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陕西自考网!网站为考生提供陕西自考信息服务,供学习交流使用,非政府官方网站,官方信息以陕西省招生考试院(www.sneea.cn)为准 RSS地图 | 网站导航

陕西自考网

试析李大钊宗教思想述论

编辑整理:陕西自考网 发表时间:2018-05-25 16:51:07   字体大小:【   【添加招生老师微信】


立即购买

《自考视频课程》名师讲解,轻松易懂,助您轻松上岸!低至199元/科!

试析李大钊宗教思想述论

关健词:李大钊 唯物史观 无神论 非宗教 
  论文摘要:李大钊宗教思想是立于唯物主义基石上的,他从物质变动的角度解释了宗教的产生和,并指出善恶根派的不可解是宗教产生的一个原因。对西方资产阶级文明的向往使李大钊对基督教有一定的好感并对基督教精神有所发挥。在彻底批利宗教的同时李大钊提出了的真理现,以真理取代宗教。因唯物主义贯穿于李大钊宗教思想的始终,使其宗教思想更具有彻底性和革命性。 
  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作为一名激进的先进知识分子和马克思主义的最早接受者、宜传者,李大钊在非基督教运动和非宗教运动中做出了杰出贡献。研究李大钊的宗教思想不仅有助于深刻认识唯物主义理论在反宗教运动中的重大作用,而且对认识和理解共产党人无神论宗教思想理论体系,树立科学的真理观有和现实意义。 
    一、李大钊的宗教思想以唯物主义为指导 
    李大钊是最早介绍和接受马克思主义的早期中国共产党人之一,唯物主义史观始终是其宗教思想的理论基础,这也是李大钊无神论宗教思想最为彻底的根本原因。 
    第一,李大钊认为宗教是以物质为基础并随物质变动而变动的。以唯物主义历史观为指导,李大钊认为经济问题的解决是解决社会问题的根本,他指出,“依马克思的唯物史观,社会上、伦理等精神的构造,都是表面的构造。他的下面有经济的构造作他们一切的基础。经济组织一有变动,他们都跟着变动。”“经济问题的解决,是根本解决。”李大钊指出宗教问题也是如此,“一切宗教没有不受生产技术进步的左右的,没有不随着他变迁的。”“宗教、都是随着物质变动而变动的。” 
    第二,宗教生活是经济生活的反映,宗教必须适应经济生活。李大钊指出,“精神界现象,完全是人间社会物质经济情形之反映。认社会生活是整个者,有经济生活而表现宗教种种生活”,“宗教生活一部分亦由经济生活发生者也。”由此,李大钊还论及了宗教与社会主义的关系以及宗教的前途,他说,“社会主义者反对立在旧的经济组织所建之宗教。将来新的经济组织亦许发生新宗教,但此宗教是适用于新的经济组织。由此可见,李大钊并没有武断指出将来的人类社会定然是无宗教,他从经济变动角度出发科学地指出了在将来的社会主义社会中,宗教是允许存在的,但它必须与社会主义经济相联系。社会主义与宗教不是根本对立的,宗教可以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李大钊的这一理论与今天“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宗教政策是相吻合的。 
    第三,以唯物主义为指导,李大钊还从宗教与道德关系的角度论述了宗教产生的根源。“人类对于界或人间现象不能理解的地方,便归之于神。”这是唯物主义者对宗教起源的一致共识,也是马克思主义者对宗教的基本观点,李大钊对宗教起源的论述是其唯物主义无神论立场的集中体现。他指出,“道德这个东西,既是无论如何由人间现实的生活都不能说明,于是就有些人抛了地上的生活、人间的生活,逃人宗教的灵界”,“在人间现实生活以外的地方,求道德的根源,就是说,善心是神特地给人间的,恶心是由人间的肉欲生的,是由物质界生的,是由罪孽生的。本来替恶根源的不可解,就是宗教发生的原因。”从道德与宗教关系的角度论述宗教产生的原因,说明李大钊对宗教的认识并非肤浅,而是有一定深度的。 
