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陕西自考网!网站为考生提供陕西自考信息服务,供学习交流使用,非政府官方网站,官方信息以陕西省招生考试院(www.sneea.cn)为准 RSS地图 | 网站导航

陕西自考网

自考毕业论文浅谈高职院校国际贸易人才培养模

编辑整理:陕西自考网 发表时间:2018-05-25 15:36:55   字体大小:【   【添加招生老师微信】


立即购买

《自考视频课程》名师讲解,轻松易懂,助您轻松上岸!低至199元/科!

   目前我国大部分高职都开设了国际贸易专业,以满足经济全球化形势下国家对经贸人才的迫切需要。国际贸易人才培养模式是高职院校为学生构建的国际贸易理论知识框架与实际操作能力和素质结构以及实现这种结构的方式。它从根本上明确了国际贸易人才特征并集中体现了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因此,采用“边改革、边实践、边总结”的方法进行教学改革研究,对于满足社会对国际经贸类人才的总体要求,逐步构建起注重素质教育的理念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指导意义。
    一、国际贸易专业的特点及人才培养模式
      (一)国际贸易专业的特点
    国际贸易专业从学科性质上来讲,主要具有两个特点:跨学科性和实践性。跨学科性是指国际贸易专业从学科上涵盖了经济学、管理学、法学等多种学科,综合性较强。从这个角度出发,高职院校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必须提出更高的要求。除此之外,国际贸易专业还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学生不仅要掌握好基本的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在实践环节中得到锻炼。通过让学生到企业实地考察实习,建立与企业的战略联盟等方式,或直接采用案例分析训练等方式都可以实现这一实践教学环节目标。
      (二)现沂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我国现行国际贸易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理论型”培养模式,另一种是“岗位技能型”培养模式。这两种培养模式都不能很好地体现出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科特点,培养的人才也很难达到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应具备的素质。
    1,“理论型”培养模式表现形式
      “理论型”培养模式主要强调理论知识,同时拓宽专业口径,注重专业素质教育。若按“理论型”培养模式培养高职高专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在国际贸易人才培养过程中势必存在三方面偏差:一是在讲课过程中过于细化部分贸易理论。比如说,在国际经济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如果把贸易的关税效应、国际技术转移模型、国际货币制度,尤其是购买力平价理论以及一些难度较大的贸易理论向学生做详细讲解,这容易使学生学习难度加大,更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的教学模式既违背了高职院校教学中实用的原则,又不符合高等职业教育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的和用人单位就业岗位的实际需求。二是忽略了国际贸易是一门集应用性知识、新兴知识以及动态发展知识为一体的课程。例如,对于跨国公司的新发展、国际直接投资的基本运作方式、WTO运行规则、反补贴与反倾销对策等内容讲解得不够深人,有的甚至省略不讲。这样不能将最前沿的知识传授给学生,造成学生所学的知识比较陈旧。三是忽略了国际贸易专业是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具备实际操作技能的人才。例如,对于满足外贸业务岗位所需要的有关货物运输与保险、报关实务、商品检验检疫、外贸单证、函电等具有操作实务的重要课程,既不进行系统详细讲解,也不进行仿真模拟实训和技能实践,更谈不上校外实践和顶岗实习,从而造成学生实践技能的欠缺,毕业后不能满足工作岗位的实际需求。
    2,“岗位技能型”培养模式表现形式
    该模式以特定岗位实际需要的专门技能为中心,以该技能所需的基本知识为基础,注重岗位操作技能和劳动态度的培养。按照该模式进行国际贸易专业人才的培养,学生虽然掌握了一定的外贸操作技能,但由于理论基础的欠缺和知识面的狭窄,限制了学生未来职业的发展空间。从总体上来说,这种模式的缺点主要表现为:一是过分强调外贸业务的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忽略了基本理论知识的支撑作用,因此不能很好地开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能力。二是过分强调单一知识技能的学习,忽略了相关知识技能的培养,难免导致高职院校学生的知识技能过于狭窄,不能适应社会对多种技能的需要。三是过分强调培养外贸业务员单一岗位所需的实际操作能力,忽略了行业岗位所需其他知识技能的培养,势必影响受教育者综合能力的培养。四是过分强调对知识的记忆,忽略了高职院校学生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高职院校国际贸易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一)重理论.轻实践
    1、学校和专业建设的定位不科学
    高校定位对于一个学校的发展模式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高职院校的定位应该是培养能够从事具体工作的专门人才。然而有些高职院校不切实际过度重视了教师以及学生理论素质的培养,却忽视了在人才培养中最重要的实践环节;有些高校非常注重理论教学,认为具体贸易实践操作属于低层次的要求,一般中等专业院校的毕业生经过培训就能做,所以未能对实践能力的培养给予足够重视;有些高校甚至把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作为国际贸易专业学生的专业选修课来对待,加上师资方面的因素,很多教师根本不具有国际贸易实际操作经验,只能照本宣科。这些教学方法对国际贸易专业人才的培养来说是非常不利的。

