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陕西自考网!网站为考生提供陕西自考信息服务,供学习交流使用,非政府官方网站,官方信息以陕西省招生考试院(www.sneea.cn)为准 RSS地图 | 网站导航

陕西自考网

论网络时代会计目标下的会计业务流程重组

编辑整理:陕西自考网 发表时间:2018-05-24 14:20:42   字体大小:【   【添加招生老师微信】


立即购买

《自考视频课程》名师讲解,轻松易懂,助您轻松上岸!低至199元/科!


  【摘要】在网络时代,互联网络的普及使会计环境、会计依赖的技术手段发生改变人而使决策有用性成为财务会计的首要目标。在此目标下,借助于企业业务流程重组的经营哲理,对现有的会计业务流程进行重组,依靠国际互联网、网络数据库组织结构技术、面向对象的计算机技术等,建立以决策模型驱动、企业主要提供标准化的源数据信息、网上实时财务报告系统等为特色的会计业务新流程。

  【关键词】会计目标 业务流程重组 网络 决策模型驱动 面向对象技术 源数据信息实时财务报告系统

  会计业务流程是为实现会计目标服务的,其与会计所依赖的技术手段一起成为会计目标的实现途径。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会计的依赖程度加强,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和期望,然而,在网络时代即将来临之际,原有的技术手段和会计业务流程是无法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日益增长的信息需求,从此引至的是批评和责难。在人们走入新千年之际,计算机及网络对人们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计算机网络不仅给人们带来了惊喜,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思维方式的改变,人们对计算机网络的重视程度几乎前所未有。网络技术成为了会计界的研究热点,同时也为会计摆脱目前的困境提供了契机。本文从会计目标出发,借助于业务流程重组(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的经营哲理、网络数据库技术以及计算机中的面向对象技术(Object Oriented Technology),对现有的会计业务流程进行重新设计,使会计业务新流程能较好地实现“决策有用性”的会计目标。

  一、对网络时代会计目标的思考

  在西方国家的会计研究中,一般将会计目标作为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逻辑起点。在会计实践中,会计目标又决定了会计的程序和方法。按照信息论和系统论的观点,会计是一个信息系统。“既然是一个人造的信息系统,就必然要有一个目标,以达到指引系统运行方向的作用。因此,财务会计的目标可以说是财务会计系统运行所期望达到的目的或境界,它的内容受到人们主观愿望的影响”[1]。会计是一定环境下的会计,受到社会经济环境、物质技术环境等的影响,会计目标的选择不能脱离现实条件,否则,就成为毫无希望的梦想。在不同的社会经济环境、物质技术环境下,人们对会计的根本看法存在差异,从而导致对“所期望达到的目的或境界”的要求不同;而在会计实践中,为了实现不同的“目的或境界”,必须设计出相应的会计业务流程实现之。如果在某一时期,会计行为能够满足人们对其的期望和要求,则会计事业将达到繁荣和昌盛。否则,会计受到的是批评和责难,还有可能使信息使用者寻求其他信息来源渠道。同时,会计目标又成为会计业务流程的设计导向,会计业务流程的一切内容都必须围绕会计目标而协调地发挥作用,即通过优化会计业务流程来实现会计目标。

  会计目标一般是指财务会计目标,是不断发展变化的。美国会计界在70、80年代形成了关于会计目标的两个具有代表性的流派,即经管责任学派和决策有用学派。经管责任学派主要从显性的委托代理关系出发,认为资源的受托方接受委托,管理委托方所交付的资源,受托方因此承担了(1)合理有效地管理与使用受托资源,使其尽可能地保值增值的责任;(2)如实地向资源的委托方报告其受托责任的履行过程与结果的义务。受托人向委托人报告义务,即成为企业会计所要完成的目标。而决策有用学派认为,财务报告的目的是为了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对他们决策有用的信息。决策有用学派认为会计信息使用者包括目前的和潜在的投资者、债权人以及其他使用者,而决策有用信息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关于企业未来现金流量的金额、时间和或然性的信息;二是关于经营业绩及资源变动的信息。

  管理当局的受托职能是主导财务会计目标的早期观点,管理当局是资本提供人授权控制其部分财务资源的受托人,财务报表就是提供给资本提供人易于评价管理当局受托关系的报告。经管责任观所认定的两权分离是所有者和经营者都十分明确,没有模糊缺位的现象,如果受托者不能完成既定的目标,所有者可以更换并寻找新的经营管理者。然而,由于资本市场程度的增强介入,使得委托方变得模糊,不仅包括目前的还包括潜在的信息使用者,管理当局的经营绩效如果不能令人满意,所有者一般不直接更换管理者,而是通过资本市场卖出这部分产权,购入投资者认为有效的产权。特别地,股份制已成为现代企业主要组织形式,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采纳,使社会资源的所有权与经营权的普遍分离成为市场经济的主要特征之一。人类在进入20世纪的90年代后,计算机技术得到快速发展,计算机的处理速度、储存能力等实现了质的飞跃,以及随着计算机相关的各技术的发展,如通讯技术,特别是远程通讯技术、互联网络技术等,使代表资源所有权的证券在非常广泛的范围内进行交易成为可能(在二十一世纪,资本市场有走向全球化的趋势)大量潜在的交易买方的存在,使潜在的投资者、潜在的债权人等成为会计信息的使用者,要求企业提供对他们具有决策有用性的信息成为必然。