    总之,唯物主义史观的传人为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批判宗教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这表明中国知识界对宗教的批判达到了新的理论高度,开始逐渐摆脱单纯照撅西方资产阶级学者的反教言论的思维模式。与此同时,李大钊以唯物主义为指导对宗教的分析和批判影响了同时代的广大青年知识分子,并壮大了反宗教的队伍,推动了“非宗教运动”的发展。 
    二、李大钊宗教思想的主要内容 
    宗教的产生与存在总是与社会需要紧密联系的。宗教曾对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重大贡献,这是不容否认的历史事实。因此,从唯物主义辩证的观点出发,坚持无神论的中国共产党人从未忽视或抹杀过宗教的作用,他们对待各类宗教,均是持批判继承的态度。李大钊也是如此。 
    ()早期对基替教精神的赞美和发扬。 
    首先,基督教作为西方文明的起源,其教义中所含的“自由”、“平等”、“博爱”的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和其“爱人类”的伟大精神吸引着初步接受西方资产阶级学说的李大钊。他指出,“立宪国民之仪度,当以自由、博爱、平等为持身接物之信条。此等信条人人既深,则其气质之慈祥恺梯、中正和平,必能相为感召,以成循礼守法之风习。这说明李大钊希望以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精神来塑造国民修养,改善国民性。这与陈独秀主张吸收基督教的伟大精神以塑造新国民性格的观点有一致之处。李大钊还指出,东方宗教处处显“寂灭之象征”,而西方宗教“示人以发见新生命、创造新生命之理,其教义以永生在天灵魂不灭为人生之究竟,教堂中之福音与祈祷,皆足以助人生之奋斗。可见李大钊对西方基督教所具有的创造的、助人奋斗的精神是肯定的。 
    其次,李大钊继承发展了基督教义中“爱”的思想,主张以“爱”为基础创立新民国、新生活。他指出,“博爱”、“自由”、“平等”、“牺牲”是“我们创造‘新生活’的基础,也就是我们建立民国的基础”,“充博爱的精神,应该爱世界的人类都像爱自己的同胞一般”,“博爱的生活,是无差别的生活”,“是以爱为基础的生活。李大钊对基督教“爱”的精神的发挥体现了他为全中国人民,为全人类谋幸福的高度的无产阶级觉悟和宽广胸怀。此外,李大钊还主张建立以博爱为基础的新文学,“我们所要求的新文学,是为社会写实的文学,不是为个人造名的文学;是以博爱心为基础的文学,不是以好名心为基础的文学。李大钊早期对基督教精神的赞美与发挥是与其政治思想主张相一致的。在成为马克思主义者之前,作为激进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李大钊的宗教思想受到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是必然的。在西潮涌人,全盘西化的时代,对西方文明的赞美与拯救中国文明之弊相联系,李大钊对基督教博爱精神的发挥体现了当时激进的知识分子对西方资产阶级文明的期待与向往。