    2、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的不含理
    过多地设置了理论性的课程,如国际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等,但像国际结算、国际贸易单证制作、外贸函电、报关实务等实践性课程却相对涉及较少。这种课程设置的状况主要由两个方面的原因所导致:首先,在国际贸易课程理论与实务的比重上,多数教师由于个人的习惯和兴趣,也可能由于课堂与社会脱节,往往喜欢多讲理论少讲实务,尤其是多讲纯理论性的知识,使实际授课的内容与计划不符;其次,由于教学计划制定得不合理,没有从宏观上协调国际贸易专业各门课程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导致一些知识的重复讲解;再次,在国际贸易课程的总体教学上,过分强调理论和基础知识的讲解,却没能给学生提供一个仿真的模拟环境,并进行出口业务的模拟操作,结果陷人纸上谈兵,无法学以致用。
    3、教学实验室建设相对落后,实习基地缺乏
    目前,我国高校实验室建设还远远不能满足实际需要。重点

高校有国家配套资金支持,情况要好于一般非重点院校和民办院校。大部分院校没有建立起专门的国际贸易实验中心来满足学生实践学习的需要。到目前为止,很多高校的国际贸易专业就根本没有配套的实验室,这不符合现代的教学发展的需要。另外,很多高校国际贸易专业学生的企业认知实习和毕业实习一般建立在部分教师过往人际关系等个人感情基础之上,没有上升到学院和企业之间的合作层次。实习单位与学校和学生属于单向不均衡关系,没有对价支出,因此,缺乏持续合作的基础和动力,不能保证学生实习实践需求的稳定性要求。
    4、外经贸人才现实要求与培养目标之间的矛盾
    对于外贸公司来说,更多期待的是毕业生成为来了就能发挥作用的人才,也就是说他们期待具备较强实践和操作能力的人才,而现有高等院校的毕业生离这一要求相去甚远。由于受到较好学术氛围的熏陶,通常具有较深厚的理论功底,具备良好的分析和研究能力的毕业生,往往在企业高薪聘请一段时间后,发现毕业生要么眼高手低,不愿做具体工作和业务,要么不能胜任具体的贸易实际操作工作。这从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企业缺人、学生失业的结构性问题。
      (二)过分强调老师主导作用.扭视学生主体地位
    虽然已有很多人意识到了我国传统国际贸易专业教育的弊端,但“仓库理论”依然盛行。该理论认为:“大脑是储存知识的仓库”,教育就是用知识去填充“仓库”,把记忆知识的的量的多少作为评价教学效果的标准。
    由于在国际贸易专业的教学中采取单一的灌输教育方式,片面强调知识的传授,学生只能被动接受。这种非启发式教育忽视了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学生一味地接受老师传播的知识,缺乏思考,所以谈不上真正吸收,更谈不上创新。因此缺乏案例教学和实训的锻炼,贸易知识的学习会变成一个乏味的过程,导致很多学生不知所学何用。
      (三)学历教育与职业教育的沂业内部竟争升级
    当前存在的问题与传统思维认识密不可分,高考学生选择专业时,家长和社会的导向都存在不尽合理的倾向:如重学历教育轻职业教育;重国有名校轻民办院校;重热门专业轻自身基础。
    国际经济贸易专业是近些年学生热捧专业,综合院校、专业院校、民办院校、职业院校都在宣传自身优势,在一定程度造成竞争升级,对专业和社会不负责任,人才质量远远不能满足社会需要。学历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应该有明确区别:学历教育高校应该承担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重任;职业教育则应该培养实用型专业人才,然而二者却出现了倒置或混杂的不良倾向。
    三、构建高职院校国际贸易人才培养新模式的路径
        (一)合理平衡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
      1、坚持理论教学“必需、够用”的原则
    培养应用型人才不等于废弃理论课教育。因此,我们坚持必要的基础理论课教学必须到位,在教学计划中保证必要的课时。例如,在教学计划中,经济学、管理学、国际贸易概论、货币银行学等基础理论课都保证了其必要的地位,以使学生打好理论基础。
    2、突出实践教学
      国际贸易专业的教学计划应突出实践教学环节。一是要求课堂理论教学要体现实践性的要求。例如,国际贸易实务课程,要求突出案例教学并与国际贸易实际操作软件如SIMTRADE教学软件相结合进行教学;电子商务课程在理论课教学的同时,亦就部分内容实行课堂实验模拟教学;会计学课程,要求教师课堂精选实例讲解。二是围绕国际贸易业务的流程专门开设多门实验课,比如单证、通关实务等。