  顺理成章,在未来的网络时代,迅速的计算机处理速度、无处不在的互联网络以及更加动荡不安的宏观经济环境和灵活多变的微观经济环境,使“决策有用性”将取代报告“经营责任”而成为财务会计的首要目标。而且,网络时代的“决策有用性’”的会计目标需要在目前的基础上,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强化和提高:(1)从会计信息呈报的及时性方面看,半年呈报或年度呈报不能适应网络时代的特征,实时联机报告系统既是需要又成为可能;(2)从会计信息呈报的内容方面看,要求从着重财务信息扩展到财务信息与非财务信息并重、从着重呈报最终经营成果信息扩展到呈报企业的背景信息和前瞻性信息为主的信息等。然而,目前的会计业务流程是无法满足上述要求的,这也是目前的原始成本会计模式受到批评和责难的原因所在。我们必须根据会计环境的变化,依托计算机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对目前的会计业务流程进行重组,以期达到网络时代的会计目标的要求。

  二、业务流程重组理念在会计流程改造中的应用

  业务流程重组(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 BPR),是80年代末以来国际上流行的一种新的管理观念和方法。根据Michael, Hammer 在《改造企业:再生策略的蓝本》中的权威性定义,BPR是对企业业务流程作根本性的再思考和彻底的重设计,以达到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等现代关键业绩指标的巨大提高。西方国家的众多企业通过业务流程重组,极大地提高了经营效率和市场反应速度,福特公司是业务流程重组的一个最著名的例子。从一定意义上讲,如果将会计信息看成是会计活动的产品的话,会计活动与企业的产品生产活动就具有相似性,面临如何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如何更好地为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更好地服务、提高会计信息的时效性。降低会计成本等问题。因而,会计可以借鉴企业业务流程重组的管理理念和方法,对会计业务流程实施重组,使会计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发展和飞跃。

  1、现有会计业务流程及其缺陷

  现有会计业务流程是建立在劳动分工论下的一种顺序化业务流程。所谓劳动分工论是将一定的过程分解为个别作业的做法,认为管理活动的重点在于努力提高个别作业的效率,如在会计业务处理中,一般将会计系统(包括我国目前的绝大部分电算化商品软件)分解为原材料核算子系统、工资核算子系统、销售核算子系统、固定资产核算子系统、成本核算子系统、财务处理子系统、报表编制子系统等。在各个子系统中再进行细分,如将固定资产核算子系统又细分为开工模块、固定资产账册模块、固定资产报表模块等,以上各模块继续进一步细分,形成一个名副其实的“金字塔”式的组织结构。然而,也正是这种过于细分的结构,使各个核算子系统之间,彼此分割,缺乏会计数据传输的实时性、一致性、系统性,各核算模块是彼此独立的“孤岛”。所谓顺序化是指在会计核算中,必须严格按照“填制凭证——登记账簿——编制报表”的顺序、按照从金字塔底端一层层向上的顺序进行,不可跳跃。在分工论的体制中,在提高效率的同时需要满足以下两个条件:(1)标准化的产品或零件,相对稳定的生产;(2)工作的分割细化可以简化工作内容,使其易于操作,便于组织。在分工论产生后的相当长的时间内,市场环境与生产要求、会计环境与企业外部会计信息使用者的要求是能够满足以上两个条件的,分工论的推行一直表现为有利于效率的提高。分工论事实上有提高效率的一面(如工作者的熟练程度提高),也有减低效率的一面(分工引起的合作增加额外的工作量)。顺序化的会计流程带来的结果,虽然在内部牵制方面能发挥一定的作用,但是会延长相互等候时间、降低会计报告的及时性、单一化会计信息的内容(工作量的限制使财务会计一般只提供以原始成本表示的货币性信息)。

  2、会计目标的变化要求对会计业务流程进行重组

  基于经管责任的会计目标,主要是为了向企业的所有者报告按原始成本计价的资产状况和使用效率,亦即报告应计制下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目标要求相对比较单一,现有会计业务流程基本可以满足要求。然而在决策有用性的会计目标下,潜在投资者的引入和证券交易市场的广泛存在,使所有者通过改变投资方向而不是更换经营者的方式参与投资,证券市场可谓瞬息万变,加上企业融资方式的扩展等原因,使企业的外部信息使用者的规模急剧上升。大规模的会计信息使用者投资策略呈现多样化和个性化的趋势,他们对信息的需求也呈现多样化,对会计信息的及时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外,在现有的会计业务流程中,没有充分考虑投资决策对会计信息的需求,只是较多地考虑了可靠性,而相关性明显不足。为了在满足可靠性的基础上,满足投资者的多元性信息的需求,提高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及时性,迫切需要对目前的会计业务流程进行重组。