 ()对宗教的批利与否定。 
    五四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大旗,坚持进化论,注定要对宗教迷信展开讨论和批判。因此,无论是孔教、佛教、道教,还是后来居上的基督教,均难逃一劫。接受了马克思唯物主义观的李大钊,在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和后来的“非基督教运动”中站到了反对宗教的立场上。他对宗教的批判是彻底的、否定的,对宗教的斗争是不妥协的,体现了其唯物主义的坚定立场和荡涤一切宗教迷信的决心。 
    第一,李大钊认为宗教妨碍社会进步,并将斗争矛头指向一切宗教。在组织非宗教大同盟时,李大钊指出,“我们坚信宗教是妨碍人类进步的东西,把所有的问题都想依赖宗教去解决,那是一种不承认科学文明的态度。”而我们反对宗教的目的,“并不是像一些人所想象的那样单单是反对阻碍人类进步的所有的宗教”,而组织非宗教同盟的原因,“那是因为我们历来认为宗教对探求真理,亦即对人类进化上是非常有害的东西,为此我们曾利用一切机会来讲这个道理。”非宗教大同盟的诞生是针对基督教而来的,因对基督教的批判而延伸到了一切阻碍人类进步的宗教,这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反对孔教运动的继续和。李大钊等人组织的非宗教大同盟及其活动是五四新文化运动反宗教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李大钊认为应重批判基替教,并将基替教与批判资本主义社会联系起来,他说,“在社会中,基督教是最发达的,有最多的信徒,最大的势力,因此应首先反对这个最有势力因而流毒最广的基督教。”基督教中使人安于贫穷的说教,“是要使他们卑躬屈从,而人的本性是绝不甘于忍受贫穷的”,因此,基督教的说教有违人性。况且,“富人决不会无缘无故来施舍他人的”,其最有力的证据就是“看看资本主义是从何处发达起来的就可以完全明白了,资本家听了基督的‘富人进天国比骆驼钻针眼还难’的说教,就真有舍弃自己钱财的吗?由此,基督教的说教只是让人们妥协退让,安于现状,对社会进步毫无用处。 
    第三,受非宗教运动的影响,李大钊否认了基替教与自由、平等、博爱的关系,并对此予以了逐次批判。他认为宗教必信仰神,心灵上必受神的束缚,那么便“断无思想自由存在的余地”,“真正的思想自由,在宗教影响之下,断乎不能存在。”而非宗教运动即是申明这个道理。欲“求得真知而确信,非先从脱离宗教的范围做起不可。”而非宗教者,则是“为拥护人人的思想自由,不是为干涉他人的思想自由。”在论及宗教与平等时,他指出,“宗教的本质就是不平等关系的表现”,而没有自由平等为基础的“博爱”,也达不到博爱的目的。李大钊对“自由”、“平等”、“博爱”与宗教关系的否认,受到了当时运动和非基督教运动的影响,这与他政治立场的转变相联系。此时的李大钊作为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已成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放弃了以前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观念。因此,对基督教仅有的一点好感和赞扬随着政治运动和革命需要而消失殆尽了。在紧张的革命斗争年代,文化运动应服从于救亡图存这个主题,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最早创始人,李大钊的对宗教基本精神的批判尽管有偏激之处,但仍然是可以理解的。 
    第四,主张思想自由,坚信科学真理。为弥补因批判宗教迷信而引发的信仰缺失,李大钊提出了自己的真理观,号召广大青年坚信科学,反对宗教迷信。他反对宗教束缚,认为信仰自由,“决不许稍加限制”,因为“信仰一种宗教,乃在求一安心立命之所,出于人类精神上之自然的要求,非可以人为之力施以干涉也。”谈到宇宙真理,他指出“余信宇宙间有唯一无二之真理。此真理者,乃宇宙之本体,非一人一教所得而私也”,“非传说之迷信所得而蔽也。宗教中所含之真理,“偏而不全,驳而不确”,“真理乃自然的因果的宗教传说乃神秘的迷信的。故吾人与其信孔子,信释边,信耶稣,不如信真理。李大钊坚信真理反对宗教迷信,他指出,“人生最高之理想在求达于真理”,“一时幻妄之象,虚伪之用,举不足移易吾人真理之主张也。”“而自信者,又人生达于真理之途径也。以真理取代宗教信仰,体现了科学主义思潮对李大钊宗教思想的影响,这表明他是科学的坚定信仰者,他的真理观不仅激励了同时代的广大青年知识分子,而且,对于我们今天以科学反对邪教和迷信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 
    三、李大钊宗教思想的特点及评价 
    首先,李大钊无神论的宗教思想体系中,唯物主义历史观贯穿始终。李大钊是最早接受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与其他早期中国共产党人相比,李大钊的宗教思想更鲜明地体现了无产阶级对宗教的基本态度。他最早从物质变动的角度解释宗教的起源与发展,指明了宗教作为上层建筑的一部分是随着经济基础的变动而变动的。他以唯物主义历史观为指导对宗教的批判为广大的马克思主义知识分子树立了榜样。李大钊的宗教思想是无产阶级宗教思想的典型代表,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其次,李大钊在批判宗教迷信时提出了自己科学的真理观,并主张以真理来代替宗教信仰,这也是独辞蹊径与众不同的。与陈独秀“以科学代宗教”,“以美术代宗教”,以及蔡元培等人的“以美育代宗教”相比,李大钊的“以真理代宗教”的观点和思维方式更具革命性和科学性。 
    最后,李大钊的宗教思想是彻底无神论的宗教思想,他的反教立场始终是坚定不移的。他在早期对基督教自由、平等、博爱精神的赞扬和发展并非是从宗教的角度来谈及的,而是从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立场上不自觉流露的。以基督教文明为主导的西方资产阶级文化本身就带有基督教的烙印。虽然李大钊早期对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向往使他对基督教有好感,但并不影响他的反教决心和坚定立场。

