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教材“大学语文”课程重点讲义(6)
编辑整理:陕西自考网 发表时间:2018-05-23 05:45:59 字体大小:【大 中 小】 【添加招生老师微信】
《自考视频课程》名师讲解,轻松易懂,助您轻松上岸!低至199元/科!
三、重点提示
一、文章中心思想
《先妣事略》是作者追忆亡母的一篇记叙文,蕴含着对母亲深沉的悼念之情:悲伤母亲短暂而艰辛的一生,歌颂母亲朴实而崇高的品德。
文中记叙母亲16岁嫁到归家,短短的七年中,生了七胎(其中有一次是双胞胎)。为了解决“多子苦”,喝了民间避孕偏方,留下了喑哑的后遗症。三年后去世,仅仅活了26岁。母亲去世时,儿女尚小,“犹以为母寝也”。作者没有抒情,不加渲染,只是简略地叙事,但字里行间流动着极其悲痛的心情。
文中还记叙母亲尽管儿女拖累,还是“手中纫缀不辍”,让婢女团晒炉中炭屑再用;善待僮仆,娘家送来的珍馐糕点,大家享用;对子女教育,则极为严格。作者拾取母亲生前的一些日常生活琐事,絮絮道来,刻画了一位勤劳、俭朴、待人厚道、严以教子的母亲形象,寓歌颂赞美于叙事之中。
全篇文字简洁省净,情感含蕴多藏,寄深味于平易质朴之中。刻画母亲形象,多用细节描写,于日常细微之处见精神。总体说来,作者不动声色而使读者深受感动,是这篇文章的主要魅力。
新版教材“(04729)大学语文”各课重点讲义(18)
一、文章中心思想
这是一篇人物传记,着重记叙了马伶与李伶的两次技艺较量,马伶先大败而后大胜。马伶的说明:文艺创作要获得成功,必须了解和熟悉生活,到生活中去学习;而一个人要想在事业上有所成就,就必须要有吃苦耐劳、潜心钻研、精益求精的精神。侯方域是复社成员,对明末阉党深为痛恨,他写本文,意图还在于借此讥刺朝中权奸。马伶扮演奸相严嵩,却由仿效当朝宰相顾秉谦而一举成功,这就有力地揭示出了严、顾二人是一丘之貉。
文章详略有度,剪裁得体。作者采用倒叙方式,将第二次较量移至马伶到京师学艺之前叙述,使两次较量的胜负结果显示出富于戏剧性的起落变化,从而吸引读者探究原委。文中写第一次技艺较量马伶大败采用场面描写方法,形象生动,对第二次技艺较量马伶大胜起到了很好的反衬作用,文章的主题思想就在这大败与大胜的反照之中凸现出来。
新版教材“(04729)大学语文”各课重点讲义(19)
一、文章的中心思想
本文描述了明末杭州人七月半游西湖的盛况,以简练的文笔,重现了当时的西湖景色和世风民情。并通过对各类游客看月情态的描摹刻画,嘲讽达官显贵附庸风雅的丑态和市井百姓赶凑热闹的俗气,标榜文人雅士清高拔俗的情趣。褒贬不尽妥当,但立意颇为别致。
二、文章的写作特色
本文在写作上颇有特色:
1.是语言生动传神。写人如“左右盼望,身在月下而实不看月者”:“装假醉,唱无腔曲”。写场面如“止见篙击篙,舟触舟,肩摩肩,面看面而已”:“吾辈纵舟,酣睡于十里荷花之中,香气拍人,清梦甚惬”。
2.是笔调轻松随意,富有诙谐意味。如写第一类人“灯火优傒,声光相乱,明为看月而实不见月者”;写杭人游湖,“避月如仇”;写人声鼓吹,“如沸如撼,如魇如呓,如聋如哑”。
3.是善于用不同的情景作对比。如杭人游湖与“吾辈”游湖,场面不同,氛围不同,情趣各异,通过对比,情景更为生动逼真。
新版教材“(04729)大学语文”各课重点讲义(20)
一、文章的艺术表现特点
《秋夜》是鲁迅散文诗集《野草》的第一篇,发表于1924年12月。作者当时在北京,正和北洋军阀黑暗统治及封建统治进行着坚韧的战斗。这篇作品以象征的手法,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揭露当时社会的黑暗,赞颂抗击黑暗、追求光明的战士,具有境界幽深、寓意深远的特点,启发读者无限的联想。
运用象征手法抒情,是本文最主要的艺术表现特点。作品写秋夜在后园和室中的所见、所感,寓情于景,把自然景物人格化,创造了天空、枣树、小粉红花、小青虫等具有深刻意蕴的象征性形象。对这些象征性形象的理解不宜过于指实,但其褒贬分明,作者的感情寄寓与作品的意义指向是十分明确的。天空的形象在作品中是人间生灵与美好事物的虐杀者,显然是黑暗暴虐势力的象征。它冷漠、凶险而狡黠,又色厉内荏,作者对它的态度既憎恨又蔑视。小粉红花在秋夜的寒气中瑟缩地做梦,它是作为遭受蹂躏却还抱有希望的弱者的象征,作者寄予了深切的同情。枣树是全篇的主要形象。作品开头关于两棵枣树的重复修辞手法的独到运用,意在对后面关于枣树的描写进行铺垫。枣树的苍劲挺拔,无情无畏地刺向夜空,不“制他的死命”决不罢休的坚韧的战斗精神,正是抒情主人公自身人格、精神的诗意写照。文章最后的小青虫的形象,小得可爱、可怜,却为追求光明而不惜献出生命,精神上与枣树暗相呼应。文章以对小青虫的“敬奠”作结,含义深长。作者身处长夜,既决心与黑暗势力誓死战斗,又深感这一斗争的艰险与悲壮,这正是他当时的复杂心态的真实表达。(注意)
二、文章的另一个艺术表现特点
《秋夜》在艺术表现方面的另一个特点是意境营造。作者用冷隽峭拔的语言,着力渲染萧瑟森然、幽远清寂的秋夜氛围。在这冷寂深邃的意境中,既蕴藉又强烈地表达了一个既彷徨又执著的孤独的求索者的心绪。
本文标签:陕西自考学习笔记新版教材“大学语文”课程重点讲义(6)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http://www.sxzk.sx.cn)
《陕西自考网》免责声明:
1、由于各方面情况的调整与变化,本网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考试信息以省考试院及院校官方发布的信息为准。
2、本网信息来源为其他媒体的稿件转载,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内容与版权问题等请与本站联系。联系邮箱:81237948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