  3、会计业务流程重组的策略与方法  借鉴企业业务流程的策略与方法,下表中列示了企业业务流程重组和会计业务流程重组的关键因素的比较,以说明会计业务流程重组的主要指导思想和具体的策略方法。

  企业业务流程重组实际上是一种经营哲理,是克服分工论在新的环境下的不足而产生的,其与分工论有相互补充的功效,而不是取而代之。会计业务流程重组同样存在这个问题,新的业务流程并不是要否认现有的会计业务流程,现有的会计业务流程将作为新业务流程中一个子过程,或者说是一个子流程,即落实经管责任方面的子流程。原始成本会计仍然是新流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不是全部。因而,会计业务流程重组是一个扬弃的过程,在扬弃的过程中又有重大的突破性发展。
  三、网络时代会计业务流程需要实现的主要目标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过程,给我们设计重组后的网络时代新流程提供了思路。早期的计算机使用的是机器语言,不能完成一连串的复杂的工作,效率是极其低下的,同时也使该项技术无法迅速普及与发展,这个过程相当于复式记账产生之前的会计阶段,会计没有固定的程序,随意性很强。在计算机高级语言产生之后,计算机可以按照预先设计好的程序,顺序执行一条条指令,最后完成一次工作目的。这个过程相当于目前的会计业务流程,按照“填制凭证——登记账簿——编制报表”的顺序,完成报告一个会计期间落实经管责任情况的工作任务。而目前的计算机已发展到面向对象的技术和网络数据库技术,计算机可以并行完成一系列任务,网络时代的会计借鉴计算机,也应可以创造象当今计算机一样的辉煌。

  1、将原始数据适当加工成标准编码的源数据,实现数据资源共享

  在现有的会计业务流程中,数据被加工成与财务报告项目相一致的综合性、通用性的主要信息,以满足外部信息使用者的共同需要。然而,实际上信息使用者在使用信息时有自己的偏好,加总的方法也许并无共识可言(有时主要信息与次要信息往往是不能划分的,主次之间可能会相互转化,特别是决策时可能专用信息比通用信息更重要),而且任何加总一般都会导致信息的丢失。为什么不能将源数据而是将累计后的数据进行呈报?其中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处理这些数据的比较成本。在目前的手工会计处理(即使使用了电算化会计软件)的情况下,将源数据进行加工的成本是比较大的。在某种程度上,投资者对数据项目的处理也许还可以采用某种相对统一的方式(如加总),但如果由公司来执行这种处理,而不是由分析师或投资者来多次重复这种处理,也许更具有成本效率。然而,当以累计数据呈报时,用户在试图找回这些损失信息的过程中也会发生成本。更进一步讲,除成本问题外,由于累计数据的缘故,还可能存在其他的非披露性影响[2]。在网络环境中,上述情况将发生根本性逆转。因为,随着计算机的计算速度迅速提高和计算成本的大幅降低,使将源数据进行加总的成本远远小于找回由于累计数据而丢失信息的成本。

  当然,我们所称的源数据并不是指没有经过任何加工的原始数据,而是在原始数据的基础上,经过了类似于现有会计流程中的统一会计科目的标准编码等简单加工。这方面的工作也将成为以后广大会计人员的主要工作,另外除模型设计、程序设计以外的其他工作将主要由计算机替代人工完成。

  经过标准编码的源数据信息,可以满足于企业内部和企业外部所有的信息使用者使用,使数据真正做到同出一源,实现共享。更进一步讲,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减少由于信息不对称对信息使用者造成的影响。

  2、关于事件驱动(Event Driven)

  在重组后的会计业务流程中,企业会计部门主要提供经过简单地加工的、具有标准编码的源数据信息,这种源数据信息应集中在Internet网上的一个数据库中,我们称之为源数据信息库。如美国的证券交易委员会(SEC)于1983年开始建立一个全国性的上市公司会计数据库,取名为电子数据收集。分布和提取系统(Electronic Data Gathering Analysis and Retrieval,简称 EDGAR)。经过9年的试运行,于1992年正式进入运行阶段。EDGAR是与Inter-net相连接的一个系统,每个能够进入Internet的人均能收集、分析和提取EDGAR中的信息。在有了全国性的网上会计信息数据库后,可与之相连设立一个加工模型库,在模型库中主要设立重分类汇总模型、财务报告模型、预测模型、决策模型、财务分析模型等,采用事件驱动的原理,将模型库与源数据信息库相连接。对于特殊的信息使用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自己设计一些模型满足自身的需要,如在企业内部设立的成本核算模型(因为成本信息为企业的商业秘密)等。