 

本文标签:陕西自考文学类试析李大钊宗教思想述论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http://www.sxzk.sx.cn

本文地址:http://www.sxzk.sx.cn/lw_wxl/16312.html


《陕西自考网》免责声明:

1、由于各方面情况的调整与变化,本网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考试信息以省考试院及院校官方发布的信息为准。

2、本网信息来源为其他媒体的稿件转载,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内容与版权问题等请与本站联系。联系邮箱:812379481@qq.com。

陕西自考便捷服务

试析李大钊宗教思想述论

整理:陕西自考网 时间:2018-05-25 16:51:07   浏览( 


立即购买

《自考视频课程》名师讲解,轻松易懂,助您轻松上岸!低至199元/科!

试析李大钊宗教思想述论

关健词:李大钊 唯物史观 无神论 非宗教 
  论文摘要:李大钊宗教思想是立于唯物主义基石上的,他从物质变动的角度解释了宗教的产生和,并指出善恶根派的不可解是宗教产生的一个原因。对西方资产阶级文明的向往使李大钊对基督教有一定的好感并对基督教精神有所发挥。在彻底批利宗教的同时李大钊提出了的真理现,以真理取代宗教。因唯物主义贯穿于李大钊宗教思想的始终,使其宗教思想更具有彻底性和革命性。 
  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作为一名激进的先进知识分子和马克思主义的最早接受者、宜传者,李大钊在非基督教运动和非宗教运动中做出了杰出贡献。研究李大钊的宗教思想不仅有助于深刻认识唯物主义理论在反宗教运动中的重大作用,而且对认识和理解共产党人无神论宗教思想理论体系,树立科学的真理观有和现实意义。 
    一、李大钊的宗教思想以唯物主义为指导 
    李大钊是最早介绍和接受马克思主义的早期中国共产党人之一,唯物主义史观始终是其宗教思想的理论基础,这也是李大钊无神论宗教思想最为彻底的根本原因。 
    第一,李大钊认为宗教是以物质为基础并随物质变动而变动的。以唯物主义历史观为指导,李大钊认为经济问题的解决是解决社会问题的根本,他指出,“依马克思的唯物史观,社会上、伦理等精神的构造,都是表面的构造。他的下面有经济的构造作他们一切的基础。经济组织一有变动,他们都跟着变动。”“经济问题的解决,是根本解决。”李大钊指出宗教问题也是如此,“一切宗教没有不受生产技术进步的左右的,没有不随着他变迁的。”“宗教、都是随着物质变动而变动的。” 
    第二,宗教生活是经济生活的反映,宗教必须适应经济生活。李大钊指出,“精神界现象,完全是人间社会物质经济情形之反映。认社会生活是整个者,有经济生活而表现宗教种种生活”,“宗教生活一部分亦由经济生活发生者也。”由此,李大钊还论及了宗教与社会主义的关系以及宗教的前途,他说,“社会主义者反对立在旧的经济组织所建之宗教。将来新的经济组织亦许发生新宗教,但此宗教是适用于新的经济组织。由此可见,李大钊并没有武断指出将来的人类社会定然是无宗教,他从经济变动角度出发科学地指出了在将来的社会主义社会中,宗教是允许存在的,但它必须与社会主义经济相联系。社会主义与宗教不是根本对立的,宗教可以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李大钊的这一理论与今天“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宗教政策是相吻合的。 