      (二)贫沏突出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要求
    1、强化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
    为了加强学以致用,使学生在开始学习专业理论课时就进人应用环境或背景中加以理解,我们在理论课教学中也提倡案例教学,要求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各门课程根据课程内容和特点运用案例教学,强化课程内容的实践性。如在国际贸易课程教学过程中,针对一些枯燥的理论,采用案例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对知识具有更深刻的理解,并提高其分析问题的能力。
    学生应用能力的提高需要学校为他们创造理论应用于实践的条件,培养学生从实际出发。我们认为,强化实验课教学是学生在校学习过程中加强应用能力训练的最重要的一环。比如,国际贸易业务流程仿真、电子商务、进出口商品检验检疫调研、国际贸易模拟实验、金融投资模拟实验。这些实验课程均紧紧围绕让学生进人国际贸易业务环境和提高相关技能而开设。这些实验课,一部分在实验室完成,另一部分必须走向社会,实地训练。如进出口商品检验检疫调研,需要直接与有关单位零距离接触.把本上的知识与实践操作紧密联系,以期帮助学生从理性认识返回到实践中的感性认识,提升课堂教学的效果及其实用性。
    2、大力推广双语教学
      由于国际贸易专业学生将来就业岗位的特点,外语技能的掌握对学生的就业和适应工作的能力影响极大。为此,我们的培养方案强调了本专业对学生外语掌握程度的要求。在教学计划的课程设置中,鼓励部分课程进行双语教学,促进双语教学模式在国际贸易专业教学中的推广。
        (三)建立科学的实践教学模式
      在德国等西方发达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十分重视实践教学。他们在教学上采取工学交替形式,一年分两个学期,每学期24周,其中12周在学院学习,12周在企业培训,目的是让学生熟悉实际生产组织,掌握各种工作岗位的职责,需要时还可顶班工作。高等职业教育强调实践教学,为学生提供理论联系实际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和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对将来的工作岗位有大概的了解,同时也为企业选拔人才和学生选择职业提供机会与条件。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首先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1、实习制度的实践教学模式
    我们可以借鉴美国的实习制度,美国高校采取的实习制,其种类有全职的、兼职的;长期的、短期的;不收酬劳的、收取酬劳的等等。它与综上所述,高职院校应该结合自身实际建立适合自身良性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其人才培养模式必须有别于本科院校,充分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体现出自身特色,明确自身定位。在学生培养过程中,在学生具备一定理论知识储备基础上,必须加大对实践环节的重视,完善“理论型+技能+综合素质”的人才培养模式,体现出高职院校毕业生的特点,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本文标签:陕西自考经济类自考毕业论文浅谈高职院校国际贸易人才培养模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http://www.sxzk.sx.cn

本文地址:http://www.sxzk.sx.cn/lw_jjl/16126.html


《陕西自考网》免责声明:

1、由于各方面情况的调整与变化,本网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考试信息以省考试院及院校官方发布的信息为准。

2、本网信息来源为其他媒体的稿件转载,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内容与版权问题等请与本站联系。联系邮箱:812379481@qq.com。

陕西自考便捷服务

自考毕业论文浅谈高职院校国际贸易人才培养模

整理:陕西自考网 时间:2018-05-25 15:36:55   浏览( 


立即购买

《自考视频课程》名师讲解,轻松易懂,助您轻松上岸!低至199元/科!