  “事件驱动”是一种计算机术语,是指当某一特定事件要求代码进入工作时程序指令开始执行。也就是说,在平时,对源数据信息不进行进一步的顺序性加工处理,当决策者需要某项专用信息时,只要驱动相关专用信息代码处理,由于计算机的高速度,随时可以满足要求。在事件驱动的方式下,可以把信息使用者所需要的信息按使用动机不同划分为若干种事件,为每一种事件设计相应的“过程程序”模型,当决策者需要某种信息时,根据不同事件驱动相应“过程”处理程序,从而得到相应的信息。
  决策驱动原理图(略,参看《会计研究》2000年第6期第46页)

  3、数据规模扩大,相关性提高,数据之间存在多重对应关系

  在现有会计业务流程中,一般情况下仅仅以原始成本进行计量,原始成本在可靠性方面确实具有优良的品质,然而,其相关性却削弱了。会计要发展,提高其相关性是必然途径,会计只有提高有用性才能带动加速发展。公允价值会计可以较好地解决相对性问题,但现有会计业务流程为什么不用或较少使用公允价值会计(在西方国家已有较少部分使用公允价值会计的情况)呢?原因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是公允价值不容易得到;二是使用多重属性计量的簿记成本过高。公允价值不容易得到主要是因为市场规模太小,很多资产、负债没有市场,或得出公允价值所花费的成本过大等。在网络时代,这种状况将被改变。由于国际互联网络的普及应用,网上购物极大地扩大了市场容量,市场将无处不在,无所不在,公允价值所代表的更具相关性的各种计量属性将较易取得。互联网络、计算机技术在会计中的广泛应用,也将极大地降低会计的处理成本。随着证券市场在网络环境中的国际化,上市公司的良莠不齐和大量潜在投资者的存在,也迫切要求会计提供更具相关性的信息。因而,在网络时代的会计业务流程中,除将继续保留具有很强的可靠性特点的原始成本外,增加公允价值等相关性的信息将势在必行。

  具有多重计量属性的会计业务新流程,在提高了相关性后,其数据的规模将在现有会计业务流程的基础上增加若干倍,如此庞大的数据如何将他们相互对应是需要解决的另一个问题。其实,无论是在会计上还是在计算机方面,人们一直在寻求解决途径。在会计上,解决多重对应关系的多式簿记法已见之于有关会计名家的著作中。科勒(Kohler)早在1952年就提出了棋盘式分析表,马蒂西克(Mattessich)1959年提出矩阵会计,井尻雄士在六、七十年代提出的多式簿记,以及后来提出的三式簿记等,为多式簿记的最后建立提供了基础。在计算机方面,数据库组织结构主要有层次组织结构、网络组织结构、关系组织结构、实体——关系组织结构。其中,网络组织结构和实体——关系组织结构,为经济事项多维属性之间的有序组织和联系提供了技术上的支持。

  4、实时财务报告,提取信息与企业处理信息同步

  建立在网络时代基础上的会计业务流程重组的目的之一,是要改变财务会计目前所面临信息提供滞后的颓势。根据鲍尔与布朗的一项著名实证研究表明,85%一90%伴随着未预期收益的股票价格变化出现在收益公布之前;比弗所作的实证研究表明,仅有2%—5%的非正常回报由公布的会计收益数所引起[3]。改变这种状况的措施,主要要借助国际互联网络,建立实时财务报告系统。如在建立类似于上文所提及的美国SEC的EDGAR系数的基础上,再应用大众传播理论,实现会计信息使用者提取信息与企业处理信息同步。大众传播方式下的实时财务报告体系主要具有以下特点:(1)财务报告的呈报方式可以采用“企业信息披露部门→EDGAR中心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形式,使会计信息真正成为大众化信息,不仅解决了信息的及时性问题,还可以让潜在的信息使用者和现有的投资者同等地获得相关信息;(2)综合信息与明细信息相结合,会计信息使用者所需要的信息中,有些是已知的共同性的信息,还有一些是使用者个性化的、需要经过特殊加工的信息。对于前者,可以在信息中心提供加工成综合性信息的软件;对于后者,由企业提供明细信息到信息中心,由使用者自己加工成所需要的信息;(3)信息可以多元组合,可以打破财务报告时间和空间上的界限,使用者可以得到一天、一周、一个月、三个月、一年或若干年等任何时点、任何时期的信息,也可以得到企业整体、单个分部或若干个分部的信息等。

  结束语

  当人们发现国际互联网络象“多米诺”联动效应一样走进人们的生活之际,作为传统行业的会计也不可逆转地要受到其冲击。会计界对会计系统进行主动性革命,包括对会计传统理念的重新认识、对会计信息需求的进一步研究、对会计业务流程的重组等,将是迎接网络时代来临的最好礼物,同时也将会给会计带来无限的生机和活力。

本文标签:陕西自考毕业论文论网络时代会计目标下的会计业务流程重组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http://www.sxzk.sx.cn

本文地址:http://www.sxzk.sx.cn/lw/15367.html


《陕西自考网》免责声明:

1、由于各方面情况的调整与变化,本网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考试信息以省考试院及院校官方发布的信息为准。

2、本网信息来源为其他媒体的稿件转载,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内容与版权问题等请与本站联系。联系邮箱:812379481@qq.com。

陕西自考便捷服务

论网络时代会计目标下的会计业务流程重组

整理:陕西自考网 时间:2018-05-24 14:20:42   浏览( 


立即购买

《自考视频课程》名师讲解,轻松易懂,助您轻松上岸!低至199元/科!