    第三,以唯物主义为指导,李大钊还从宗教与道德关系的角度论述了宗教产生的根源。“人类对于界或人间现象不能理解的地方,便归之于神。”这是唯物主义者对宗教起源的一致共识,也是马克思主义者对宗教的基本观点,李大钊对宗教起源的论述是其唯物主义无神论立场的集中体现。他指出,“道德这个东西,既是无论如何由人间现实的生活都不能说明,于是就有些人抛了地上的生活、人间的生活,逃人宗教的灵界”,“在人间现实生活以外的地方,求道德的根源,就是说,善心是神特地给人间的,恶心是由人间的肉欲生的,是由物质界生的,是由罪孽生的。本来替恶根源的不可解,就是宗教发生的原因。”从道德与宗教关系的角度论述宗教产生的原因,说明李大钊对宗教的认识并非肤浅,而是有一定深度的。 
    总之,唯物主义史观的传人为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批判宗教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这表明中国知识界对宗教的批判达到了新的理论高度,开始逐渐摆脱单纯照撅西方资产阶级学者的反教言论的思维模式。与此同时,李大钊以唯物主义为指导对宗教的分析和批判影响了同时代的广大青年知识分子,并壮大了反宗教的队伍,推动了“非宗教运动”的发展。 
    二、李大钊宗教思想的主要内容 
    宗教的产生与存在总是与社会需要紧密联系的。宗教曾对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重大贡献,这是不容否认的历史事实。因此,从唯物主义辩证的观点出发,坚持无神论的中国共产党人从未忽视或抹杀过宗教的作用,他们对待各类宗教,均是持批判继承的态度。李大钊也是如此。 
    ()早期对基替教精神的赞美和发扬。 
    首先,基督教作为西方文明的起源,其教义中所含的“自由”、“平等”、“博爱”的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和其“爱人类”的伟大精神吸引着初步接受西方资产阶级学说的李大钊。他指出,“立宪国民之仪度,当以自由、博爱、平等为持身接物之信条。此等信条人人既深,则其气质之慈祥恺梯、中正和平,必能相为感召,以成循礼守法之风习。这说明李大钊希望以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精神来塑造国民修养,改善国民性。这与陈独秀主张吸收基督教的伟大精神以塑造新国民性格的观点有一致之处。李大钊还指出,东方宗教处处显“寂灭之象征”,而西方宗教“示人以发见新生命、创造新生命之理,其教义以永生在天灵魂不灭为人生之究竟,教堂中之福音与祈祷,皆足以助人生之奋斗。可见李大钊对西方基督教所具有的创造的、助人奋斗的精神是肯定的。 
    其次,李大钊继承发展了基督教义中“爱”的思想,主张以“爱”为基础创立新民国、新生活。他指出,“博爱”、“自由”、“平等”、“牺牲”是“我们创造‘新生活’的基础,也就是我们建立民国的基础”,“充博爱的精神,应该爱世界的人类都像爱自己的同胞一般”,“博爱的生活,是无差别的生活”,“是以爱为基础的生活。李大钊对基督教“爱”的精神的发挥体现了他为全中国人民,为全人类谋幸福的高度的无产阶级觉悟和宽广胸怀。此外,李大钊还主张建立以博爱为基础的新文学,“我们所要求的新文学,是为社会写实的文学,不是为个人造名的文学;是以博爱心为基础的文学,不是以好名心为基础的文学。李大钊早期对基督教精神的赞美与发挥是与其政治思想主张相一致的。在成为马克思主义者之前,作为激进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李大钊的宗教思想受到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是必然的。在西潮涌人,全盘西化的时代,对西方文明的赞美与拯救中国文明之弊相联系,李大钊对基督教博爱精神的发挥体现了当时激进的知识分子对西方资产阶级文明的期待与向往。

