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真题及答案解析
编辑整理:陕西自考网 发表时间:2024-10-29 10:53:10 字体大小:【大 中 小】 【添加招生老师微信】
《自考视频课程》名师讲解,轻松易懂,助您轻松上岸!低至199元/科!
【导语】2024年10月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真题及答案解析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26.【题干]简述辛亥革命时期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骨干力量。
【答案]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由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首先发动的,其阶级基础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骨干是一批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27.[题干]简述中国早期信仰马克思主义的三类人物。
【答案]中国早期信仰马克思主义的人物,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五四运动前的新文化运动的精神领袖,其代表是李大钊、陈独秀。二是五四运动中的左翼骨干,其代表是毛泽东、杨匏安、蔡和森、周恩来等。三是一部分原中国同盟会会员、辛亥革命时期的活动家,以董必武、吴玉章、林伯渠等为代表。
28.【题干]简述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实行的各级工农兵代表大会制度。
【答案]先由苏维埃共和国公民直接选举产生乡工农兵代表大会代表,召开乡工农兵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乡苏维埃政府组成人员;在此基础上,逐级召开区、县、省和全国工农兵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区、县、省和全国苏维埃政府。各级苏维埃政府广泛吸收工农群众代表参加政权管理,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全国性的工农民主政权,是中国共产党在局部地区执政的重要尝试。
29.[题干]简述抗日战争胜利后美国实施的扶蒋反共政策。
【答案]美国继续采取自中国抗战后期就已确立的扶蒋反共政策。这一政策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在形势对国民党不利时,力促国共两党进行和平谈判,以期用和平手段诱骗中共向国民党投降,使美国不战而控制全中国:另一方面,从各方面大力加强国民党的力量,一旦和谈目的不能实现,便帮助国民党与中共决战,以期用武力打败中共,使中国成为美国的附庸。因此,无论美国采取何种手法扶蒋反共,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都将面临两个前途、两种命运决战的严峻考验。
三、论述题:本大题共3小题,考生任选其中2题作答,每小题10分,共20分。如果考生回答的题目超过2题,只按考生回答题目的前2题计分。
31.[题干]试述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历史意义。
[答案](1)它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撼动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太平天国起义坚持了14年之久,革命势力扩展到18个省,规模大,时间长,影响深,加速了清王朝的衰败过程。
(2)它是中国旧式农民战争最高峰,具有不同于以往农民战争的新的历史特点。太平天国建立了自己的政权,提出《天朝田亩制度》,比较完整地表达农民对土地的渴望。《资政新篇》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方案,反映出太平天国新的历史特点。
(3)太平天国对孔子和儒家经典予以严厉批判,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
(4)太平天国起义还有力地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太平天国将领们拒绝不平等条约严禁鸦片贸易,与外国军队进行了英勇斗争。第五,太平天国起义鼓舞和推动了当时的亚洲民族解放运动,冲击了西方殖民主义在亚洲的统治。
32.【题干】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关于“抗日战争是持久战”“最后战争胜利属于中国”的论述。
【答案]1938年5月至6月间,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总结抗战10个月来的经验,集中全党智慧,系统地阐述了抗日战争的特点、前途和发展规律,阐明了持久抗战的总方针。毛泽东指出,中日战争不是任何别的战争,乃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和帝国主义的日本之间在20世纪30年代进行的一个决死的战争。全部问题的根据就在这里。中日双方存在着互相矛盾的四个特点:敌强我弱,敌小我大,敌退步我进步,敌寡助我多助。一方面,日本是强国,中国是弱国,强国弱国的对比,决定了抗日战争只能是持久战。另一方面,日本是小国,发动的是退步的、野蛮的侵略战争,在国际上失道寡助:而中国是大国,进行的是进步的、正义的反侵略战争,在国际上得道多助。中国已经有了代表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根本利益的、政治上成熟的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和抗日根据地。因此,最后胜利又将是属于中国的。
33.【题干]改革开放前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主要成就。
[答案](1)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的基本建立;
(2)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与文化、医疗、科技事业的发展;
(3)国际地位的提高与国际环境的改善。
本文标签:陕西自考公共课2024年10月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真题及答案解析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http://www.sxzk.sx.cn)
《陕西自考网》免责声明:
1、由于各方面情况的调整与变化,本网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考试信息以省考试院及院校官方发布的信息为准。
2、本网信息来源为其他媒体的稿件转载,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内容与版权问题等请与本站联系。联系邮箱:81237948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