  【摘要】在网络时代,互联网络的普及使会计环境、会计依赖的技术手段发生改变人而使决策有用性成为财务会计的首要目标。在此目标下,借助于企业业务流程重组的经营哲理,对现有的会计业务流程进行重组,依靠国际互联网、网络数据库组织结构技术、面向对象的计算机技术等,建立以决策模型驱动、企业主要提供标准化的源数据信息、网上实时财务报告系统等为特色的会计业务新流程。

  【关键词】会计目标 业务流程重组 网络 决策模型驱动 面向对象技术 源数据信息实时财务报告系统

  会计业务流程是为实现会计目标服务的,其与会计所依赖的技术手段一起成为会计目标的实现途径。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会计的依赖程度加强,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和期望,然而,在网络时代即将来临之际,原有的技术手段和会计业务流程是无法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日益增长的信息需求,从此引至的是批评和责难。在人们走入新千年之际,计算机及网络对人们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计算机网络不仅给人们带来了惊喜,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思维方式的改变,人们对计算机网络的重视程度几乎前所未有。网络技术成为了会计界的研究热点,同时也为会计摆脱目前的困境提供了契机。本文从会计目标出发,借助于业务流程重组(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的经营哲理、网络数据库技术以及计算机中的面向对象技术(Object Oriented Technology),对现有的会计业务流程进行重新设计,使会计业务新流程能较好地实现“决策有用性”的会计目标。

  一、对网络时代会计目标的思考

  在西方国家的会计研究中,一般将会计目标作为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逻辑起点。在会计实践中,会计目标又决定了会计的程序和方法。按照信息论和系统论的观点,会计是一个信息系统。“既然是一个人造的信息系统,就必然要有一个目标,以达到指引系统运行方向的作用。因此,财务会计的目标可以说是财务会计系统运行所期望达到的目的或境界,它的内容受到人们主观愿望的影响”[1]。会计是一定环境下的会计,受到社会经济环境、物质技术环境等的影响,会计目标的选择不能脱离现实条件,否则,就成为毫无希望的梦想。在不同的社会经济环境、物质技术环境下,人们对会计的根本看法存在差异,从而导致对“所期望达到的目的或境界”的要求不同;而在会计实践中,为了实现不同的“目的或境界”,必须设计出相应的会计业务流程实现之。如果在某一时期,会计行为能够满足人们对其的期望和要求,则会计事业将达到繁荣和昌盛。否则,会计受到的是批评和责难,还有可能使信息使用者寻求其他信息来源渠道。同时,会计目标又成为会计业务流程的设计导向,会计业务流程的一切内容都必须围绕会计目标而协调地发挥作用,即通过优化会计业务流程来实现会计目标。

  会计目标一般是指财务会计目标,是不断发展变化的。美国会计界在70、80年代形成了关于会计目标的两个具有代表性的流派,即经管责任学派和决策有用学派。经管责任学派主要从显性的委托代理关系出发,认为资源的受托方接受委托,管理委托方所交付的资源,受托方因此承担了(1)合理有效地管理与使用受托资源,使其尽可能地保值增值的责任;(2)如实地向资源的委托方报告其受托责任的履行过程与结果的义务。受托人向委托人报告义务,即成为企业会计所要完成的目标。而决策有用学派认为,财务报告的目的是为了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对他们决策有用的信息。决策有用学派认为会计信息使用者包括目前的和潜在的投资者、债权人以及其他使用者,而决策有用信息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关于企业未来现金流量的金额、时间和或然性的信息;二是关于经营业绩及资源变动的信息。

  管理当局的受托职能是主导财务会计目标的早期观点,管理当局是资本提供人授权控制其部分财务资源的受托人,财务报表就是提供给资本提供人易于评价管理当局受托关系的报告。经管责任观所认定的两权分离是所有者和经营者都十分明确,没有模糊缺位的现象,如果受托者不能完成既定的目标,所有者可以更换并寻找新的经营管理者。然而,由于资本市场程度的增强介入,使得委托方变得模糊,不仅包括目前的还包括潜在的信息使用者,管理当局的经营绩效如果不能令人满意,所有者一般不直接更换管理者,而是通过资本市场卖出这部分产权,购入投资者认为有效的产权。特别地,股份制已成为现代企业主要组织形式,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采纳,使社会资源的所有权与经营权的普遍分离成为市场经济的主要特征之一。人类在进入20世纪的90年代后,计算机技术得到快速发展,计算机的处理速度、储存能力等实现了质的飞跃,以及随着计算机相关的各技术的发展,如通讯技术,特别是远程通讯技术、互联网络技术等,使代表资源所有权的证券在非常广泛的范围内进行交易成为可能(在二十一世纪,资本市场有走向全球化的趋势)大量潜在的交易买方的存在,使潜在的投资者、潜在的债权人等成为会计信息的使用者,要求企业提供对他们具有决策有用性的信息成为必然。