   目前我国大部分高职都开设了国际贸易专业,以满足经济全球化形势下国家对经贸人才的迫切需要。国际贸易人才培养模式是高职院校为学生构建的国际贸易理论知识框架与实际操作能力和素质结构以及实现这种结构的方式。它从根本上明确了国际贸易人才特征并集中体现了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因此,采用“边改革、边实践、边总结”的方法进行教学改革研究,对于满足社会对国际经贸类人才的总体要求,逐步构建起注重素质教育的理念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指导意义。
    一、国际贸易专业的特点及人才培养模式
      (一)国际贸易专业的特点
    国际贸易专业从学科性质上来讲,主要具有两个特点:跨学科性和实践性。跨学科性是指国际贸易专业从学科上涵盖了经济学、管理学、法学等多种学科,综合性较强。从这个角度出发,高职院校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必须提出更高的要求。除此之外,国际贸易专业还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学生不仅要掌握好基本的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在实践环节中得到锻炼。通过让学生到企业实地考察实习,建立与企业的战略联盟等方式,或直接采用案例分析训练等方式都可以实现这一实践教学环节目标。
      (二)现沂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我国现行国际贸易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理论型”培养模式,另一种是“岗位技能型”培养模式。这两种培养模式都不能很好地体现出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科特点,培养的人才也很难达到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应具备的素质。
    1,“理论型”培养模式表现形式
      “理论型”培养模式主要强调理论知识,同时拓宽专业口径,注重专业素质教育。若按“理论型”培养模式培养高职高专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在国际贸易人才培养过程中势必存在三方面偏差:一是在讲课过程中过于细化部分贸易理论。比如说,在国际经济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如果把贸易的关税效应、国际技术转移模型、国际货币制度,尤其是购买力平价理论以及一些难度较大的贸易理论向学生做详细讲解,这容易使学生学习难度加大,更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的教学模式既违背了高职院校教学中实用的原则,又不符合高等职业教育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的和用人单位就业岗位的实际需求。二是忽略了国际贸易是一门集应用性知识、新兴知识以及动态发展知识为一体的课程。例如,对于跨国公司的新发展、国际直接投资的基本运作方式、WTO运行规则、反补贴与反倾销对策等内容讲解得不够深人,有的甚至省略不讲。这样不能将最前沿的知识传授给学生,造成学生所学的知识比较陈旧。三是忽略了国际贸易专业是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具备实际操作技能的人才。例如,对于满足外贸业务岗位所需要的有关货物运输与保险、报关实务、商品检验检疫、外贸单证、函电等具有操作实务的重要课程,既不进行系统详细讲解,也不进行仿真模拟实训和技能实践,更谈不上校外实践和顶岗实习,从而造成学生实践技能的欠缺,毕业后不能满足工作岗位的实际需求。
    2,“岗位技能型”培养模式表现形式
    该模式以特定岗位实际需要的专门技能为中心,以该技能所需的基本知识为基础,注重岗位操作技能和劳动态度的培养。按照该模式进行国际贸易专业人才的培养,学生虽然掌握了一定的外贸操作技能,但由于理论基础的欠缺和知识面的狭窄,限制了学生未来职业的发展空间。从总体上来说,这种模式的缺点主要表现为:一是过分强调外贸业务的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忽略了基本理论知识的支撑作用,因此不能很好地开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能力。二是过分强调单一知识技能的学习,忽略了相关知识技能的培养,难免导致高职院校学生的知识技能过于狭窄,不能适应社会对多种技能的需要。三是过分强调培养外贸业务员单一岗位所需的实际操作能力,忽略了行业岗位所需其他知识技能的培养,势必影响受教育者综合能力的培养。四是过分强调对知识的记忆,忽略了高职院校学生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高职院校国际贸易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一)重理论.轻实践
    1、学校和专业建设的定位不科学
    高校定位对于一个学校的发展模式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高职院校的定位应该是培养能够从事具体工作的专门人才。然而有些高职院校不切实际过度重视了教师以及学生理论素质的培养,却忽视了在人才培养中最重要的实践环节;有些高校非常注重理论教学,认为具体贸易实践操作属于低层次的要求,一般中等专业院校的毕业生经过培训就能做,所以未能对实践能力的培养给予足够重视;有些高校甚至把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作为国际贸易专业学生的专业选修课来对待,加上师资方面的因素,很多教师根本不具有国际贸易实际操作经验,只能照本宣科。这些教学方法对国际贸易专业人才的培养来说是非常不利的。

