的观照和沉思。第三,从功利性的占有和享受,转移到超功利性的旷达和赏玩。

  名词:

  1 、美学之父:1750年德国理性主义哲学家、美学家鲍姆嘉登的学术专著《美学》一书出版,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才正式宣告成立。因此,我们把鲍姆嘉登尊崇为“美学之父”。

  2 、移情说:是西主传统美学中的代表性美论之一,代表人物是立普思,它是要把我们人的主观的感情移到外物中去,使外物生命化,具有我们人的情感,因而令我们感到美。

  3 、距离说:在我与物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从而以审美的态度来观赏外物,这时就产生了美。代表人是英国的爱德华。布洛。

  4 、美感:是人们对美的感受、体验、观照、欣赏、评价,以及由此而在内心生活中所引起的满足感、愉快感、幸福感、和谐感、自由感。这是人类精神生活中所获得的最高享受,也是人类心灵所达到的最高境界。

  5 、实验美学:1871年,费希纳开始创立实验美学,倡导自下而上的研究方法,即实验、观察、内省和核对等方法,该派在一定程度上继承了主义的研究方法,同时主要通过实验,测量颜色、形状、声音等对于感觉所产生的影响,以及它们在心理上所发生的作用。

  6 、直觉:直觉和感受一样,是一种单纯的感觉活动。它不涉及到事物的关系和概念,而只专注于事物本身所形成的印象。它是通过灵感对对象进行内部直观的能力。一方面是物质的感性形式,另一方面却是心灵的情趣表现。

  7 、审美想象:是人的一种心理活动,它是人们在外在对象和事物的刺激下,在头脑中对原有的记忆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精神活动过程。在审美过程中,想象是按照情感的逻辑来进行活动的。

  8 、通感:人是一个有机的生命整体。它们之间并不是相互割裂、互不相通的。一种感官的变化,常会引起其他感官的变化。它们之间还有协作,还有相互的影响和沟通。这种感觉现象就是通感。

  9 、崇高:崇高作为美的一种范畴,又称壮美。它主要指对象以其粗犷、博大的感性形态,劲健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雄伟的气势,给人以心灵的震撼,使人惊心动魄、心潮澎湃,进而受到强烈的鼓舞和激越,引直人们产生敬仰和赞叹的情怀,从而提升和扩大人的精神境界。

  10、悲剧(性):是主人公由于坚持正义或积极进取,而与现实环境之间发生的冲突,冲突中主人公因感性生命遭到摧残和毁灭而成就了精神生命的永恒价值,从而激起悲壮之情而使人们的心灵得以净化,精神得以提升。


《陕西自考网》免责声明:

1、由于各方面情况的调整与变化,本网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考试信息以省考试院及院校官方发布的信息为准。

2、本网信息来源为其他媒体的稿件转载,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内容与版权问题等请与本站联系。联系邮箱:81237948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