  顺理成章,在未来的网络时代,迅速的计算机处理速度、无处不在的互联网络以及更加动荡不安的宏观经济环境和灵活多变的微观经济环境,使“决策有用性”将取代报告“经营责任”而成为财务会计的首要目标。而且,网络时代的“决策有用性’”的会计目标需要在目前的基础上,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强化和提高:(1)从会计信息呈报的及时性方面看,半年呈报或年度呈报不能适应网络时代的特征,实时联机报告系统既是需要又成为可能;(2)从会计信息呈报的内容方面看,要求从着重财务信息扩展到财务信息与非财务信息并重、从着重呈报最终经营成果信息扩展到呈报企业的背景信息和前瞻性信息为主的信息等。然而,目前的会计业务流程是无法满足上述要求的,这也是目前的原始成本会计模式受到批评和责难的原因所在。我们必须根据会计环境的变化,依托计算机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对目前的会计业务流程进行重组,以期达到网络时代的会计目标的要求。

  二、业务流程重组理念在会计流程改造中的应用

  业务流程重组(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 BPR),是80年代末以来国际上流行的一种新的管理观念和方法。根据Michael, Hammer 在《改造企业:再生策略的蓝本》中的权威性定义,BPR是对企业业务流程作根本性的再思考和彻底的重设计,以达到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等现代关键业绩指标的巨大提高。西方国家的众多企业通过业务流程重组,极大地提高了经营效率和市场反应速度,福特公司是业务流程重组的一个最著名的例子。从一定意义上讲,如果将会计信息看成是会计活动的产品的话,会计活动与企业的产品生产活动就具有相似性,面临如何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如何更好地为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更好地服务、提高会计信息的时效性。降低会计成本等问题。因而,会计可以借鉴企业业务流程重组的管理理念和方法,对会计业务流程实施重组,使会计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发展和飞跃。

  1、现有会计业务流程及其缺陷

  现有会计业务流程是建立在劳动分工论下的一种顺序化业务流程。所谓劳动分工论是将一定的过程分解为个别作业的做法,认为管理活动的重点在于努力提高个别作业的效率,如在会计业务处理中,一般将会计系统(包括我国目前的绝大部分电算化商品软件)分解为原材料核算子系统、工资核算子系统、销售核算子系统、固定资产核算子系统、成本核算子系统、财务处理子系统、报表编制子系统等。在各个子系统中再进行细分,如将固定资产核算子系统又细分为开工模块、固定资产账册模块、固定资产报表模块等,以上各模块继续进一步细分,形成一个名副其实的“金字塔”式的组织结构。然而,也正是这种过于细分的结构,使各个核算子系统之间,彼此分割,缺乏会计数据传输的实时性、一致性、系统性,各核算模块是彼此独立的“孤岛”。所谓顺序化是指在会计核算中,必须严格按照“填制凭证——登记账簿——编制报表”的顺序、按照从金字塔底端一层层向上的顺序进行,不可跳跃。在分工论的体制中,在提高效率的同时需要满足以下两个条件:(1)标准化的产品或零件,相对稳定的生产;(2)工作的分割细化可以简化工作内容,使其易于操作,便于组织。在分工论产生后的相当长的时间内,市场环境与生产要求、会计环境与企业外部会计信息使用者的要求是能够满足以上两个条件的,分工论的推行一直表现为有利于效率的提高。分工论事实上有提高效率的一面(如工作者的熟练程度提高),也有减低效率的一面(分工引起的合作增加额外的工作量)。顺序化的会计流程带来的结果,虽然在内部牵制方面能发挥一定的作用,但是会延长相互等候时间、降低会计报告的及时性、单一化会计信息的内容(工作量的限制使财务会计一般只提供以原始成本表示的货币性信息)。

  2、会计目标的变化要求对会计业务流程进行重组

  基于经管责任的会计目标,主要是为了向企业的所有者报告按原始成本计价的资产状况和使用效率,亦即报告应计制下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目标要求相对比较单一,现有会计业务流程基本可以满足要求。然而在决策有用性的会计目标下,潜在投资者的引入和证券交易市场的广泛存在,使所有者通过改变投资方向而不是更换经营者的方式参与投资,证券市场可谓瞬息万变,加上企业融资方式的扩展等原因,使企业的外部信息使用者的规模急剧上升。大规模的会计信息使用者投资策略呈现多样化和个性化的趋势,他们对信息的需求也呈现多样化,对会计信息的及时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外,在现有的会计业务流程中,没有充分考虑投资决策对会计信息的需求,只是较多地考虑了可靠性,而相关性明显不足。为了在满足可靠性的基础上,满足投资者的多元性信息的需求,提高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及时性,迫切需要对目前的会计业务流程进行重组。