 ()对宗教的批利与否定。 
    五四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大旗,坚持进化论,注定要对宗教迷信展开讨论和批判。因此,无论是孔教、佛教、道教,还是后来居上的基督教,均难逃一劫。接受了马克思唯物主义观的李大钊,在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和后来的“非基督教运动”中站到了反对宗教的立场上。他对宗教的批判是彻底的、否定的,对宗教的斗争是不妥协的,体现了其唯物主义的坚定立场和荡涤一切宗教迷信的决心。 
    第一,李大钊认为宗教妨碍社会进步,并将斗争矛头指向一切宗教。在组织非宗教大同盟时,李大钊指出,“我们坚信宗教是妨碍人类进步的东西,把所有的问题都想依赖宗教去解决,那是一种不承认科学文明的态度。”而我们反对宗教的目的,“并不是像一些人所想象的那样单单是反对阻碍人类进步的所有的宗教”,而组织非宗教同盟的原因,“那是因为我们历来认为宗教对探求真理,亦即对人类进化上是非常有害的东西,为此我们曾利用一切机会来讲这个道理。”非宗教大同盟的诞生是针对基督教而来的,因对基督教的批判而延伸到了一切阻碍人类进步的宗教,这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反对孔教运动的继续和。李大钊等人组织的非宗教大同盟及其活动是五四新文化运动反宗教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李大钊认为应重批判基替教,并将基替教与批判资本主义社会联系起来,他说,“在社会中,基督教是最发达的,有最多的信徒,最大的势力,因此应首先反对这个最有势力因而流毒最广的基督教。”基督教中使人安于贫穷的说教,“是要使他们卑躬屈从,而人的本性是绝不甘于忍受贫穷的”,因此,基督教的说教有违人性。况且,“富人决不会无缘无故来施舍他人的”,其最有力的证据就是“看看资本主义是从何处发达起来的就可以完全明白了,资本家听了基督的‘富人进天国比骆驼钻针眼还难’的说教,就真有舍弃自己钱财的吗?由此,基督教的说教只是让人们妥协退让,安于现状,对社会进步毫无用处。 
    第三,受非宗教运动的影响,李大钊否认了基替教与自由、平等、博爱的关系,并对此予以了逐次批判。他认为宗教必信仰神,心灵上必受神的束缚,那么便“断无思想自由存在的余地”,“真正的思想自由,在宗教影响之下,断乎不能存在。”而非宗教运动即是申明这个道理。欲“求得真知而确信,非先从脱离宗教的范围做起不可。”而非宗教者,则是“为拥护人人的思想自由,不是为干涉他人的思想自由。”在论及宗教与平等时,他指出,“宗教的本质就是不平等关系的表现”,而没有自由平等为基础的“博爱”,也达不到博爱的目的。李大钊对“自由”、“平等”、“博爱”与宗教关系的否认,受到了当时运动和非基督教运动的影响,这与他政治立场的转变相联系。此时的李大钊作为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已成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放弃了以前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观念。因此,对基督教仅有的一点好感和赞扬随着政治运动和革命需要而消失殆尽了。在紧张的革命斗争年代,文化运动应服从于救亡图存这个主题,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最早创始人,李大钊的对宗教基本精神的批判尽管有偏激之处,但仍然是可以理解的。 
    第四,主张思想自由,坚信科学真理。为弥补因批判宗教迷信而引发的信仰缺失,李大钊提出了自己的真理观,号召广大青年坚信科学,反对宗教迷信。他反对宗教束缚,认为信仰自由,“决不许稍加限制”,因为“信仰一种宗教,乃在求一安心立命之所,出于人类精神上之自然的要求,非可以人为之力施以干涉也。”谈到宇宙真理,他指出“余信宇宙间有唯一无二之真理。此真理者,乃宇宙之本体,非一人一教所得而私也”,“非传说之迷信所得而蔽也。宗教中所含之真理,“偏而不全,驳而不确”,“真理乃自然的因果的宗教传说乃神秘的迷信的。故吾人与其信孔子,信释边,信耶稣,不如信真理。李大钊坚信真理反对宗教迷信,他指出,“人生最高之理想在求达于真理”,“一时幻妄之象,虚伪之用,举不足移易吾人真理之主张也。”“而自信者,又人生达于真理之途径也。以真理取代宗教信仰,体现了科学主义思潮对李大钊宗教思想的影响,这表明他是科学的坚定信仰者,他的真理观不仅激励了同时代的广大青年知识分子,而且,对于我们今天以科学反对邪教和迷信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 
    三、李大钊宗教思想的特点及评价 
    首先,李大钊无神论的宗教思想体系中,唯物主义历史观贯穿始终。李大钊是最早接受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与其他早期中国共产党人相比,李大钊的宗教思想更鲜明地体现了无产阶级对宗教的基本态度。他最早从物质变动的角度解释宗教的起源与发展,指明了宗教作为上层建筑的一部分是随着经济基础的变动而变动的。他以唯物主义历史观为指导对宗教的批判为广大的马克思主义知识分子树立了榜样。李大钊的宗教思想是无产阶级宗教思想的典型代表,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其次,李大钊在批判宗教迷信时提出了自己科学的真理观,并主张以真理来代替宗教信仰,这也是独辞蹊径与众不同的。与陈独秀“以科学代宗教”,“以美术代宗教”,以及蔡元培等人的“以美育代宗教”相比,李大钊的“以真理代宗教”的观点和思维方式更具革命性和科学性。 
    最后,李大钊的宗教思想是彻底无神论的宗教思想,他的反教立场始终是坚定不移的。他在早期对基督教自由、平等、博爱精神的赞扬和发展并非是从宗教的角度来谈及的,而是从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立场上不自觉流露的。以基督教文明为主导的西方资产阶级文化本身就带有基督教的烙印。虽然李大钊早期对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向往使他对基督教有好感,但并不影响他的反教决心和坚定立场。

 


《陕西自考网》免责声明:

1、由于各方面情况的调整与变化,本网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考试信息以省考试院及院校官方发布的信息为准。

2、本网信息来源为其他媒体的稿件转载,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内容与版权问题等请与本站联系。联系邮箱:81237948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