    2、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的不含理
    过多地设置了理论性的课程,如国际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等,但像国际结算、国际贸易单证制作、外贸函电、报关实务等实践性课程却相对涉及较少。这种课程设置的状况主要由两个方面的原因所导致:首先,在国际贸易课程理论与实务的比重上,多数教师由于个人的习惯和兴趣,也可能由于课堂与社会脱节,往往喜欢多讲理论少讲实务,尤其是多讲纯理论性的知识,使实际授课的内容与计划不符;其次,由于教学计划制定得不合理,没有从宏观上协调国际贸易专业各门课程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导致一些知识的重复讲解;再次,在国际贸易课程的总体教学上,过分强调理论和基础知识的讲解,却没能给学生提供一个仿真的模拟环境,并进行出口业务的模拟操作,结果陷人纸上谈兵,无法学以致用。
    3、教学实验室建设相对落后,实习基地缺乏
    目前,我国高校实验室建设还远远不能满足实际需要。重点

高校有国家配套资金支持,情况要好于一般非重点院校和民办院校。大部分院校没有建立起专门的国际贸易实验中心来满足学生实践学习的需要。到目前为止,很多高校的国际贸易专业就根本没有配套的实验室,这不符合现代的教学发展的需要。另外,很多高校国际贸易专业学生的企业认知实习和毕业实习一般建立在部分教师过往人际关系等个人感情基础之上,没有上升到学院和企业之间的合作层次。实习单位与学校和学生属于单向不均衡关系,没有对价支出,因此,缺乏持续合作的基础和动力,不能保证学生实习实践需求的稳定性要求。
    4、外经贸人才现实要求与培养目标之间的矛盾
    对于外贸公司来说,更多期待的是毕业生成为来了就能发挥作用的人才,也就是说他们期待具备较强实践和操作能力的人才,而现有高等院校的毕业生离这一要求相去甚远。由于受到较好学术氛围的熏陶,通常具有较深厚的理论功底,具备良好的分析和研究能力的毕业生,往往在企业高薪聘请一段时间后,发现毕业生要么眼高手低,不愿做具体工作和业务,要么不能胜任具体的贸易实际操作工作。这从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企业缺人、学生失业的结构性问题。
      (二)过分强调老师主导作用.扭视学生主体地位
    虽然已有很多人意识到了我国传统国际贸易专业教育的弊端,但“仓库理论”依然盛行。该理论认为:“大脑是储存知识的仓库”,教育就是用知识去填充“仓库”,把记忆知识的的量的多少作为评价教学效果的标准。
    由于在国际贸易专业的教学中采取单一的灌输教育方式,片面强调知识的传授,学生只能被动接受。这种非启发式教育忽视了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学生一味地接受老师传播的知识,缺乏思考,所以谈不上真正吸收,更谈不上创新。因此缺乏案例教学和实训的锻炼,贸易知识的学习会变成一个乏味的过程,导致很多学生不知所学何用。
      (三)学历教育与职业教育的沂业内部竟争升级
    当前存在的问题与传统思维认识密不可分,高考学生选择专业时,家长和社会的导向都存在不尽合理的倾向:如重学历教育轻职业教育;重国有名校轻民办院校;重热门专业轻自身基础。
    国际经济贸易专业是近些年学生热捧专业,综合院校、专业院校、民办院校、职业院校都在宣传自身优势,在一定程度造成竞争升级,对专业和社会不负责任,人才质量远远不能满足社会需要。学历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应该有明确区别:学历教育高校应该承担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重任;职业教育则应该培养实用型专业人才,然而二者却出现了倒置或混杂的不良倾向。
    三、构建高职院校国际贸易人才培养新模式的路径
        (一)合理平衡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
      1、坚持理论教学“必需、够用”的原则
    培养应用型人才不等于废弃理论课教育。因此,我们坚持必要的基础理论课教学必须到位,在教学计划中保证必要的课时。例如,在教学计划中,经济学、管理学、国际贸易概论、货币银行学等基础理论课都保证了其必要的地位,以使学生打好理论基础。
    2、突出实践教学
      国际贸易专业的教学计划应突出实践教学环节。一是要求课堂理论教学要体现实践性的要求。例如,国际贸易实务课程,要求突出案例教学并与国际贸易实际操作软件如SIMTRADE教学软件相结合进行教学;电子商务课程在理论课教学的同时,亦就部分内容实行课堂实验模拟教学;会计学课程,要求教师课堂精选实例讲解。二是围绕国际贸易业务的流程专门开设多门实验课,比如单证、通关实务等。