  3、会计业务流程重组的策略与方法  借鉴企业业务流程的策略与方法,下表中列示了企业业务流程重组和会计业务流程重组的关键因素的比较,以说明会计业务流程重组的主要指导思想和具体的策略方法。

  企业业务流程重组实际上是一种经营哲理,是克服分工论在新的环境下的不足而产生的,其与分工论有相互补充的功效,而不是取而代之。会计业务流程重组同样存在这个问题,新的业务流程并不是要否认现有的会计业务流程,现有的会计业务流程将作为新业务流程中一个子过程,或者说是一个子流程,即落实经管责任方面的子流程。原始成本会计仍然是新流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不是全部。因而,会计业务流程重组是一个扬弃的过程,在扬弃的过程中又有重大的突破性发展。
  三、网络时代会计业务流程需要实现的主要目标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过程,给我们设计重组后的网络时代新流程提供了思路。早期的计算机使用的是机器语言,不能完成一连串的复杂的工作,效率是极其低下的,同时也使该项技术无法迅速普及与发展,这个过程相当于复式记账产生之前的会计阶段,会计没有固定的程序,随意性很强。在计算机高级语言产生之后,计算机可以按照预先设计好的程序,顺序执行一条条指令,最后完成一次工作目的。这个过程相当于目前的会计业务流程,按照“填制凭证——登记账簿——编制报表”的顺序,完成报告一个会计期间落实经管责任情况的工作任务。而目前的计算机已发展到面向对象的技术和网络数据库技术,计算机可以并行完成一系列任务,网络时代的会计借鉴计算机,也应可以创造象当今计算机一样的辉煌。

  1、将原始数据适当加工成标准编码的源数据,实现数据资源共享

  在现有的会计业务流程中,数据被加工成与财务报告项目相一致的综合性、通用性的主要信息,以满足外部信息使用者的共同需要。然而,实际上信息使用者在使用信息时有自己的偏好,加总的方法也许并无共识可言(有时主要信息与次要信息往往是不能划分的,主次之间可能会相互转化,特别是决策时可能专用信息比通用信息更重要),而且任何加总一般都会导致信息的丢失。为什么不能将源数据而是将累计后的数据进行呈报?其中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处理这些数据的比较成本。在目前的手工会计处理(即使使用了电算化会计软件)的情况下,将源数据进行加工的成本是比较大的。在某种程度上,投资者对数据项目的处理也许还可以采用某种相对统一的方式(如加总),但如果由公司来执行这种处理,而不是由分析师或投资者来多次重复这种处理,也许更具有成本效率。然而,当以累计数据呈报时,用户在试图找回这些损失信息的过程中也会发生成本。更进一步讲,除成本问题外,由于累计数据的缘故,还可能存在其他的非披露性影响[2]。在网络环境中,上述情况将发生根本性逆转。因为,随着计算机的计算速度迅速提高和计算成本的大幅降低,使将源数据进行加总的成本远远小于找回由于累计数据而丢失信息的成本。

  当然,我们所称的源数据并不是指没有经过任何加工的原始数据,而是在原始数据的基础上,经过了类似于现有会计流程中的统一会计科目的标准编码等简单加工。这方面的工作也将成为以后广大会计人员的主要工作,另外除模型设计、程序设计以外的其他工作将主要由计算机替代人工完成。

  经过标准编码的源数据信息,可以满足于企业内部和企业外部所有的信息使用者使用,使数据真正做到同出一源,实现共享。更进一步讲,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减少由于信息不对称对信息使用者造成的影响。

  2、关于事件驱动(Event Driven)

  在重组后的会计业务流程中,企业会计部门主要提供经过简单地加工的、具有标准编码的源数据信息,这种源数据信息应集中在Internet网上的一个数据库中,我们称之为源数据信息库。如美国的证券交易委员会(SEC)于1983年开始建立一个全国性的上市公司会计数据库,取名为电子数据收集。分布和提取系统(Electronic Data Gathering Analysis and Retrieval,简称 EDGAR)。经过9年的试运行,于1992年正式进入运行阶段。EDGAR是与Inter-net相连接的一个系统,每个能够进入Internet的人均能收集、分析和提取EDGAR中的信息。在有了全国性的网上会计信息数据库后,可与之相连设立一个加工模型库,在模型库中主要设立重分类汇总模型、财务报告模型、预测模型、决策模型、财务分析模型等,采用事件驱动的原理,将模型库与源数据信息库相连接。对于特殊的信息使用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自己设计一些模型满足自身的需要,如在企业内部设立的成本核算模型(因为成本信息为企业的商业秘密)等。

