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党报如何做好时政新闻与民生新闻的融合
编辑整理:陕西自考网 发表时间:2018-05-25 15:50:49 字体大小:【大 中 小】 【添加招生老师微信】
《自考视频课程》名师讲解,轻松易懂,助您轻松上岸!低至199元/科!
【摘要】地方党报不仅是当地一举一动的见证人,为地方建设留下宏观的、主流的记录,更是当地发展的思想者、参与者和推动者。无论何时,地方党报都应站在新闻传播者的角度,深入挖掘、勇于创新、构筑精品,大行“民生之道”,打造出让百姓信任、依赖的“贴心报”。
地方党报毫无疑问与地方发展存在相得益彰的关系,它不仅是当地一举一动的见证人,为地方建设留下宏观的、主流的记录,更是当地发展的思想者、参与者和推动者,始终把握前进的脉搏,并及时将之反映到新闻报道中去。
“十二五”规划,从中央到地方,无一例外地将“民生”推上了前所未有的地位。对于地方政府来说,新闻舆论宣传做到位,则能促进经济、政治、文化等社会多层面素质的提升,民生发展得到保障;对于民众来说,新闻舆论监督到位,关注的问题就获得反映的渠道及解决的帮手。由此,地方党报如何谋篇布局,对当地的发展具有“润物无声”的影响。
本文试从理念及方法上,探讨地方党报应如何做好时政新闻与民生新闻的融合。
第一、由于身份定位,地方党报的首要责任始终是宣传正确的舆论导向、公布重要决策方针、通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弘扬主旋律。
在各类新型媒体快速发展的当下语境,主流新闻舆论的地位、作用显得更加举足轻重。围绕地方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做好宣传报道,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是党报的职责所在。处在意识形态领域前沿的地方党报,只有导向及时、正确,才能树立公信力、号召力和感染力。
虽然如上所述,地方党报拥有与生俱来的严肃形象,但其强大的生命力根本上来自其自身“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天时”即贴近中央大政方针,“地利”即贴近市委市政府工作大局,“人和”即贴近本地民生民情。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可见,民众才是各级执政者存在的根基,同样也是地方党报存在的前提及运转的根本动力。
第二、地方党报在履行政治责任的时候,必须充分发挥与民众接触多、信息及时广泛的优势,忠实地反映老百姓的疾苦与诉求,在政府与民众间架起一座双向沟通的桥梁。
地方新闻必然植根于本土文化,携带了本地资源的基因,这其中就包括政府推行的政策措施及其效应。为百姓发声,将呼声传送到管理层,进而实施媒体舆论监督的义务和权力,为民生问题献计献策,提供帮助平台,地方党报才会赢得民心,更具说服力与影响力。
实际上,地方党报的报道正是当地管理层行政决策的试金石——“正面新闻”可树立施政信心、提供行动指南,而“负面新闻”则敲响警钟,提醒三思而行。这其中,又以提出质疑、揭示短处的报道尤为宝贵,弘扬正气、鞭挞丑恶,等于为执政者分忧。
地方党报在运作的过程中,如何做好时政新闻与民生新闻的融合呢?现以2011年8月份第一周的《马鞍山日报》为例,撇开该报专门的民生新闻版,专注于分析头版。因民生专版聚焦“草根”理所当然,而以时政报道为主打的头版如何与民生相结合,才是最值得探究的问题。
首先,在报道内容上应当平民化、大众化,从影响市民生活的角度切入,从市民关注的角度深入,从服务市民的角度升华。报道政要活动、会议等类的新闻,尽力涉及到鲜活的人物或故事,通过现场气氛的渲染将人带入新闻现场,使时政报道更具亲和力和贴近性。
譬如,8月1日头版的一则报道《丝丝关爱送清凉,殷殷话语寄厚望》,实则写马鞍山市高层的慰问活动——看望在酷暑中奋战一线的城市建设者。该报道将视角投向了劳动者,描写了晚间工地仍忙碌的场面,同时介绍了工程进展情况,字里行间描绘出工人在高温下挥汗如雨的情景。如此把工作报道、政务报道人性化处理,增强了新闻的可读性。另外,8月4日的头版刊登的《我市隆重表彰好婆婆好媳妇好丈夫》,则更加鲜明地将普通百姓作为新闻主体推上了显著位置。