      (二)贫沏突出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要求
    1、强化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
    为了加强学以致用,使学生在开始学习专业理论课时就进人应用环境或背景中加以理解,我们在理论课教学中也提倡案例教学,要求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各门课程根据课程内容和特点运用案例教学,强化课程内容的实践性。如在国际贸易课程教学过程中,针对一些枯燥的理论,采用案例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对知识具有更深刻的理解,并提高其分析问题的能力。
    学生应用能力的提高需要学校为他们创造理论应用于实践的条件,培养学生从实际出发。我们认为,强化实验课教学是学生在校学习过程中加强应用能力训练的最重要的一环。比如,国际贸易业务流程仿真、电子商务、进出口商品检验检疫调研、国际贸易模拟实验、金融投资模拟实验。这些实验课程均紧紧围绕让学生进人国际贸易业务环境和提高相关技能而开设。这些实验课,一部分在实验室完成,另一部分必须走向社会,实地训练。如进出口商品检验检疫调研,需要直接与有关单位零距离接触.把本上的知识与实践操作紧密联系,以期帮助学生从理性认识返回到实践中的感性认识,提升课堂教学的效果及其实用性。
    2、大力推广双语教学
      由于国际贸易专业学生将来就业岗位的特点,外语技能的掌握对学生的就业和适应工作的能力影响极大。为此,我们的培养方案强调了本专业对学生外语掌握程度的要求。在教学计划的课程设置中,鼓励部分课程进行双语教学,促进双语教学模式在国际贸易专业教学中的推广。
        (三)建立科学的实践教学模式
      在德国等西方发达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十分重视实践教学。他们在教学上采取工学交替形式,一年分两个学期,每学期24周,其中12周在学院学习,12周在企业培训,目的是让学生熟悉实际生产组织,掌握各种工作岗位的职责,需要时还可顶班工作。高等职业教育强调实践教学,为学生提供理论联系实际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和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对将来的工作岗位有大概的了解,同时也为企业选拔人才和学生选择职业提供机会与条件。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首先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1、实习制度的实践教学模式
    我们可以借鉴美国的实习制度,美国高校采取的实习制,其种类有全职的、兼职的;长期的、短期的;不收酬劳的、收取酬劳的等等。它与综上所述,高职院校应该结合自身实际建立适合自身良性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其人才培养模式必须有别于本科院校,充分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体现出自身特色,明确自身定位。在学生培养过程中,在学生具备一定理论知识储备基础上,必须加大对实践环节的重视,完善“理论型+技能+综合素质”的人才培养模式,体现出高职院校毕业生的特点,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陕西自考网》免责声明:

1、由于各方面情况的调整与变化,本网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考试信息以省考试院及院校官方发布的信息为准。

2、本网信息来源为其他媒体的稿件转载,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内容与版权问题等请与本站联系。联系邮箱:81237948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