  “事件驱动”是一种计算机术语,是指当某一特定事件要求代码进入工作时程序指令开始执行。也就是说,在平时,对源数据信息不进行进一步的顺序性加工处理,当决策者需要某项专用信息时,只要驱动相关专用信息代码处理,由于计算机的高速度,随时可以满足要求。在事件驱动的方式下,可以把信息使用者所需要的信息按使用动机不同划分为若干种事件,为每一种事件设计相应的“过程程序”模型,当决策者需要某种信息时,根据不同事件驱动相应“过程”处理程序,从而得到相应的信息。
  决策驱动原理图(略,参看《会计研究》2000年第6期第46页)

  3、数据规模扩大,相关性提高,数据之间存在多重对应关系

  在现有会计业务流程中,一般情况下仅仅以原始成本进行计量,原始成本在可靠性方面确实具有优良的品质,然而,其相关性却削弱了。会计要发展,提高其相关性是必然途径,会计只有提高有用性才能带动加速发展。公允价值会计可以较好地解决相对性问题,但现有会计业务流程为什么不用或较少使用公允价值会计(在西方国家已有较少部分使用公允价值会计的情况)呢?原因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是公允价值不容易得到;二是使用多重属性计量的簿记成本过高。公允价值不容易得到主要是因为市场规模太小,很多资产、负债没有市场,或得出公允价值所花费的成本过大等。在网络时代,这种状况将被改变。由于国际互联网络的普及应用,网上购物极大地扩大了市场容量,市场将无处不在,无所不在,公允价值所代表的更具相关性的各种计量属性将较易取得。互联网络、计算机技术在会计中的广泛应用,也将极大地降低会计的处理成本。随着证券市场在网络环境中的国际化,上市公司的良莠不齐和大量潜在投资者的存在,也迫切要求会计提供更具相关性的信息。因而,在网络时代的会计业务流程中,除将继续保留具有很强的可靠性特点的原始成本外,增加公允价值等相关性的信息将势在必行。

  具有多重计量属性的会计业务新流程,在提高了相关性后,其数据的规模将在现有会计业务流程的基础上增加若干倍,如此庞大的数据如何将他们相互对应是需要解决的另一个问题。其实,无论是在会计上还是在计算机方面,人们一直在寻求解决途径。在会计上,解决多重对应关系的多式簿记法已见之于有关会计名家的著作中。科勒(Kohler)早在1952年就提出了棋盘式分析表,马蒂西克(Mattessich)1959年提出矩阵会计,井尻雄士在六、七十年代提出的多式簿记,以及后来提出的三式簿记等,为多式簿记的最后建立提供了基础。在计算机方面,数据库组织结构主要有层次组织结构、网络组织结构、关系组织结构、实体——关系组织结构。其中,网络组织结构和实体——关系组织结构,为经济事项多维属性之间的有序组织和联系提供了技术上的支持。

  4、实时财务报告,提取信息与企业处理信息同步

  建立在网络时代基础上的会计业务流程重组的目的之一,是要改变财务会计目前所面临信息提供滞后的颓势。根据鲍尔与布朗的一项著名实证研究表明,85%一90%伴随着未预期收益的股票价格变化出现在收益公布之前;比弗所作的实证研究表明,仅有2%—5%的非正常回报由公布的会计收益数所引起[3]。改变这种状况的措施,主要要借助国际互联网络,建立实时财务报告系统。如在建立类似于上文所提及的美国SEC的EDGAR系数的基础上,再应用大众传播理论,实现会计信息使用者提取信息与企业处理信息同步。大众传播方式下的实时财务报告体系主要具有以下特点:(1)财务报告的呈报方式可以采用“企业信息披露部门→EDGAR中心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形式,使会计信息真正成为大众化信息,不仅解决了信息的及时性问题,还可以让潜在的信息使用者和现有的投资者同等地获得相关信息;(2)综合信息与明细信息相结合,会计信息使用者所需要的信息中,有些是已知的共同性的信息,还有一些是使用者个性化的、需要经过特殊加工的信息。对于前者,可以在信息中心提供加工成综合性信息的软件;对于后者,由企业提供明细信息到信息中心,由使用者自己加工成所需要的信息;(3)信息可以多元组合,可以打破财务报告时间和空间上的界限,使用者可以得到一天、一周、一个月、三个月、一年或若干年等任何时点、任何时期的信息,也可以得到企业整体、单个分部或若干个分部的信息等。

  结束语

  当人们发现国际互联网络象“多米诺”联动效应一样走进人们的生活之际,作为传统行业的会计也不可逆转地要受到其冲击。会计界对会计系统进行主动性革命,包括对会计传统理念的重新认识、对会计信息需求的进一步研究、对会计业务流程的重组等,将是迎接网络时代来临的最好礼物,同时也将会给会计带来无限的生机和活力。


《陕西自考网》免责声明:

1、由于各方面情况的调整与变化,本网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考试信息以省考试院及院校官方发布的信息为准。

2、本网信息来源为其他媒体的稿件转载,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内容与版权问题等请与本站联系。联系邮箱:812379481@qq.com。