与此同时,在内容层面,成功的时政报道更以解决问题为目的,把新闻的重点放在解决民生问题的方法和意义上,做有观点、有思想的新闻。以8月3日的头版为例,头条新闻《解难题,鼓干劲,促发展》报道的是市委记开展服务企业活动,稿件将其为企业“解难题”的目标摆在了重点位置,着重阐述其破解企业发展难题的思想意识和政策措施。而另一篇《确保问题整改到位,全力打好“关键一仗”》则介绍了市委书记深入社区和集贸市场,督查积压问题整改等与民生更加紧密相连的活动。
其次,在报道形式上,应尽量做到表述平民化,标题越吸引人越好,语言越通俗越好。有些时政报道,百姓不爱看,只因套话官话多,充斥着“指出、强调、表示”之类的政治话语,内容抽象、篇幅冗长、形式呆板,给人居高临下的说教感。若要塑造一篇既能吸人眼球又能达到宣传目的的报道,应以民众的心理为出发点。
8月2日的头版头条《博望新区为项目建设提供“保姆式”服务》,主旨是宣传“百名干部推进百个重点项目”活动,但在标题上抓住“保姆式服务”的新闻点,吸引读者去探究其中详情。8月3日的头版上一则通讯《“爱心时间银行”让爱汇集传递》,标题令人眼睛一亮,从整个版面脱颖而出,契合普通百姓的阅读心理。又如8月5日头版的通讯《新跨越·新面貌·新起点——独具时代特色的现代化大城市渐行渐近》,宣扬的是当地加速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安居性工程建设和城乡一体化建设,但在行文上,以一对普通的村民父子入题,描绘他们的真切感受,继而引出“城乡面貌巨变”的主题。
在形式层面,报纸版面在设计定位上还应以人为本,贴近当地读者的阅读习惯、欣赏品位和风俗民情等。值得一提的是,《马鞍山日报》的头版,在版面上居中的新闻大图都是以百姓或者与百姓密切相关的人或物作为主角的,而不是当地政要开会、握手的照片。纵观该报一周的头版,新闻大图片分别为:8月1日的《军民同庆“八一”节》、8月2日的《新市镇军民桥建成通行》、8月3日的《市民踊跃参与健身运动》、8月4日的《清华博士团来当涂实践服务》、8月5日的《老工程师退二线进一线创业有成》……“窥一斑而知全豹”,令读者感受到该报自觉强烈的民生意识。
最后,本文尝试探讨地方党报当下演绎的一种趋势——“政要活动不发头版头条”。媒体是政治的晴雨表,地方党报的开放、亲民姿态,是地方政治文明的体现。长期以来,地方官方媒体习惯于在头版头条等显著位置跟踪报道政要活动,致使执政者几乎占据了最显著的位置,新闻成了管理者的专属宣传渠道。事实上,业界已经开始探讨大规模地将百姓推至头版,让读者“习惯到二版找政要”。
近年来,中央一再强调,各级党政负责人和机关都要“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主张把党报上的“要闻版”多多留给民众,让百姓的身影和声音占据主导。在此背景下,一些地方已率先“转身向民”,把关乎民情、民意、民生的新闻放在重要位置。这不仅关系到报纸版面如何排定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彰显了一个地方的管理理念中服务意识、民本意识的回归。如此突破,提升了党报的亲和力
、公信力和竞争力。
除了政治意义,从新闻专业角度来说,党报在本质上是一种传播媒介,拥有各类媒体共享的公共属性。遵守新闻传播的基本规律和职业精神操守,这是任何新闻媒体得以生存发展的基本原则,党报也不能例外。归根结底,地方党报,无论何时,都应站在新闻传播者的角度,深入挖掘、勇于创新、构筑精品,大行“民生之道”,打造出让百姓信任、依赖的“贴心报”。
本文标签:陕西自考文学类地方党报如何做好时政新闻与民生新闻的融合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http://www.sxzk.sx.cn)
《陕西自考网》免责声明:
1、由于各方面情况的调整与变化,本网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考试信息以省考试院及院校官方发布的信息为准。
2、本网信息来源为其他媒体的稿件转载,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内容与版权问题等请与本站联系。联系邮箱:81237948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